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
豌豆花短暂的笑容,多像村里女子的爱情,来不及过多地品味,都凋落在牛毛一样的密雨中。此刻,阳光像睡醒的孩子,有些疲惫,一点一滴吮吸着依附在松针上的霜雪,流浪的风轻轻拨响村子脚面子上走过的河水。豆花开过之后,长出了沾满着许多害虫的豆角,由于旱情严重,瘦削得只孕育出六成饱色的豆子,而豆藤牵引着的梦,说枯就枯了,断了给养的豆角,像山村的早产的少女。麦子可是另一种情形,成熟得迟些,继续接纳阳光,并让根系上的牛屎变成洁白的浆液,一点一滴地填充着麦粒的金黄。
孩子们踏着鞭炮的纸屑,追赶着随风卷入村庄的豆藤,他们把豆子摘下,放到火塘,豆在火中爆响的声音,填充着本来不属于饥饿的欲望。偷嘴的山羊蹿入豆地,与漫天而起的风抢夺着母亲碗里的收成。还是父亲沉得住气,他高一只低一只的裤脚,露出了被阳光染色的肌肤,他弄来小木凳子往阳光密实处一放,摆开用力的姿势,把农业的工具统统放到面前,一件一件地打磨。那是生锈的钢锄,钢掺了生铁,用起来总是软软的,吃不得苦,过不得硬,被石块与砂砾折磨得遍体鳞伤,这下回到父亲手上,再度与磨石相缝。那是腰越来越躬的镰刀,它割下了那么多谷物,却也被时光割得越来越瘦。男人磨刀,女人缝针线,是滇西老家开春的活计,刀磨得好的男人,被村子里奉为受尊敬的人,砍柴的刀用几分力,切菜的刀需什么磨石都有讲究不完的道理,父亲坐在阳光下,一边磨一边哼起了小曲,刀在小曲里泛起寒光,阳光在父亲脸上镀上麦色。父亲最费力的不是农具,而是来年的构思,那七亩薄地种些什么,才能产出弟弟读高中的学费,妹妹像样一些的嫁妆,母亲哮喘病的药,我在城里买房子的开支。父亲一边想一边走近那头昂扬着头颅的公牛,那是与父亲一起做完小春大春活儿的“功臣”,父亲得罪不起。父亲伸出双手,在公牛身上抚摸着,梳理着一点点尘灰,公牛很谦虚地停下嘴里嚼着的草,翘起尾巴,一幅舒畅极了的样子。母牛看到公牛的幸福相,也从一边摆着大奶包过来,试图接近父亲的双手,也沾点便宜什么的,它身上同样需要父亲粗糙得像棍子的十指轻轻梳理。它产儿才两个月,看到公牛,它又觉得内心有愧,本来每年都是它与公牛一同拉完一年的庄稼的,今年却不成,它成了母亲,就把田里地里的活全交给了公牛。这是开春每天都能看到的事情。开春时节,村里的女人们不再上山,也不再下田。她们把对生活的理解缝进了一双双鞋垫,美丽的村姑总是得应付家里来来往往的提亲人,她们在月光下泡醒的爱情才萌出小小的芽叶。针线活是滇西乡村女人的本事,她们一直在飞针走线,父亲肩上进风的破洞,母亲衣襟陈旧的棉麻,弟弟脚上过冬的鞋子,都得经过姐姐那一双手那枚顶针。
父亲这一天还要到离村子10公里的集市,出售一批大米,这也是乡村开春必不可少的程序。老家没有哪户人家准备了许多现金购买化肥和农药,种子和农具,都得在开春时将家里能出售的东西背到街上,换回那些生产资料。谷种听说是从很远的外省贩运到南方的,价格当然很贵,不过那是科学,父亲吃了半辈子本地大米,才懂得那些知识分子弄出来的谷种真的管事。父亲关上大门,又踅回院里,趁母亲不注意时跑到橱房,掰下一大团红糖就往公牛母牛们嘴里塞,然后把手放到嘴里吮吸着,这才满意地离开。父亲想找一个摊位摆上自己的大米,但街子很拥挤,划了红线的地段都叫人买了去,那是别人的摊位,要摆得出钱,父亲一算还真不合算,一个摊位还得白白做出5斤大米的开支,父亲不干,他背着大米走着叫卖,就像当年母亲背着我们兄妹几个,在大集体的土地上流着汗水。本来嘛他也舍不得变卖大米,只是没有办法罢了,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农药是粮食的营养,而种子则成了丰收的重要依据,不舍得盐巴如何下得酱呢。父亲的大米一开口袋,就泛起一种清香,那清香总是诱人揍近来,这香一下子吸引住了那些签字领钱的上班人,他们用手紧紧地抓着大米,一边与父亲讨价还价,中间的差价总是很高,这让父亲很伤心,要不是地里泛青的小麦患严重的锈病,凭他的脾气,他早就背起大米回家了,他不是怕自己的收入少,而是怕非常好的大米受到委屈。
