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的音符

作者:未知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8-05-17 09:20 阅读: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无论它是以何种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其意境和美的感觉都是相通的,比如:文字是以纸张或网络为载体,用神奇的方块汉字描述了自己的感悟和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是以肢体的语言,配以欢快或忧伤的乐曲,舞者将自己的情感和感触展现出来,给观众以动态的美的享受。而音乐的语言,则是通过跳跃的音符,跌宕起伏的旋律,或欢快,或忧伤,或激昂,或悲壮!我认为,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有着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它可以吹响战斗的号角,也可以唤回迷失的灵魂;它可以是气势恢弘的交响乐,也可以是温柔缠绵的小夜曲;它可以是一首温婉的小诗,也可以是一首犀利的檄文。它可以波动心弦,也可以撼动心潮。……

而在我所听过的乐曲当中,我认为只有《梁祝》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具备上述的任何一种特质。是的,它既是一曲缠绵哀婉的爱情颂歌,又是一部慷慨悲壮的爱情悲剧。

不知多少次夜深人静时,用心聆听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总会被它那优美的曲调打动,心儿不知不觉中总会随着音符的跳跃而颤动不已,总会沉浸陶醉在那美妙的天籁之音里……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取材于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用奏鸣曲式完成,乐曲的开头用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小提琴一遍又一遍地奏响爱情的主题旋律,缠绵悱恻,优美动人的旋律,仿佛是在诉说着那段心心相印,耳鬓厮磨,剪影共读整三载的同窗生活……

接下来一段欢快活泼的大小提琴协奏描绘了两人追逐嬉闹的情景,纯洁的友谊在祝英台的心中慢慢幻化为纯真的爱情,祝英台暗暗倾慕才气俱佳的梁山伯,无奈自己女扮男装,难以启齿倾诉衷肠,只有草堂结拜为异性兄弟。祝英台倾心相许,情深意长。梁山伯心无猜忌,坦坦荡荡。

学业完成了,祝英台要返回故里,十八相送,英台欲言又止,山伯难分难舍,过了一山又山,英台借水里鸳鸯,借观音大士,借山中樵夫,如此种种都未能点化憨厚老实的梁山伯,只有把他比做那只呆头鹅,乐曲中小提琴悠扬缠绵的独奏将英台那种似嗔非嗔,又爱又怨的娇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慢慢的,一声低沉严厉的声音传来,这是以祝父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怒吼声,一声急过一声,一声强过一声,暴风骤雨一般劈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在这里用铜管这种乐器来代表那股恶势力的粗暴和无情,小提琴奏出的曲调显现出祝英台哀怜悲愤的反抗,但是,很快就被那阵凶猛的铜管声淹没了,紧接着,小提琴转为低音,急促而又坚定,表现出祝英台誓死拒婚的场面。两种声音交相奏出最强烈的音符。锣鼓齐鸣,刺耳的声音惊心动魄。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场激烈而又严酷的场景,矛盾冲突在此时达到了高潮……

冲突的高潮落下帷幕后,楼台相会,大提琴一声声,缓慢低沉,幽怨哀绝,小提琴一声声,如泣如诉,高亢凄厉,仿佛是祝英台在向梁山伯诉说离情别恨,诉说绵绵不绝的情意。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欲哭无泪的愤懑,在此时,全都用音乐的语言展现了出来,终于,梁山伯在楼台会之后,忧愤交加之下,溘然长逝……

接下来,乐曲直转急下,采用了越剧中嚣板的手法,奏响了祝英台对父亲的不满,发出对风霜血剑严相逼的封建势力的血泪控诉。此时,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哭的昏天黑地,哭的柔肠寸断,碎奏、断奏哀痛欲绝的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大概是她的哭声感动了上天,才会让山伯的坟墓裂开了一个口子,渐渐的,英台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她纵身投入那突然爆开的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又一个高潮……

他们坚贞不渝最终以悲剧性的结局结束了,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坟墓中飞出一对行影相随,不弃不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由飞翔。作品的再现部正是在轻盈飘逸的弦乐的衬托下,再现爱情的主题,在最后这段中,没有悲痛,没有忧伤,只有优美欢快的那只“化蝶”乐曲,仿佛在给我们讲述着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传说,“……楼台一别恨如海,泪然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千古传诵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暂无评论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