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八苦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我等凡人,难脱八苦,因此坠入轮回地狱中。
生
很长时间里,对那一些狭窄的空间有着莫名的恐惧,时常梦见或想象爬过一个狭窄的洞穴时,身体被卡在了中间,动弹不得,呼救无应,于是死亡的阴影,丝丝缕缕地逼近了上来,无从抵抗。
长大后,学了心理学,猜想这样的恐惧心理,应是于初入人世时体验的残存记忆——那就是从子宫中进入这个世界时所穿越的那一段母体隧道的经历。从来没有问母亲当初生我时是否有难产,或是挣扎了许久才生下我来,但从今日里的恐惧,略微可以推想出当年的那一种激烈厮缠与苦难困厄。
生的第一触感,原来就是痛,而这一种痛,也就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一直牵牵绵绵,缭绕不去。从小时候的磕碰伤痛到长大后的脆弱善感,生的阴影,始终相随。这样的痛感,也从当初的稍微触痛便号啕大哭,到如今的即便痛彻入骨,依然面带微笑。长大了,将生的脐带扯长了,那最初的血肉模糊一幕,也便缥缈于目光的尽头,落眼处,不论是红衰翠减,还是云淡风清,都不再触目惊心,于是心倦倦地伏着,将生的大义,生的痛楚,都压于身下,只露一双冷眼,看不穿世事,却也不容得世事再轻易地穿透自己。
老
幼小的时候,总是觉得,这个世界应是与我同生,在我之前,便该是混沌一片,于是怀疑秦皇汉武是否存在过。那些虚无的名字,跳跃于老人的口角,戏台的绰影,可是我并不曾见过,于是他们对我,也就只是须芜心灵的一个触角抖动罢了,并不能点占我的生命。及至稍微长大后,便开始懂得,生命的延绵不息,我只是其中短暂的一环,我终究要像爸爸爷爷一样地长大并老去。想及此,便觉得心头哀伤窜动,仿佛生命的尽头一眼就可望到底,犹如苍茫的沙漠一片,没了遮掩,没了惊喜,生命的意义,也就荒芜在了这样的沙漠之途之中。
于是便如同汤默斯所说的那一句:我在时间的掌中,青嫩而垂死。在我生命尚且青青时,我已在担心有一天我终将老去,那时候,举世的繁华,对我都如云烟,所有的病苦愁痛,将我淹没,于是开始惶惶不安,并在这样的煎熬中让心先行老去。
老去,老去。青春的盛装尚未享受,便已经收藏入记忆,留一点素淡的颜色;年轻的激情尚未张扬,便已收敛锁入眉中,化作世故与微漾的伤感。这提前老去的心,静静地拴守于时光的河畔,看千帆过尽,任青苔爬蔓——然后等待着那一场暴风雨,急流的涌荡,将我淹没,青春的光芒,埋没于河底的淤泥中,再抽枝生蔓,化做清清水莲。
病
从小到大,极少生病,偶有微恙,多半是感染伤寒。对于病痛的敏感与惧畏,却并不因此而减少,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目睹与体会的增多中,日益沉重了起来。
个人觉得,病是比死更麻烦的一件事,尤其是沉疴缠身,重病不起,那时,所有生的乐趣,全都荡然无存。肉体的折磨,精神的重负,会将人的自尊压成了侏儒。生命的姿势,只剩下了一种,那就是匍匐。
当然了,我不否认世界上存在着许多坚强的人,他们从病痛中站立了起来,并在世人的目光中树立起更高的高度。但我知道,我并不是那一种在病魔面前依然可以微笑的人,尤其是需要仰赖他人来照顾时。我需要的,是从容地面对生活,独立地应对挑战。无论沉浮起落,都可以坦然视之,因为知道,那其中,有着变换的姿态,世界可以因此而展现其多面的棱角。而病魔的缠身,却将使仰望或是侧卧的视角凝固成了一种僵化,头顶的天空,不复有云的流动,掌中的风,也不再夹藏着花的芳香,那时的世界,丢失了一花一天堂的奇幻多姿,拥有的,只有一沙一坟丘的灰灭黯然,还有上面招魂之幡的摇曳生怖。
若是偶染小恙,只要不是太难受,可以打点起精神看看书,听听音乐,翻翻前尘旧事,看看窗外云卷云舒,念及浮生白云苍狗,人生的思虑,由是因病而得于深入观望,于是清欢便遣散抑郁,流连辗转在了心头。恰应了苏轼所言的“因病得闲殊不恶”。