母亲在豆地里拨着麦草,阳光里逗角不时炸响,白生生的碗豆一个劲儿蹦出来,她急得跑到村头的白椿树下,用手做成喇叭形的喊声器,向隔河相望的二姐家里喊了起来:“小木河,你快些回来,地里的豆子快蹦完了。”二姐正在喂猪,听母亲在叫她,她忙着爬上院里的黄果树上,远远地看着母亲在白椿树下跺脚的情形,她赶忙回话,仍然是用双手做出喇叭状,“我明天太阳不冒山就回来,妈妈。”
尽管二姐说到做到,太阳不冒山就回到家里,可惜那一个夜晚的风太大了,不知在哪个时辰,风来过就把母亲已经扯起来的豆藤全部卷走了。那一晚母亲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她叫起父亲,对父亲说是不是猪生病了,是不是牛感冒了,父亲赶了一天街,背着卖大米真不是事,全身像散架一样痛,比他背一天湿牛屎还累,父亲说没会么事,母样也就迷迷糊糊睡下了。那一晚全村的狗吠过不停,天还没有全亮明,母亲一个人来到豆地,一看自己前一天扯出来的豆子全都不见了,再看看泡核桃树枝桠上悬挂着一些豆藤,她生气得骂起自己来。母亲从地里踅回到家里,一把揪住还在呼噜连天的父亲,把气都出在父亲不与她收豆子的份上。父亲看再也睡不下去了,就起床,嘴凑近还燃着火星的木柴上一吹,开春的一天就被这样引燃。父亲当然也气啊,自己的大米别人给了低价,就像自己挨了别人的嘴巴一般难受,父亲最后还是将大米背了回来,热呼着的大米就放在床边的红楠木柜上,这下又听母亲说拨下的豆子又都随风飞了,他半个时辰都不说话,把自己闷进水烟筒里,吧哒吧哒吸着,只到茶罐里的茶泛起阵阵清幽幽的香味。
开春,喊山是最大的文娱活动。老家四周都是些七高八矮形态各异的大山。喊山更多的时候是青年男女们的乐处,开春的日子是农闲时节,他们便三三两两地相约来到村子外面的山头,对着四面八方的大山喊出吉祥话。“鸡年顺顺利利,吉祥安康,鸡年发鸡(迹)大财,鸡(机)会快快降临。”恋爱的老侄则面对远山,把耳朵塞紧,伏在地上,对着山大喊:“阿翠阿翠我爱你,请你快点拿主义,若要你家不反对,明天就请花骄娶。” 这是无字的信函,通过声的波动,将心声传到远方,那就是无法用字表述的情歌,能激起恋人心头层层细浪。自己相恋着的姑娘如果看到小伙子伏在地上,双手当喇叭凑在嘴边,对着地心发出“呜——呜呜呜——呜”的呼唤,一定感动得流眼泪,那呼唤声通过地面和空气的传递,回荡于深谷之间,传送到人们耳中,发出约定俗成的“讯号”,达到语言“交谈”的目的。听到自己恋爱着的男人喊声,姑娘都会从自己的房间走出来,说一些理由离开母亲,也来到看得到喊山者身影的山头,亮出一个冬天编织的红毛巾,算是对喊山者的回复。虽然电话已经进村入户,就在我老侄家,也安着拨一串号码就可与对方密谈的,但老侄还是约上自己相好的同伴,选择喊山的方式与自己的恋人进行勾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
当然,喊山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喊山有特定的传递方式和约定俗成的含义。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需求,借用不同的呼喊“讯号”传送,让对方“读懂”意思。如遇家中办喜庆大事,主人向亲友报喜并传送邀请“函”。这种“函件”的信号音节短促,声声相连,如小唢呐独奏,喜气横溢。若家中亲人去世,那报丧“函”则音量低沉、悠长,犹如松涛悲号,听之催人泪下。到了荞子成熟的收割季节,相互向亲友报信的喊山声,三声长,两声短,由两人合喊,宛若一曲歌唱丰收的二重唱。