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宁静,无牵无挂

作者:未知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8-05-06 01:14 阅读:
闲来无事,往水吧中翻看书籍,见新书琳琅满目,小资纯情,经典稚气,做作扭捏,喝骂拍砖,宁静平和,实用功利都有。但见其中一本封面上有墨字,那是久违了的书法笔迹。少年时学书法,以为锐气、灵秀为美,至于后来忽然见拙、稚、自然笔法,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书中写道,世人多烦恼,皆因积什么不好,偏去积“累”呢?那累字以墨迹漫画写于封面上,繁体古字写法,上三口田,下是一个累得弯腰直喘的人。前人多务农,想到累大致便觉由于田亩所致。然如今的人依然累,却是自己积累所致啊!又有一寓意文字道:《金刚经》一书所说,无他,放心而已,放到心无可再放,还有什么?那便是说,世人忧虑多,小时忧虑少,那便快乐得多,及长大,则名利欲望纷繁而来,需要的多了,烦恼也便多了。于此浮夸之世道,忽然见此言语,顿觉如拨开云雾见天日。想起此类书一定是智慧者所书,如台湾林清玄佛学小品文,丁聪的妙趣横生的漫画,钱钟书先生的淡泊和警世。此类人的品味,以放书桌前一杯清茶,远离人群和世俗写文关怀人世为人生至境。所谓知足常乐也!所谓淡薄却并非始终宁静,更多一分忧世伤生。看其书其文便知其人也!有人尝以为文不如其人,其实自欺欺人者得逞一时,不得逞一世及蒙蔽真理。

却说金庸少年时文采风流,之后归于佛学,以为世道自有其缘法来由,则世人多干涉反为不美。(见《天龙八部》最后一段话:段段誉见到阿碧的神情,怜惜之念大起,只盼招呼她和慕容复回去大理,妥为安顿,却见她瞧着慕容复的眼色中柔情无限,而慕容复也是一副志得意满之态,心中登时一凛:“各有各的缘法,慕容兄与阿碧如此,我觉得他们可怜,其实他们心中,焉知不是心满意足?我又何必多事?”)是因入世过度,才求放开牵挂,心无所拘束,才能显出自我真本性情!  

以出世之心,则可暂时免于受累于浮世烦恼,以入世之心,则因身在人世。若真可浮云一样来去自由,则庄子的愿望在千年前已经实现。大而化之,自然而然。简单生活,简单心境。世人多悲苦,不若搏大家一笑,管他年少轻狂,浮生寂寞。爱过了,恨过了,心也都放了。看风雨过后,来了的,去了的,照样生活。

佛学之道,也都大致劝人无求,无为,简单,纯朴而已,与道家法则强调回归自然,向往自由,不受礼教拘束大同小异。儒的济世及礼教、进取、中庸由于其更合于俗之道,倒更为广泛为华人接受。柴米油盐,吃喝拉撒,毕竟为世人最先接触,功名利禄,爱恨情仇,毕竟为世人所最为熟悉,一朝一夕之间,那里能够清心静气。所以浮躁之后,便有人去寻《金刚经》看,求心一刻宁静。这也是人内心修养的一个阶段。世界越是动荡不安,则人心越是难安,越想寻求解脱之道,寻求新的生活方式。所以春秋战国、五四等动荡时期都是诞生进步思想的时期。之后的人,不过沿袭其方式,或者有所继承和发展。

自然以佛教意义解之又曰自尔,亦曰法尔,任运天然。言离人为之造作法之自性自然也。又言无因而自然也。后者为自然外道之邪执。无量寿经下曰:“天道自然。”又曰:“无为自然。”法华玄义二之一曰:“果是任运酬善心而生,报是自然受乐。”同释签曰:“言自然者此言通用,何必外计?即任运之异名耳。”楞严经二曰:“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佛所谓积累,积聚功德善根也。无量寿经下曰:“精明求愿,积累善本。”

所谓因缘,解读到今天我已经有些模糊。大约也可看做一种豁达大度的人生见解罢,总比心浮气躁好。爱是因缘,恨是因缘,苦难是因缘,幸运是因缘,然便可以处世从容不迫,宠辱不惊,心中波澜壮阔,以一滴水观整个世界了。

这里有个故事,说的是温州净居庵尼姑玄机,经常在大日山的石洞里打坐入定,驱除杂念。一天突然想到:“法性本来是湛然澄彻的,而且也用不着去排除什么,保持什么。讨厌喧闹,喜欢清静,这怎么能通达大道呢?”于是就出了石洞,去参拜雪峰大师。

雪峰问她:“从哪儿来?”玄机答:“从大日山来。”雪峰问:“日出没出呢?”玄机答:“若出来就融化雪峰了。”雪峰问:“你名叫什么?”玄机答:“玄机。”雪峰说:“你这机子一天织多少?”玄机答:“寸丝不挂。”

随后玄机礼拜而退。刚走两三步,雪峰说:“你的袈裟角拖地了。”玄机一回头,雪峰说:“好个寸丝不挂。”

佛求无牵无挂之境,本身便有了牵挂。世人难得如此,为情为义为理为生活物欲,更高境界则为国家为社会,忧世伤生,大都无法放开牵挂,物极必反。先是牵挂好,后是牵挂多,多了便烦恼,所以人生便是这样一个轮回的过程。人的生活在这样一个水平面上飘来荡去,“法性本来是湛然澄彻的”这样的境界恐怕更少有人能达到,那便只有淡泊宁静,少牵少挂,方可暂时喘息一下,放开了心,把那累字下面的那个人的腰直起来。把三口田种少一些,虽然吃得也少一些,生活也便更快乐一些了!

  

暂无评论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