死
生命中唯一一次想到自杀的,是在大二。那是一段对哲学、对佛教疯狂迷恋的时代。只是所有的知识沉淀下来,却无法澄清成无欲无求,反倒是让人看清了人生中的种种艰辛,人性中的种种弱点。这些的生之悲哀,兀兀地生立于眼前,无从逃避,又无法摆脱,如同拘囿在了铁笼,困在其中,突围成了绝望。
某日躺在宿舍的床上,夜半醒来,听周围寂静一片,突然念及,我就这样躺在睡梦中死去了一回。他日的我,只能站在时间的荒野上遥望着今日的我,祭奠着我,再无法重复这么一刻。而我如今即便是多么地清醒明白这一刻的瞬间消失后,永不再来,却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光从指缝间流失,从我的头顶上爬过,偷偷地将我的容颜替换成了鸡皮鹤发,最终所有的尘缘归还于一掊尘土。想到有一天这个世界可以将我彻底抛弃,而我却连一句抱怨都不能留下,真的有一种万念俱灰,恨不得一头撞死,再不用任时间这样一刀刀细细地将生命凌迟。只是一股巨大的悲怆感按压住了我,让我含着绝望的气息,坠入无边的黑暗之中,在睡梦中先行死去。
而过了大二那一段黑色的时光,死亡的畏惧感,便渐渐在心头沉淀了下去,不再时常浮泛起来,骚扰生的快活与自在。虽然有因时生世维艰,会有一时的死神的羽翼掠过,但却从来都是稍纵即逝,而不会遮掩了生命的天空。
只是不经意之间,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于是也明白了生的脆弱,恰似一只握在上帝手中的风筝,一条细线,牵系住我们的爱恨离合,七情六欲。而一旦生活所负担的欲望过于沉重,或是偶尔的一些意外因素,比如风的作祟,都可能让风筝断线,让生命随风而去,到天尽头,一掊黄土掩寒骨。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参不透生,望不到死,于是漂浮在生死之间,不得安宁。
爱别离
无情何必生斯世,有情终须累此生。少小读唐诗宋词,最喜欢的,就是离别或伤春的词句,总觉得离别情动或是暮春触怀,都是最为委婉细腻的,字字泣血,句句摧心,心情,也便似乎随那柳絮扑蒙,乱了,散了,任散发弄扁舟,载不动那许多愁。
长大后,离别愁绪,始终缠绕于侧。中学六年,别亲离家,负芨求学,一个星期最多回家一次,每次返校,母亲都要送至马路边,目视我上车才回去。坐在车上,想着家渐行渐远而去,脆弱便如黄昏天边的云,浓浓地翻卷了起来,直至迷蒙灰暗。大学四年,从福建远游天津,日暮乡关,更是消失在了目光尽头,离愁,在激荡无涯之后,渐渐平息。于是知道,人间别久不成悲。大四毕业,将离愁酝酿到了顶点。同学日日载酒放歌,长歌当哭,一醉图解千愁,只是酒醒后,发现,此身已在列车上,天津、大学、同学、青春,都收藏入了记忆的卷册,日渐泛黄,再不敢轻易翻启,怕一触即有脆化了的卷角飘漾入眼,折射出时光的迷离。
再之后,惨淡结束一段两年多的无望爱情,绝望地告别一个城市,以期忘却过去。如今两年的时光过去了,发现真的已做到遗忘,可是心中的空缺,却兀然地存在着,成了幸福的缺口。于是知道,人间别离不是最悲,最悲的是,此身如寄,心无归处。于是晓风残月的满目萧瑟,就这样消解了花前月下的绮想。念去去,却是不去也不行了。
怨憎会
人间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所谓的不如意者,多半就是怨憎相会所引起。与有情人做快乐事,人生能有几何?更多的,是冤家聚头,彼此相对无趣,乃至生厌,却又如跗骨之蛆,难于离弃。于是在纠缠之中,暗淡了的生的情趣,怨愤之气幽幽浮生。