开春的喊山成为一种活动,在文化生活相对落后的老家,每年的喊山都喊出一对对相亲相爱的恋人,都喊出村与村寨和寨之间的友情,当年轻人伏在大地上,喊出一声声节凑感极强的声音,我到是看到到了一幅传统的画,那画里有古朴的诗意,有无法用现代人情感丈量的情怀。那些在鞋垫上洒花诱朵的村姑,常常在一声声悠远的调声里走神,不小心就把手指给弄破了,那鞋垫上的小鸟永远飞翔着。有时,她们三三两两相约,到密林里听小伙子们喊,她们听着听着,就会猜到,老六爱着哪个村的姑娘,老五看上了哪家的女孩。喊山在开春后第七天开始,一直可以持续到元霄节后,之后就不喊山了,另一场戏等着上了年轻的男人,那就是斗牛歌。
这下又轮到父亲上阵了,他是村子里教乖犟牛最多的男人,他用牛歌哄来母样,用牛歌换回大集体年代生产队里的各种荣誉,现在,他上了年纪,开春的牛歌赛每年都不参加,而且每次唱,非要唱个嗓门痖才罢休。黄昏时分的阿定山,牛歌在村子外面的山坡上此起彼伏,“唉,小乖乖,饮水要到河边去,唱歌要到山上来,唉……”。牛歌没有特定的对歌对象,要是有,也只在密林里藏匿着,听着,那是喜欢听牛歌的女人,她们躲在那里,静静地听着让自己喜欢的旋律,那是她们想听的话,牛歌虽然有些“吼叫”的成分在里面,但就是这样简短的音符,却潜藏着无限情怀。那是在泥土里萌发的音乐,沾带着农事里的花香,听起来,常常与熟知稼穑的人的心灵产生共鸣。牛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天之内,只要犁过地的人都会齐聚到村子外面的山坡,有的还把自己的牛牵到那里,让默默出力的牛也接纳这份欢愉,这份宠爱。牛歌更多的内容当然不只对牛的赞美与恩颂,随着年轻人的加入,爱情的内容占了上峰,那样,听众里就多了美丽的姑娘。
牛歌结束,乡村就开始忙了起来,父亲让母亲把谷种浸到清结的水里,再添上三柱清香,祈求谷种快快发芽。公牛吃得有些超重,母牛的奶头还被可爱的小牛犊含着不放。石榴长出了密密的叶子,而泥土也开始在渐渐热烈的阳光下发育得想怀孕种子。
1冬夜暗香
2爸爸,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的女儿
3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4美文分享——《静月思》
5读懂心尘,静赋生命
6梦潇湘,花蝶飞
7考验
8雨的味道
9我和堂姐
10催 眠
11校园生活的味道
12微风细雨般的思念
孩子们踏着鞭炮的纸屑,追赶着随风卷入村庄的豆藤,他们把豆子摘下,放到火塘,豆在火中爆响的声音,填充着本来不属于饥饿的欲望。偷嘴的山羊蹿入豆地,与漫天而起的风抢夺着母亲碗里的收成。还是父亲沉得住气,他高一只低一只的裤脚,露出了被阳光染色的肌肤,他弄来小木凳子往阳光密实处一放,摆开用力的姿势,把农业的工具统统放到面前,一件一件地打磨。那是生锈的钢锄,钢掺了生铁,用起来总是软软的,吃不得苦,过不得硬,被石块与砂砾折磨得遍体鳞伤,这下回到父亲手上,再度与磨石相缝。那是腰越来越躬的镰刀,它割下了那么多谷物,却也被时光割得越来越瘦。男人磨刀,女人缝针线,是滇西老家开春的活计,刀磨得好的男人,被村子里奉为受尊敬的人,砍柴的刀用几分力,切菜的刀需什么磨石都有讲究不完的道理,父亲坐在阳光下,一边磨一边哼起了小曲,刀在小曲里泛起寒光,阳光在父亲脸上镀上麦色。父亲最费力的不是农具,而是来年的构思,那七亩薄地种些什么,才能产出弟弟读高中的学费,妹妹像样一些的嫁妆,母亲哮喘病的药,我在城里买房子的开支。父亲一边想一边走近那头昂扬着头颅的公牛,那是与父亲一起做完小春大春活儿的“功臣”,父亲得罪不起。父亲伸出双手,在公牛身上抚摸着,梳理着一点点尘灰,公牛很谦虚地停下嘴里嚼着的草,翘起尾巴,一幅舒畅极了的样子。母牛看到公牛的幸福相,也从一边摆着大奶包过来,试图接近父亲的双手,也沾点便宜什么的,它身上同样需要父亲粗糙得像棍子的十指轻轻梳理。它产儿才两个月,看到公牛,它又觉得内心有愧,本来每年都是它与公牛一同拉完一年的庄稼的,今年却不成,它成了母亲,就把田里地里的活全交给了公牛。这是开春每天都能看到的事情。开春时节,村里的女人们不再上山,也不再下田。她们把对生活的理解缝进了一双双鞋垫,美丽的村姑总是得应付家里来来往往的提亲人,她们在月光下泡醒的爱情才萌出小小的芽叶。针线活是滇西乡村女人的本事,她们一直在飞针走线,父亲肩上进风的破洞,母亲衣襟陈旧的棉麻,弟弟脚上过冬的鞋子,都得经过姐姐那一双手那枚顶针。
