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改中的“讲授式”
课改主张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的首位,也把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当作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些教师以为“课改”就一定要让学生每节课都自主学习,故而误以为教学中教师采用了“讲授式”便喧宾夺主,不符合课改要求了。
这种认识的根源在于割裂了教师与学生活动的统一性,是对课改的缺乏认识的表现。课改积极倡导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协调统一,因为教学单靠教师或学生中的某一方面都是很难运作起来的。教师的“引”、“导”、“评”、“讲”是其进行教学的体现,而学生的“听”、“记”、“练”、“议”等是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认为“讲授式”不需多用甚至可略省不用的想法是片面的。虽说“讲授式”在传统教学中用得过多、过滥,也有人将其与“灌输式”、“注入式”等同,但它在新课改中还是有自己的魅力,它决不是单纯的“填压式”。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能“谈讲色变”,而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知识的难易程度等做好必要的“讲”。拿语文教材来说,教师要抓住重点的地方详讲、细讲,抓难点精讲、多讲,找准“亮点”从精妙处讲,从品赏的角度讲。当然,细枝末节的问题,可略讲或不讲,学生已把握的知识没必要时少重复讲。
所以,在课改之中,“讲”同样需要,我们要用好这种方法,要做到“当讲则讲”,若“讲”就应该讲好、讲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