读一篇糟粕文,听一曲扰耳乐,看浮云遮断明月,对面目可憎的人,都让人恹恹。这世间,奈何良辰美景都要归于断井颓垣,赏心乐事总要落入他人院,只得将这如花美眷,都付于似水流年。连要求得一段简单的快乐,也往往要从寻寻觅觅开始,以冷冷清清过场,最终以凄凄惨惨戚戚收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但几人懂得领会这般的禅心?春有百花,却嫌招蜂引蝶;秋有明月,又悲长风斜起;夏有凉风,更恼骄阳烤人,冬有白雪,万木却是萧瑟。万般的烦恼,终究是由着一个心境。只是天心月圆,华枝春满这样的人生境界,实是我凡辈中人难于企及的大心胸。连“宠辱不惊,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笑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样的淡薄闲情,也在都市汹涌的欲流中,渐渐流失。
于是真实的生活就是,不喜欢看人脸色行事,却又不得不垂下头来;不愿著书为稻粮谋,却又伤对四壁徒寒;无意追逐名利,却又难于脱俗;厌恶勾心斗角,却又无法远离人事是非。睿者说,幸福不是你想要有什么就有什么,而是你所拥有的恰是你想要的。只可惜,一个怨憎会——你所拥有的,往往是你不喜欢的,就是要折销了多少的幸福。人生在世的不如意如许之多,而扁舟已逝,江海渡余生也就成了历史的绝响,在都市的钢筋水泥世界里,再荡不开一丝的涟漪。于是,我等也就是如《庄子》之中的那一条涸辙之鱼,绝望地张翕着嘴——即便可以相濡以沫,莫若相忘于江湖吧。
求不得
近日来,心情浮躁,有感生活困顿,遂将MSN的名字改作“无房无车无存款无老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四无人员”以及“有欲有求有烦恼有毛病,社会初级阶段下的四有旧人”。前者是现实,后者是对应的心理。现实与想象中的生活就这样地分立在生命的两侧,找不到相通的天桥。
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只是我辈因修为不够,无力破解无明,戒止惑业,于是只能无奈地任心绪沉坠着,让人对于生命,悲凉了起来。
明白,理想终究只是一只纸船,并无力承载着我们渡过岁月的顺逆流,抵达幸福的彼岸;而文字的意淫,只是为那纸船镀上了一层金膜,让我们望梅止渴,陶然于自己制造的梦幻之境,忘却了此行的目的。从此即便有堕落,有消沉,却也可以自我安慰说:“我至少还拥有着麦田的颜色。”梦想的现实,金黄的颜色,盛放在眼前,汹涌在心头,牵引着过去,昭望着未来。闭上眼睛,望见幸福的花朵盛放在彼岸,那么绚烂,那么妖娆,近在咫尺,远在天涯。空间的位移缓缓地旋转了起来,缥缈的微笑随之如蒲公英般地飘散开。
五蕴盛
佛说,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想,此身如蜉蝣,暂寄于天地之间,参不透生死的春秋大义,望不到欲望的终极尽头。时间的掌纹之中,我们的生命本已狭促,相隔的罅隙容不得我们从容转身、游移。青春、苍老,前后相继;快乐、忧伤,彼此相承。微渺匆匆的人生旅程,若再处处刻意委屈压抑着自己,那有何乐趣?于是往往也就纵由着自己五蕴随形随兴,哪怕偷欢片刻,都算是生的种种苦难的补偿。
只是不论人如何地想要率性而为,总要受到现实之网的种种的桎梏。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五蕴俱盛,却实现能力微小,于是生成了一种煎熬,逼迫我们如同热锅中的蚂蚁,不停游走,却难逃坠入锅底之中化为焦腥的命运。如何将五蕴调节成不温不火,温暖着生命腺,至今依旧茫然,于是只能焦灼着,辗转着,等待着一日里的自我超渡。
生与欲,死与灭,就这样地相互兀立着,无以逃避,无从对抗。透过此文的自我拷问,我仿佛看到:在落叶纷飞的原野尽头,乌丝连着寸寸欲望,一根根地被拔起,紧接冒生出的白发缠绕上了脖颈,等待着最后一片落叶的归根,然后勒紧呼吸的通甬。生命的脉络,就这样轻轻“喀嚓”一声断了。
1冬夜暗香
2爸爸,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的女儿
