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堂论政治学的理论基础

作者:未知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8-05-14 19:11 阅读:
编者语:张国堂同一时间向本栏投入了17篇文章,包括不同认识领域的许多研究心得,主要侧重于宗教层面。我们计划分三期处理完这些文章,并把个别有传教色彩和入教心得的文章退回。本篇代表着的认识层次与研究方向,是以推荐给大家共览。发表这类文章不代表着编辑部对这些文章的任何评价。



这篇文章是政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划时代的伟大成果。这篇文章也是青年学子做学问的指南针。凡以的思想来指导自己做学问的,必将前程远大。凡轻视的,必将在未来社会所淘汰。自由主义的原则是不强制。优胜劣汰更是自由社会的原则。



一、我循序渐进地做学问

我做学问是循序渐进的,基础扎实。1992年,我开始读儒学。1995年开始读《圣经》。1998年开始按顺序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阿奎那政治著作选》、洛克的《政府论》、孟德斯鸠的《论法律的精神》(上册)、汉密尔顿等三人的《联邦党人文集》、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早在1982年,我就读了卡尔·桑德堡的《林肯传》以后又读《林肯选集》,还研究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在1984年,我还读过一本台湾人写的《管理心理学》。当前那些学者们所推崇的书,我并没有读。我认为上述这些书对当代中国是最有用的。其他书籍没有必要读。



二、经典著作的选定

读书做学问的第一步,就是要选择读哪些书。我在《走宪政民主和自由主义道路》一文中,列出了几本书,是我精选出来的。我公布出来,就是想指导青年学子做学问,免得他们走弯路。文章发在上之后,有人在跟帖上加补了许多书。这些加补的书并无价值,徒浪费人的精力和时间。有些书不但无益,甚至有害。有些书籍中包含许多严重的错误。由于名气大,青年学子就会把其中的错误当真理来坚持,这就有害了。

我选择书籍的标准,就是实践标准。以历史上的成败论英雄。以暂时的成败论英雄是错误的,以最终的成败论英雄却是正确的。

实践标准于《圣经》。主耶稣基督说:“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7:15~20)。谁提出的理论在实践中产生了好结果,那么他就是真先知,他的理论就是真理。谁提出的理论在实践中产生了坏结果,那么他就是假先知,他的理论就是歪理邪说。这段话生动、形象、准确地阐述了实践标准的理论。

我为什么否定伏尔泰、卢梭等启蒙主义者的理论?因为法国大革命失败了。法国大革命以追求民主自由开始,却以拿破仑当皇帝而告终。大革命的领导者先屠杀了别人,而后自己又被别人屠杀了。大革命中有许多的血腥。这不是失败吗?现在法国人奉行的是托克维尔等人的理论学说。

施洗约翰在论主耶稣基督时说:“他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太3:12)。上帝是历史的主宰者。祂成就好人的计谋,败坏坏人的计谋。祂把好的学说和好的言论流传在人民中间,并且一代一代永远流传下去。祂把坏的学说和坏的言论让人民遗忘了。

我很早就认为,一切政治、经济制度和学说如果不符合人的本性,就必然被人民所抛弃。只有符合人的本性的制度才能稳固地建立起来。只有符合人的本性的学说才能流传下去。

当初我为什么学习儒学?因为儒学在中国流传了二千多年。秦始皇否定儒学,他焚书坑儒,结果二世而亡。在秦始皇的统治下,广大臣民生活在贫穷和恐怖之中。汉初吸取秦始皇的教训,于是肯定儒学,结果政权稳固,基业长远。广大臣民生活在富裕、快乐和幸福之中。这就是儒学的地位逐步提高以至独尊的原因。

康有为写了一本书名叫《伪经考》,说清朝人读的《论语》是伪经。这就否定了儒学的基础,结果他失败了。

1919年更离谱,一些人提出****孔家店,彻底否定儒学。其后的中国更是翻天覆地的大动乱,内战和血腥遍及全国。这个事实说明,中国不能没有儒学。

在我未信基督教之前,我就已经肯定基督教了。因为基督教在西方站立了近二千年,而且还要站立下去,永远站立。近二百年来,西方流行无神论。结果导致两次世界大战。二战之后,西方重新回到基督的怀抱。