父亲这一天还要到离村子10公里的集市,出售一批大米,这也是乡村开春必不可少的程序。老家没有哪户人家准备了许多现金购买化肥和农药,种子和农具,都得在开春时将家里能出售的东西背到街上,换回那些生产资料。谷种听说是从很远的外省贩运到南方的,价格当然很贵,不过那是科学,父亲吃了半辈子本地大米,才懂得那些知识分子弄出来的谷种真的管事。父亲关上大门,又踅回院里,趁母亲不注意时跑到橱房,掰下一大团红糖就往公牛母牛们嘴里塞,然后把手放到嘴里吮吸着,这才满意地离开。父亲想找一个摊位摆上自己的大米,但街子很拥挤,划了红线的地段都叫人买了去,那是别人的摊位,要摆得出钱,父亲一算还真不合算,一个摊位还得白白做出5斤大米的开支,父亲不干,他背着大米走着叫卖,就像当年母亲背着我们兄妹几个,在大集体的土地上流着汗水。本来嘛他也舍不得变卖大米,只是没有办法罢了,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农药是粮食的营养,而种子则成了丰收的重要依据,不舍得盐巴如何下得酱呢。父亲的大米一开口袋,就泛起一种清香,那清香总是诱人揍近来,这香一下子吸引住了那些签字领钱的上班人,他们用手紧紧地抓着大米,一边与父亲讨价还价,中间的差价总是很高,这让父亲很伤心,要不是地里泛青的小麦患严重的锈病,凭他的脾气,他早就背起大米回家了,他不是怕自己的收入少,而是怕非常好的大米受到委屈。
母亲在豆地里拨着麦草,阳光里逗角不时炸响,白生生的碗豆一个劲儿蹦出来,她急得跑到村头的白椿树下,用手做成喇叭形的喊声器,向隔河相望的二姐家里喊了起来:“小木河,你快些回来,地里的豆子快蹦完了。”二姐正在喂猪,听母亲在叫她,她忙着爬上院里的黄果树上,远远地看着母亲在白椿树下跺脚的情形,她赶忙回话,仍然是用双手做出喇叭状,“我明天太阳不冒山就回来,妈妈。”
尽管二姐说到做到,太阳不冒山就回到家里,可惜那一个夜晚的风太大了,不知在哪个时辰,风来过就把母亲已经扯起来的豆藤全部卷走了。那一晚母亲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她叫起父亲,对父亲说是不是猪生病了,是不是牛感冒了,父亲赶了一天街,背着卖大米真不是事,全身像散架一样痛,比他背一天湿牛屎还累,父亲说没会么事,母样也就迷迷糊糊睡下了。那一晚全村的狗吠过不停,天还没有全亮明,母亲一个人来到豆地,一看自己前一天扯出来的豆子全都不见了,再看看泡核桃树枝桠上悬挂着一些豆藤,她生气得骂起自己来。母亲从地里踅回到家里,一把揪住还在呼噜连天的父亲,把气都出在父亲不与她收豆子的份上。父亲看再也睡不下去了,就起床,嘴凑近还燃着火星的木柴上一吹,开春的一天就被这样引燃。父亲当然也气啊,自己的大米别人给了低价,就像自己挨了别人的嘴巴一般难受,父亲最后还是将大米背了回来,热呼着的大米就放在床边的红楠木柜上,这下又听母亲说拨下的豆子又都随风飞了,他半个时辰都不说话,把自己闷进水烟筒里,吧哒吧哒吸着,只到茶罐里的茶泛起阵阵清幽幽的香味。