3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4美文分享——《静月思》
5读懂心尘,静赋生命
6梦潇湘,花蝶飞
7考验
8雨的味道
9我和堂姐
10催 眠
11校园生活的味道
12微风细雨般的思念
我等凡人,难脱八苦,因此坠入轮回地狱中。
生
很长时间里,对那一些狭窄的空间有着莫名的恐惧,时常梦见或想象爬过一个狭窄的洞穴时,身体被卡在了中间,动弹不得,呼救无应,于是死亡的阴影,丝丝缕缕地逼近了上来,无从抵抗。
长大后,学了心理学,猜想这样的恐惧心理,应是于初入人世时体验的残存记忆——那就是从子宫中进入这个世界时所穿越的那一段母体隧道的经历。从来没有问母亲当初生我时是否有难产,或是挣扎了许久才生下我来,但从今日里的恐惧,略微可以推想出当年的那一种激烈厮缠与苦难困厄。
生的第一触感,原来就是痛,而这一种痛,也就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一直牵牵绵绵,缭绕不去。从小时候的磕碰伤痛到长大后的脆弱善感,生的阴影,始终相随。这样的痛感,也从当初的稍微触痛便号啕大哭,到如今的即便痛彻入骨,依然面带微笑。长大了,将生的脐带扯长了,那最初的血肉模糊一幕,也便缥缈于目光的尽头,落眼处,不论是红衰翠减,还是云淡风清,都不再触目惊心,于是心倦倦地伏着,将生的大义,生的痛楚,都压于身下,只露一双冷眼,看不穿世事,却也不容得世事再轻易地穿透自己。
老
幼小的时候,总是觉得,这个世界应是与我同生,在我之前,便该是混沌一片,于是怀疑秦皇汉武是否存在过。那些虚无的名字,跳跃于老人的口角,戏台的绰影,可是我并不曾见过,于是他们对我,也就只是须芜心灵的一个触角抖动罢了,并不能点占我的生命。及至稍微长大后,便开始懂得,生命的延绵不息,我只是其中短暂的一环,我终究要像爸爸爷爷一样地长大并老去。想及此,便觉得心头哀伤窜动,仿佛生命的尽头一眼就可望到底,犹如苍茫的沙漠一片,没了遮掩,没了惊喜,生命的意义,也就荒芜在了这样的沙漠之途之中。
于是便如同汤默斯所说的那一句:我在时间的掌中,青嫩而垂死。在我生命尚且青青时,我已在担心有一天我终将老去,那时候,举世的繁华,对我都如云烟,所有的病苦愁痛,将我淹没,于是开始惶惶不安,并在这样的煎熬中让心先行老去。
老去,老去。青春的盛装尚未享受,便已经收藏入记忆,留一点素淡的颜色;年轻的激情尚未张扬,便已收敛锁入眉中,化作世故与微漾的伤感。这提前老去的心,静静地拴守于时光的河畔,看千帆过尽,任青苔爬蔓——然后等待着那一场暴风雨,急流的涌荡,将我淹没,青春的光芒,埋没于河底的淤泥中,再抽枝生蔓,化做清清水莲。
病
从小到大,极少生病,偶有微恙,多半是感染伤寒。对于病痛的敏感与惧畏,却并不因此而减少,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目睹与体会的增多中,日益沉重了起来。
个人觉得,病是比死更麻烦的一件事,尤其是沉疴缠身,重病不起,那时,所有生的乐趣,全都荡然无存。肉体的折磨,精神的重负,会将人的自尊压成了侏儒。生命的姿势,只剩下了一种,那就是匍匐。
当然了,我不否认世界上存在着许多坚强的人,他们从病痛中站立了起来,并在世人的目光中树立起更高的高度。但我知道,我并不是那一种在病魔面前依然可以微笑的人,尤其是需要仰赖他人来照顾时。我需要的,是从容地面对生活,独立地应对挑战。无论沉浮起落,都可以坦然视之,因为知道,那其中,有着变换的姿态,世界可以因此而展现其多面的棱角。而病魔的缠身,却将使仰望或是侧卧的视角凝固成了一种僵化,头顶的天空,不复有云的流动,掌中的风,也不再夹藏着花的芳香,那时的世界,丢失了一花一天堂的奇幻多姿,拥有的,只有一沙一坟丘的灰灭黯然,还有上面招魂之幡的摇曳生怖。
若是偶染小恙,只要不是太难受,可以打点起精神看看书,听听音乐,翻翻前尘旧事,看看窗外云卷云舒,念及浮生白云苍狗,人生的思虑,由是因病而得于深入观望,于是清欢便遣散抑郁,流连辗转在了心头。恰应了苏轼所言的“因病得闲殊不恶”。