基督教在西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西方科学发达,经济富裕,政治文明。这都靠基督的光照。

牛顿等人研究科学是为了见证上帝的荣耀,讨主的喜悦。西方人普遍对数学和自然科学感兴趣。而中国只是诗词歌赋和棋艺很发达,这不过是玩文化而已。

有人说中世纪的宗教迫害很厉害,但在宗教迫害中所迫害的人都是基督徒。基督徒为追求真理不顾性命。这就是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发达的原因。中国人的信条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很少有人为真理、为信仰奋不顾身。中国人为政权往往奋不顾身,这不过是为名为利而已。

主耶稣基督说:“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10:22)又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太10:28)又说:“我就是真理、生命、道路。”基督徒重灵魂的得救,轻肉体生命;重天堂的福乐,轻世俗的名利。这就是基督徒为追求真理奋不顾身的原因。

宗教迫害当然不是好事情,而是很恶很恶的坏事情。但这已经过去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了。这个问题我已经作过很多的论述。

《圣经》流传了1900多年,而且还将流传下去。在世界上拥有最多的读者。因此我选定《圣经》为经典著作。

洛克、孟德斯鸠、汉密尔顿、托克维尔等人的政治学说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我把他们的著作也确定为经典。

洛克和孟德斯鸠的政治学说发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在300年前,整个人类历史中,只有雅典等少数几个小小城邦国家是民主制,其他民族都是君主制。亚里士多德对这些民主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也研究了君主制等。他倾向于民主制。又提出了混合政体的设想。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也流传了二千多年,而且还会流传下去。我也确定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经典。

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最伟大的学者。《阿奎那政治著作选》是一本继往开来的书。他对君主政治作了总结,又指出了君主制的致命伤。他说:“如果君主政体不发生****现象,它是治理一国人民的最好的政体。但是,由于君主获得了广泛的权力,除非这个大权在握的人具有完美的德性,君主政治就很容易蜕化为暴君政治,因为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伦理学》,第四篇),‘惟独有德之士才能在一帆风顺时始终保持正直。’然而,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却寥寥无几。”(《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130页)。该书对暴君政治作了深入的揭露,对暴君的危害作了全面的描述。他的这段话被后人概括为:“权力导致****,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这是西方的名言。这句名言已经传入了中国。近代西方人为逃避暴君的危害,就追求民主自由。

该书对君主治理国家的经验和理论作了很充分的论述。因此,我也把该书作为经典。我最终确定的经典著作

[宋]朱熹著《四书集注》。辅助教材是:徐志刚译注《论语通译》、杨伯峻、杨逢彬注译《孟子》、梁海明译注《大学、中庸》。

《圣经》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阿奎那政治著作选》、[英]洛克著《政府论》、[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联邦党人文集》、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美]林肯著《林肯选集》、[美]卡尔·桑德堡著《林肯传》、一个中国台湾人著《管理心理学》。



三、指导做学问的原则

(一)、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朱熹的注解是:“古人视不下于带,则带之上,乃目前常见至近之处也。举目前之近事,而至理存焉,所以为言近而指远也。”我的译文是:“伟大学者从日常所见的事物中发现道理。并用众人所周知的事实和道理来论证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二)、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杨伯峻、杨逢彬先生的译文是:“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解说,是为了融会贯通以后,能回到用浅显的话语来表述高深的道理的地步呢。”

孔孟之道是以考察人事以探求天道。这是儒家的思想路线。

博学而详说之,就是广泛地考察人类历史上的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从中概括、抽象以形成概念,作出结论,以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道理。这就是将以反说约。



(三)牛顿说:“我之所以看得比别人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的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做学问的重要原则之一。

人类历史已有七千多年了。在政治学上有许许多多的巨人。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洛克、孟德斯鸠、汉密尔顿、麦迪逊、托克维尔、林肯等等都是巨人。只有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



