光影流年里的茶山圩
童年时,最激动人心的事情就是去“趁圩”。“趁圩”是粤西地区的一大特色。所谓“趁圩”,北方称“赶集”。邻近的乡镇圩市,“圩日”一般会错开,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不等。
茶山圩,逢一四七必然准时开市。
茶山圩有两条圩市,一条是旧圩、一条是新圩,两圩平行相隔不到十米。旧圩的建筑古老,有的像近代商住建筑骑楼,有的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瓦房。据说旧圩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到了如今的新圩。想想五十年代初期,勤劳的茶山人民在公社附近开辟圩市,以方便镇上的人们生活和安居乐业,那是何等的艰辛。如今,狭小的旧圩已经荒废遗落了,变成居民住宅,而新圩也随着历史的变迁扮演着它的角色。
茶山圩里商铺不多,但是供销社、国药店、碾米铺、裁缝店、饭店等一应俱全,掌管着镇上人们的衣食住行。每到圩日,街上就热闹非凡,除了各大商铺开门迎客,城里的小商小贩和近郊的农民也都纷至沓来,在街道两边摆摊经营生意,他们有卖瓢锅碗筷的、卖鸡鸭鹅的、卖灯油火腊的,各类商品摆满了狭窄的老街,而“趁圩”的人们来来往往,人潮涌动,一片门庭若市、人声鼎沸的景象。逢圩日“趁圩”,已经成为小镇人们的一种生活了。人们有事没事,隔上三五天,没到街上逛逛走走,总感觉心里不舒服。
九十年代,我们经常跟父母一起去茶山圩“趁圩”。从我们村庄到茶山圩,大约十里路,要走一条长长的铺满沙子的公路,那时,虽然已经有汽车了,但我们都没有钱,有时兜子里藏着几块零钱,也要用来买零食,就不舍得乘汽车了。我们走在公路上,要是遇到夏天干旱的季节,路上的沙子就会被汽车碾得尘土飞扬。我们都很调皮,走在前面的人,故意用脚去踢那些松软的沙土,搞得后面的人睁不开眼睛,走在后面的人当然不服气,也跑上前面去踢,这样就会掀起一路的尘土,有时候大人追在后面,就会大骂我们没有家教,我们就笑着一窝蜂地跑开了。
每次“趁圩”,父母总是小心翼翼地拉着我们,一起穿梭在人潮汹涌的圩市当中,几百米长的圩市,来来回回,我们总能逛上一整天。父母带着我们,到这家店铺看看,摸摸商品,到那家商铺坐坐,聊聊家常。或者在路边凑在人堆里听摊贩们吹嘘商品,听江湖郎中讲故事,一不小心又买上自己看中的东西。记得街上卖着一些糖果、干果之类的零食,吸引得我们口水直流,我们总是拉着父母的衣角,吵着要买。圩市上有时候也会迎来一些表演团,他们一边表演一边推销商品,吸引着人们的光顾。有时候还有一些三教九流的人,帮人算命,预测前程。我记得茶山圩圩头有一间粉皮店,每次大人拉着我们经过粉皮店的时候,就会加快脚步,怕我们吵着要吃,要知道,那时能吃上一碗粉皮,是多么的不容易。要是能吃上一次粉皮,我们就很骄傲了,回来就会在全村去宣扬,似乎干了一件什么得意的大事似的,搞得没能吃上的小孩子口水流满胸口。
茶山圩的尽头是一个卖肉的市场,我们是很难得跟大人们一起走到那里去的,因为那时家里很少买肉。记得初中的时候,上镇里读书,经常要经过那个肉市场,早晨的时候,就会看见那些杀猪的操起刀往刚宰好的猪身上剁,那样子很吓人。
茶山圩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每一代的孩子都会有每一代的记忆。茶山圩在我们的光影流年里变换着颜色。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茶山圩环境已经大大提升,圩市及周围公路全部用沥青铺设,而街道两边的建筑也变成了高楼,商铺也在慢慢变身,有整齐划一的市场、超市,有快餐店、奶茶店等等,俨然一个小城的味道了,茶山圩,正在历史中走向繁荣。
【作者简介】:杨志生,80后,广东茂名信宜人,现居佛山。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有作品入选《借来的诗》《大地放歌》《佛山韵律文学艺术丛书》(2020年散文诗歌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