开春,喊山是最大的文娱活动。老家四周都是些七高八矮形态各异的大山。喊山更多的时候是青年男女们的乐处,开春的日子是农闲时节,他们便三三两两地相约来到村子外面的山头,对着四面八方的大山喊出吉祥话。“鸡年顺顺利利,吉祥安康,鸡年发鸡(迹)大财,鸡(机)会快快降临。”恋爱的老侄则面对远山,把耳朵塞紧,伏在地上,对着山大喊:“阿翠阿翠我爱你,请你快点拿主义,若要你家不反对,明天就请花骄娶。” 这是无字的信函,通过声的波动,将心声传到远方,那就是无法用字表述的情歌,能激起恋人心头层层细浪。自己相恋着的姑娘如果看到小伙子伏在地上,双手当喇叭凑在嘴边,对着地心发出“呜——呜呜呜——呜”的呼唤,一定感动得流眼泪,那呼唤声通过地面和空气的传递,回荡于深谷之间,传送到人们耳中,发出约定俗成的“讯号”,达到语言“交谈”的目的。听到自己恋爱着的男人喊声,姑娘都会从自己的房间走出来,说一些理由离开母亲,也来到看得到喊山者身影的山头,亮出一个冬天编织的红毛巾,算是对喊山者的回复。虽然电话已经进村入户,就在我老侄家,也安着拨一串号码就可与对方密谈的,但老侄还是约上自己相好的同伴,选择喊山的方式与自己的恋人进行勾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
当然,喊山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喊山有特定的传递方式和约定俗成的含义。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需求,借用不同的呼喊“讯号”传送,让对方“读懂”意思。如遇家中办喜庆大事,主人向亲友报喜并传送邀请“函”。这种“函件”的信号音节短促,声声相连,如小唢呐独奏,喜气横溢。若家中亲人去世,那报丧“函”则音量低沉、悠长,犹如松涛悲号,听之催人泪下。到了荞子成熟的收割季节,相互向亲友报信的喊山声,三声长,两声短,由两人合喊,宛若一曲歌唱丰收的二重唱。开春的喊山成为一种活动,在文化生活相对落后的老家,每年的喊山都喊出一对对相亲相爱的恋人,都喊出村与村寨和寨之间的友情,当年轻人伏在大地上,喊出一声声节凑感极强的声音,我到是看到到了一幅传统的画,那画里有古朴的诗意,有无法用现代人情感丈量的情怀。那些在鞋垫上洒花诱朵的村姑,常常在一声声悠远的调声里走神,不小心就把手指给弄破了,那鞋垫上的小鸟永远飞翔着。有时,她们三三两两相约,到密林里听小伙子们喊,她们听着听着,就会猜到,老六爱着哪个村的姑娘,老五看上了哪家的女孩。喊山在开春后第七天开始,一直可以持续到元霄节后,之后就不喊山了,另一场戏等着上了年轻的男人,那就是斗牛歌。
这下又轮到父亲上阵了,他是村子里教乖犟牛最多的男人,他用牛歌哄来母样,用牛歌换回大集体年代生产队里的各种荣誉,现在,他上了年纪,开春的牛歌赛每年都不参加,而且每次唱,非要唱个嗓门痖才罢休。黄昏时分的阿定山,牛歌在村子外面的山坡上此起彼伏,“唉,小乖乖,饮水要到河边去,唱歌要到山上来,唉……”。牛歌没有特定的对歌对象,要是有,也只在密林里藏匿着,听着,那是喜欢听牛歌的女人,她们躲在那里,静静地听着让自己喜欢的旋律,那是她们想听的话,牛歌虽然有些“吼叫”的成分在里面,但就是这样简短的音符,却潜藏着无限情怀。那是在泥土里萌发的音乐,沾带着农事里的花香,听起来,常常与熟知稼穑的人的心灵产生共鸣。牛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天之内,只要犁过地的人都会齐聚到村子外面的山坡,有的还把自己的牛牵到那里,让默默出力的牛也接纳这份欢愉,这份宠爱。牛歌更多的内容当然不只对牛的赞美与恩颂,随着年轻人的加入,爱情的内容占了上峰,那样,听众里就多了美丽的姑娘。
牛歌结束,乡村就开始忙了起来,父亲让母亲把谷种浸到清结的水里,再添上三柱清香,祈求谷种快快发芽。公牛吃得有些超重,母牛的奶头还被可爱的小牛犊含着不放。石榴长出了密密的叶子,而泥土也开始在渐渐热烈的阳光下发育得想怀孕种子。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