四、学儒学的方法和儒学在现代中国的作用

朱熹著《四书集注》上有程子的《读论语孟子法》,学者当认真阅读。我在此做一些说明和补充。



(一)、《四书》与《五经》的关系。

《五经》是指:《易》、《书》、《诗》、《礼记》和《春秋》。《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四书》于《五经》。《论语》是孔子研究《周礼》、《春秋》、《诗》、《书》和《易》而得出的结论。曾子在孔子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这些古籍而写了《大学》。子思也在孔子等人的基础上研究这些古籍而写了《中庸》。孟子在孔子等前人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这些古籍,并研究了孔子之后的历史,而写出了《孟子》。这便是《四书》于《五经》。

朱熹的《四书集注》是北宋学者的集体智慧。北宋学者在孔子、孟子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五经》,并考察孟子之后的历史。并用他们当时的语言来注解《四书》。《四书集注》写成之后,《五经》的历史使命就结束了。国学专家可以去读《五经》,以便能正确地讲解《四书》。一般人就没有必要读《五经》了。

现代人读了《四书》之后,应读一些历史。以孔子、孟子的言论为标准,去评价和裁度历史上的人和事,以加深对《四书》的理解。然后就可以用孔孟之道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办理事情了。



(二)、人的类型

孔子、孟子对其弟子有许多评论。这些评论是不同的。孔孟所评论的每个弟子就成为人的一个类型的代表。例如:宰我是一个类型的代表,子路也是一个类型的代表,颜回、子张、曾子、子游、冉求、樊迟、伯牛、雍也、乐正子等都各是一个类型的代表。

读者在读《论语》时,要明确自己是属于哪个类型的人。孔孟对其类型代表的教训,就是对自己的教训。读者也要把自己的上级、下级、同事和朋友等与子路等人物相比较,以明确他们的类型,以便正确地同他们打交道。

人的分类研究是重要的,孔子的研究只是一个起点。希望后来学者继续研究,以便明确各类型人的特征,以便因材施教,因才发挥各人的潜能。

在西方也有人的分类研究。人被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这是一种分类法。还有一种分类法是把人分为:胆液汁型、多血汁型、抑液汁型、沾液汁型。

孔子的分类法与西方的分类法有什么异同,这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三)、榜样

孔子、孟子当然是人的榜样。但孔孟是圣人,一般人学不了。因此,孔子立颜回为所有人的榜样。因此,读者在读《论语》时,一定要把自己与颜回相对照,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孟子也立了一个榜样,就是乐正子。乐正子是所有做官者的榜样。



(四)、评论孟子

在《四书集注》上有《孟子序说》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有程子对孟子的评价。这个评价很欠妥当,因为有抬颜回贬孟子的倾向。颜回是孔子拣选和抬举的。孟子是天拣选和抬举的。孔子是圣人,圣人也是人,圣人且可高过天?天所拣选和抬举的人难道不如人所拣选和抬举的人吗?颜回的作用,是给孔子考察以发现道。没有颜回,就没有《论语》中关于颜回的论述。颜回的使命,仅此而已。孟子同孔子一样,是上帝差遣到中国管教中国人的。孔子的使命是管教所有臣民,并作所有臣民的表率。孟子的使命是管教君王,是君王之师。孟子的道德学问都不在孔子之下。但孔子是老师,孟子是学生。学生不能高过老师。因此,说孔子是圣人,孟子仅次于孔子为亚圣。这是可以的。但把颜回抬在孟子之上,就大错了。

程子曰:“孟子有些英气。才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去圣人只毫发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或曰:“英气见于甚处?”曰:“但以孔子之言比之,便可见。且如冰与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温润含蓄气象,无许多光耀也。”

什么是英气呢?就我的理解,就是指孟子的独立人格和强大的自信心。读书人的独立人格是非常可贵的,可惜宋代以后,多数读书人的独立人格被皇权压垮了。人的自信心也是很可贵的。自信心强的人会使某些人觉得他自大骄傲,但人如果没有自信心,必将一事无成。