死
生命中唯一一次想到自杀的,是在大二。那是一段对哲学、对佛教疯狂迷恋的时代。只是所有的知识沉淀下来,却无法澄清成无欲无求,反倒是让人看清了人生中的种种艰辛,人性中的种种弱点。这些的生之悲哀,兀兀地生立于眼前,无从逃避,又无法摆脱,如同拘囿在了铁笼,困在其中,突围成了绝望。
某日躺在宿舍的床上,夜半醒来,听周围寂静一片,突然念及,我就这样躺在睡梦中死去了一回。他日的我,只能站在时间的荒野上遥望着今日的我,祭奠着我,再无法重复这么一刻。而我如今即便是多么地清醒明白这一刻的瞬间消失后,永不再来,却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光从指缝间流失,从我的头顶上爬过,偷偷地将我的容颜替换成了鸡皮鹤发,最终所有的尘缘归还于一掊尘土。想到有一天这个世界可以将我彻底抛弃,而我却连一句抱怨都不能留下,真的有一种万念俱灰,恨不得一头撞死,再不用任时间这样一刀刀细细地将生命凌迟。只是一股巨大的悲怆感按压住了我,让我含着绝望的气息,坠入无边的黑暗之中,在睡梦中先行死去。
而过了大二那一段黑色的时光,死亡的畏惧感,便渐渐在心头沉淀了下去,不再时常浮泛起来,骚扰生的快活与自在。虽然有因时生世维艰,会有一时的死神的羽翼掠过,但却从来都是稍纵即逝,而不会遮掩了生命的天空。
只是不经意之间,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于是也明白了生的脆弱,恰似一只握在上帝手中的风筝,一条细线,牵系住我们的爱恨离合,七情六欲。而一旦生活所负担的欲望过于沉重,或是偶尔的一些意外因素,比如风的作祟,都可能让风筝断线,让生命随风而去,到天尽头,一掊黄土掩寒骨。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参不透生,望不到死,于是漂浮在生死之间,不得安宁。
爱别离
无情何必生斯世,有情终须累此生。少小读唐诗宋词,最喜欢的,就是离别或伤春的词句,总觉得离别情动或是暮春触怀,都是最为委婉细腻的,字字泣血,句句摧心,心情,也便似乎随那柳絮扑蒙,乱了,散了,任散发弄扁舟,载不动那许多愁。
长大后,离别愁绪,始终缠绕于侧。中学六年,别亲离家,负芨求学,一个星期最多回家一次,每次返校,母亲都要送至马路边,目视我上车才回去。坐在车上,想着家渐行渐远而去,脆弱便如黄昏天边的云,浓浓地翻卷了起来,直至迷蒙灰暗。大学四年,从福建远游天津,日暮乡关,更是消失在了目光尽头,离愁,在激荡无涯之后,渐渐平息。于是知道,人间别久不成悲。大四毕业,将离愁酝酿到了顶点。同学日日载酒放歌,长歌当哭,一醉图解千愁,只是酒醒后,发现,此身已在列车上,天津、大学、同学、青春,都收藏入了记忆的卷册,日渐泛黄,再不敢轻易翻启,怕一触即有脆化了的卷角飘漾入眼,折射出时光的迷离。
再之后,惨淡结束一段两年多的无望爱情,绝望地告别一个城市,以期忘却过去。如今两年的时光过去了,发现真的已做到遗忘,可是心中的空缺,却兀然地存在着,成了幸福的缺口。于是知道,人间别离不是最悲,最悲的是,此身如寄,心无归处。于是晓风残月的满目萧瑟,就这样消解了花前月下的绮想。念去去,却是不去也不行了。
怨憎会
人间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所谓的不如意者,多半就是怨憎相会所引起。与有情人做快乐事,人生能有几何?更多的,是冤家聚头,彼此相对无趣,乃至生厌,却又如跗骨之蛆,难于离弃。于是在纠缠之中,暗淡了的生的情趣,怨愤之气幽幽浮生。
