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照江村
一
天下称得上江村的地方,实在不多。
在我看来,能叫做江村的,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村里村外,沟渠纵横、小舟穿梭、碧波荡漾;二是所有民居都古朴典雅、闲适淡定,其间不时点缀一两处园子,而这园子又是那样幽深,一脚踏进去后才发现它原是那么宏阔,那么精致,在柳暗花明中潜藏着那么些楼台亭阁;三是在纵横交错的沟渠上,随处横卧有石桥,石桥已经斑驳,桥栏上的纹饰图案在绿苔的掩映下,隐约讲述着古今典故和民间传说。
要寻觅这样的江村,当然只有去江南水乡,那里的村镇就具备这些特点。比如同里,在它纵横着沟渠两侧,民居古朴,园林静雅,街衢恬淡。
然而,去同里的最佳时机,又应是中秋。尤其在中秋之夜,五湖同映一轮婵娟,三桥共揽满河月色,那种明净、清澈,那种天地一色的通透与清爽,实在算是千古一绝。
去年的中秋,我正在在苏州,但苏州的中秋节过于拥塞,过于喧闹,于是在朋友的建议和带领下,我们就去了同里。
从汽车里钻出来后,抬眼望去,直扑眼帘的是两个静雅的字:江村。
二
说同里是江村,一点没有贬意。因为,在习惯上人们都称它为古镇。按照传统的建制,镇当然比村大,但从诗美的层面来看,江村所种呈现的诗境和诗趣,远比镇邑优雅得多。所以,在我的心里,同里不是镇,是江村,而且直通诗心。
我们雇了一条船,沿着小河,在江村里绕来绕去。此时天色已晚,一轮皓月高悬九天。船头犁开一河月色,银光光地从船舷两侧散开,在船尾处又被拖出无数条银光光的月痕,渐渐地,淡了,远了,然后就恢复了宁静。
岸上的民居,最老的据说已近千年,年轻一点的已有百年的岁月。在月色中欣赏这些古典民居,实在是诗意斐然:所有的房檐都勾勒着月光,所有的檐翘都挑着圆月,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它们都是那样古典,古典得完全可以入画,入诗,入歌。小河两边,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岸上闲聊,见我们的船儿过来,他们友善地冲我们笑笑,笑过之后又继续着他们的闲聊。偶尔有一两对情侣,手牵手在河边漫步,在月光的笼罩下,他们的爱显得格外温情,格外浪漫。
虽然是中秋节,但这里的节日气氛并不浓厚,人们该干啥的,照样在干啥,似乎不知道这天是中秋节似的。对此,我很纳闷,在成都,离中秋节还有好些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着买这买那,就连最不讲究的人家,也要买上几块月饼,称上一两斤水果,在中秋之夜烘托一下赏月气氛。但在这里,随着船儿缓缓前行,我一路都在观察,就没怎么看见人们对于节日的张罗和赏月的激动。照常理,这实在是不应该的,因为这里的人文气息如此深厚,古典之美如此普及,无论如何也得张罗出一个像样的中秋。经过仔细打量,我才发现,这里的人们如此淡然中秋,在于他们已经被古典浸润得习以为常,不会特别在意,也不会抛诸脑后。
天下称得上江村的地方,实在不多。
在我看来,能叫做江村的,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村里村外,沟渠纵横、小舟穿梭、碧波荡漾;二是所有民居都古朴典雅、闲适淡定,其间不时点缀一两处园子,而这园子又是那样幽深,一脚踏进去后才发现它原是那么宏阔,那么精致,在柳暗花明中潜藏着那么些楼台亭阁;三是在纵横交错的沟渠上,随处横卧有石桥,石桥已经斑驳,桥栏上的纹饰图案在绿苔的掩映下,隐约讲述着古今典故和民间传说。
要寻觅这样的江村,当然只有去江南水乡,那里的村镇就具备这些特点。比如同里,在它纵横着沟渠两侧,民居古朴,园林静雅,街衢恬淡。
然而,去同里的最佳时机,又应是中秋。尤其在中秋之夜,五湖同映一轮婵娟,三桥共揽满河月色,那种明净、清澈,那种天地一色的通透与清爽,实在算是千古一绝。
去年的中秋,我正在在苏州,但苏州的中秋节过于拥塞,过于喧闹,于是在朋友的建议和带领下,我们就去了同里。
从汽车里钻出来后,抬眼望去,直扑眼帘的是两个静雅的字:江村。
二
说同里是江村,一点没有贬意。因为,在习惯上人们都称它为古镇。按照传统的建制,镇当然比村大,但从诗美的层面来看,江村所种呈现的诗境和诗趣,远比镇邑优雅得多。所以,在我的心里,同里不是镇,是江村,而且直通诗心。
我们雇了一条船,沿着小河,在江村里绕来绕去。此时天色已晚,一轮皓月高悬九天。船头犁开一河月色,银光光地从船舷两侧散开,在船尾处又被拖出无数条银光光的月痕,渐渐地,淡了,远了,然后就恢复了宁静。
岸上的民居,最老的据说已近千年,年轻一点的已有百年的岁月。在月色中欣赏这些古典民居,实在是诗意斐然:所有的房檐都勾勒着月光,所有的檐翘都挑着圆月,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它们都是那样古典,古典得完全可以入画,入诗,入歌。小河两边,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岸上闲聊,见我们的船儿过来,他们友善地冲我们笑笑,笑过之后又继续着他们的闲聊。偶尔有一两对情侣,手牵手在河边漫步,在月光的笼罩下,他们的爱显得格外温情,格外浪漫。
虽然是中秋节,但这里的节日气氛并不浓厚,人们该干啥的,照样在干啥,似乎不知道这天是中秋节似的。对此,我很纳闷,在成都,离中秋节还有好些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着买这买那,就连最不讲究的人家,也要买上几块月饼,称上一两斤水果,在中秋之夜烘托一下赏月气氛。但在这里,随着船儿缓缓前行,我一路都在观察,就没怎么看见人们对于节日的张罗和赏月的激动。照常理,这实在是不应该的,因为这里的人文气息如此深厚,古典之美如此普及,无论如何也得张罗出一个像样的中秋。经过仔细打量,我才发现,这里的人们如此淡然中秋,在于他们已经被古典浸润得习以为常,不会特别在意,也不会抛诸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