程子所说的玉是新疆的软玉。软玉的光泽温润含蓄,自然可贵,但翡翠的光泽更美、更贵;红蓝宝石的光泽也更美、更贵;而钻石的光泽又更美、更贵。

程子曰:“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孟子的性善论意义重大,在古代中国,性善论是仁政的理论基础。现在,我们也可以用性善论来论证民主政治的可行性。这样,性善论也就成为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之一。



(五)、儒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有人说:“我读了十三经,没有发现民主的东东。”这种说法是很偏颇的。难道只有“民主的东东”才算是知识吗?

政治学分为两大部分:政体学和治理学。民主政治属于政体学。建立了民主政体后,仍然要由政治家来治理国家和管理人民。儒学属于治理学。中国历来是一个大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君臣和学者为治理国家和管理人民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创立了丰富的理论学说。这是永远有用的,不可轻视!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在君主政体下,一正君而国定。在民主政体下,只有一正民而国定。以什么原则来正民呢?对基督徒而言,当然是基督教的教义来正其心。对非基督徒公民而言,就要以儒学来正其心。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我们要在民众中普及儒学,使民众能贵德而尊士。也就是使民众尊崇道德学问,尊重正直良善贤能的读书人。在民主选举时能选贤举能,要以孔子和孟子为样板来选举国家领导人。基督徒要以主耶稣基督为样板来选举国家领导人。

在古代中国,儒学指导和约束君王(或皇帝)和广大官员。现在,我要以儒学指导和约束所有非基督徒的民众和官员。基督徒都以《圣经》来指导和约束自己。而所有基督徒以《圣经》来约束我,监督我。所有非基督徒的公民也以儒学来约束我,监督我。



五、政治学与数学及电磁学的比较

数学分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初等数学是高等数学的基础。政治学也一样,也可分为高等政治学和初等政治学。初等政治学是高等政治学的基础。洛克之前的政治学是初等政治学。洛克及洛克之后的政治学是高等政治学。儒学和圣经中的政治学好比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一些的代数和几何的知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好比是代数和几何。而洛克至托克维尔的政治学好比是微积分。

现在,我把政治学与电磁学作一个对比。麦克斯伟在法拉第等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著名的麦克斯伟方程组。这就成为电磁学的理论基础。电磁学是重要的物理学理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现在的工作,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大政治学的定律,作为政治学的公理。这就是政治学的理论基础。



六、政治学的定律

如下要阐述政治学的定律,也就是政治学的公理:



第一定律:个人本位定律

国家和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的,不是由一个人组成的,而是由众多个人所组成的。



第二定律:人的性善论定律

人人都有上帝的形象和样式。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按孟子的这段论述和其他论述可知:人人都有仁、义、礼、智的本性,即人人都有善良和理性的本性,都能知是非善恶。

由男女结为夫妻同房所生的人都有肉体情欲。

什么是肉体情欲呢?就是:骄傲、贪财、迷色、嫉妒、忿怒、贪吃贪喝和懒惰。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所说的欲,就是肉体情欲。

圣灵会感动基督徒,与他的肉体情欲争战。《圣经》说:“我说,你们当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作所愿意作的。但你们若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以下。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有古卷在此有凶杀二字)醉酒,荒宴等类,我从前告诉你们,现在又告诉你们,行这样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国。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不要贪图虚名,彼此惹气,互相嫉妒。”(加5:16~26)又说:“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罗8:5~9)。又说:“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6:7~10)

上帝不偏待人,圣灵也感动非基督徒。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这里的夜气,实际上是圣灵的感动。

人人都有自主意志(或自我意识),人如果顺从圣灵而克制自己的肉体情欲,扩充自己仁义礼智的善良和理性的本性,便能成为君子。这就有永生。人如果不顺从圣灵不扩充自己仁义礼智的善良和理性的本性,放纵自己的肉体情欲,便会成为小人、恶人、罪人。这就有败坏以至于死。

林肯总统对人性的表述:

人都有爱好正义的本性,也有自私自利的本性。人如果从钱眼里看世界,就看不见是非善恶。



第三定律:人的差别定律

人与人在德性、才智、兴趣和特长等方面存在差别。

孔子发现了这个定律,并记录在《论语》里。读者可阅读我的《基督徒读〈论语〉》。



第四定律:必有领袖定律

不论是君主政体还是民主政体,都需要政治家来治理国家和管理人民。这就是必有领袖定律

《圣经》说:“愚昧人必作慧心人的仆人。”

孟子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这里孟子所说的养是管教和领导的意思。

俗话说:“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

我有位大叔告诉我:“宁给高人提包袱,莫给愚人当师傅。”这说明多数人都乐意受高人的管教和领导。但不给愚人当师傅就不合圣人之意了。从《论语》和《孟子》的相关论述可知:教愚人者仁。因此,我把我大叔的这句话改为:“要给高人提包袱,也要给愚人当师傅。”

圣托马斯·阿奎那说:“一个人对另一个仍然自由的人的管理,当前者为了后者自身的幸福或公共幸福而指导后者时,是能够发生的。由于两种缘故,这种统治权可以在无罪状态下的人与人之间存在。首先,因为人天然是个社会的动物;因而人即使在无罪状态下也宁愿生活在社会中。可是,许多人在一起生活,除非其中有一个人被赋予权力来照管公共幸福,是不可能有社会生活的。许多个人作为个人来说,关心着种种不同的目的。一个人关心着一个目的。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在《政治学》的开头):‘每逢多数人被导向一个目标时,总可以发现有一个人执掌权力,作出指示。’第二,如果有一个人比其余的人聪明和正直,那就不应当不让这种天赋为其余的人发挥作用;正如《彼得前书》第四章中所说的:‘各人要利用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所以奥古斯丁说(《天城论》,第十九篇,第十四章):‘正直的人并不是由于统治欲的冲动而执掌政权的,而是因为他们有献计献策的义务’;又说(第十五章):‘这是自然体系所规定的,因为当初神就是按照这种方式创造了人。’根据这些理由,自然就可以得出结论来答复第一种统治形式的一切反对意见。”(《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102页)



第五定律:马斯洛定律

人都有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被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由低级到高级的本原需要。人当且仅当低级的本原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之后,才会且就会追求更高级的本原需要。

这个定律也叫人的本原需要优势递增定律。



第六定律:人的活动定律

人的活动手段一定要实现他的活动目的,他的活动目的一定要满足他的自身需要。

西方行为科学中说:“人的需要决定他的动机,他的动机决定他的行为。”简称:“需要决定动机,动机决定行为。”



第七定律:人场互动定律

人的活动手段和目的一定会适合他的自身因素和他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

自身因素是指:胆量、情绪的稳定性、才智、学识、社会地位、财富等。

情绪的稳定性是指:是否能遇事不烦、遇事不慌。特别是是否能处变不惊,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能否不烦恼、不忿怒。



第八定律:报酬定律

你对我好,我便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会对你不好。

这是报酬定律。这个定律是曾子发现的。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是曾子和孟子表述的报酬定律。

有些俗话也表达了报酬定律的意思。

“有恩不报非君子,有仇不报不丈夫。”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等等。

当然,这个定律也不是绝对的。忘恩负义的人也有,但这只是极少数极少数。好心被人当作驴肝肺的情况也有,但“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建立在报酬定律之上,又高于报酬定律的道德律

孔子的道德律是:忠恕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爱人之心爱人,则尽仁。以责人之心责,以恕人之心恕人。

基督教的道德律是:爱人如己。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就要怎样待人。

你爱人如己,人也会爱你如他自己。因此你要爱人如己。你要先爱人如己,必有好报,人不报答你,上帝也必报答你。

你愿意子女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父母。你愿意父母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子女。你愿意哥哥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弟弟。你愿意妻子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妻子。你愿意丈夫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丈夫。你愿意朋友怎样待你,你就要怎

  

暂无评论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