读一篇糟粕文,听一曲扰耳乐,看浮云遮断明月,对面目可憎的人,都让人恹恹。这世间,奈何良辰美景都要归于断井颓垣,赏心乐事总要落入他人院,只得将这如花美眷,都付于似水流年。连要求得一段简单的快乐,也往往要从寻寻觅觅开始,以冷冷清清过场,最终以凄凄惨惨戚戚收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但几人懂得领会这般的禅心?春有百花,却嫌招蜂引蝶;秋有明月,又悲长风斜起;夏有凉风,更恼骄阳烤人,冬有白雪,万木却是萧瑟。万般的烦恼,终究是由着一个心境。只是天心月圆,华枝春满这样的人生境界,实是我凡辈中人难于企及的大心胸。连“宠辱不惊,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笑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样的淡薄闲情,也在都市汹涌的欲流中,渐渐流失。
于是真实的生活就是,不喜欢看人脸色行事,却又不得不垂下头来;不愿著书为稻粮谋,却又伤对四壁徒寒;无意追逐名利,却又难于脱俗;厌恶勾心斗角,却又无法远离人事是非。睿者说,幸福不是你想要有什么就有什么,而是你所拥有的恰是你想要的。只可惜,一个怨憎会——你所拥有的,往往是你不喜欢的,就是要折销了多少的幸福。人生在世的不如意如许之多,而扁舟已逝,江海渡余生也就成了历史的绝响,在都市的钢筋水泥世界里,再荡不开一丝的涟漪。于是,我等也就是如《庄子》之中的那一条涸辙之鱼,绝望地张翕着嘴——即便可以相濡以沫,莫若相忘于江湖吧。
求不得
近日来,心情浮躁,有感生活困顿,遂将MSN的名字改作“无房无车无存款无老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四无人员”以及“有欲有求有烦恼有毛病,社会初级阶段下的四有旧人”。前者是现实,后者是对应的心理。现实与想象中的生活就这样地分立在生命的两侧,找不到相通的天桥。
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只是我辈因修为不够,无力破解无明,戒止惑业,于是只能无奈地任心绪沉坠着,让人对于生命,悲凉了起来。
明白,理想终究只是一只纸船,并无力承载着我们渡过岁月的顺逆流,抵达幸福的彼岸;而文字的意淫,只是为那纸船镀上了一层金膜,让我们望梅止渴,陶然于自己制造的梦幻之境,忘却了此行的目的。从此即便有堕落,有消沉,却也可以自我安慰说:“我至少还拥有着麦田的颜色。”梦想的现实,金黄的颜色,盛放在眼前,汹涌在心头,牵引着过去,昭望着未来。闭上眼睛,望见幸福的花朵盛放在彼岸,那么绚烂,那么妖娆,近在咫尺,远在天涯。空间的位移缓缓地旋转了起来,缥缈的微笑随之如蒲公英般地飘散开。
五蕴盛
佛说,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想,此身如蜉蝣,暂寄于天地之间,参不透生死的春秋大义,望不到欲望的终极尽头。时间的掌纹之中,我们的生命本已狭促,相隔的罅隙容不得我们从容转身、游移。青春、苍老,前后相继;快乐、忧伤,彼此相承。微渺匆匆的人生旅程,若再处处刻意委屈压抑着自己,那有何乐趣?于是往往也就纵由着自己五蕴随形随兴,哪怕偷欢片刻,都算是生的种种苦难的补偿。
只是不论人如何地想要率性而为,总要受到现实之网的种种的桎梏。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五蕴俱盛,却实现能力微小,于是生成了一种煎熬,逼迫我们如同热锅中的蚂蚁,不停游走,却难逃坠入锅底之中化为焦腥的命运。如何将五蕴调节成不温不火,温暖着生命腺,至今依旧茫然,于是只能焦灼着,辗转着,等待着一日里的自我超渡。
生与欲,死与灭,就这样地相互兀立着,无以逃避,无从对抗。透过此文的自我拷问,我仿佛看到:在落叶纷飞的原野尽头,乌丝连着寸寸欲望,一根根地被拔起,紧接冒生出的白发缠绕上了脖颈,等待着最后一片落叶的归根,然后勒紧呼吸的通甬。生命的脉络,就这样轻轻“喀嚓”一声断了。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