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高的牌坊下

作者:未知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8-05-06 01:13 阅读:
看过琼瑶的小说《烟锁重楼》以及同名电视剧的人,都不会忘记故事的结尾:男女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得不在众人的唾骂声中,一步步爬过象征着家庭荣誉的七座贞节牌坊。虽然过去了多年,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仍历历在目。我在为中国女性悲惨的命运愤愤不平时,更为自己生长在一个进步的年代而庆幸。

七座牌坊,坐落于安徽歙县棠樾村,仍属徵州境内。当高高的牌坊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时,我的心与脚步一下子全都变得沉重起来,为着那些不幸的徵州女人。因为在此之前我已经听说了,虽说徵州有着灿烂的文化,但是这文化中却饱含着徵州女人太多的辛酸、太多的血泪。仅在明清两代,仅在徵州境内,守节的女子就达数万名之多,这些可怜的女人们,付出了青春,付出了生命,只为死后得到一座贞节牌坊,为家庭争得荣誉。原来我以为,只要守了,就会得到,其实不然,能否得到贞节牌坊还得看这位节妇是否培养出了一位官居要职的儿子,还得看她的家里是否能够拿出足够的钱财,否则即使守住了也是白守,所谓“母以子贵”就是这个道理。在那令人诅咒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思想束缚下,每一个守节女性的背后都有一个悲惨的故事。有一位女性,正值妙龄就死了丈夫,她立志守节。在足不出户的深宅大院里,在几十年的悠悠岁月里,她是如何度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的呢?这位女子,每天天一黑就关上房门,把整整一吊钱撒落在地上,然后再一个又一个地摸起来穿好。等五百个铜钱全部摸到,天快亮了,她也精疲力竭了,于是倒头就睡。几十年过去了,她终于解脱了,人们在清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那吊钱正反两面的字都没了,全部被她摸平了。听了这个故事,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可怜的女人哪,即使皇恩浩荡都给你们立了贞节牌坊,你们又得到了什么呢?

迈着沉重的脚步,我走向那高高的牌坊,导游的话清晰地传进耳朵“说到牌坊,很多人第一个反映就是贞节牌坊。其实,这里的七座牌坊,只有两座是贞节牌坊。”一听这话,我的心情竟顿时轻松了许多,仿佛徵州女人的苦难随着这个数字的减少而减轻了许多。我开始聚精会神地听导游讲解,并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惭愧。原来,牌坊并非只是贞节牌坊,共有四种,分别为忠字坊、孝字坊、节字坊、义字坊。牌坊的等级也有四种,最高等级的谓之“御制”,即由国家拔银修建,棠樾的七座牌坊仅有一座享有这样的殊荣,可见立一座“御制”牌坊是何等的不易。其他依次为“圣旨”、“恩柔”、“懿旨”, “恩柔”为皇帝主动下旨修建,“懿旨”则是遵皇后的旨意兴建的,“圣旨”的意思最易理解,也最常见。除了“御制”坊,其他三种都是由牌坊主人的家族自筹资金。为什么不是由牌坊的主人筹资呢?原来所有的牌坊都必须是主人死后才立的,有“盖棺定论”的意思在里面。因为如果生前立了,日后再做出不忠不孝不节不义的事情该如何处置?

棠樾七座牌坊的主人都姓鲍,它们静静地在风雨中矗立了数百年了,无言地诉说着家族昔日的辉煌。其实鲍家牌坊本来有十座的,最早的三座立于元朝,经过风吹日晒的侵蚀,加之没有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民国初年轰然倒塌。现存的七座分别为明朝三座,清朝四座。近年来,在不损坏原貌的前提下,都进行了加固,以保证其巍然不倒。针对游客的疑问,导游解释说,在“文革”时期,鲍家的后人为保护先祖的荣誉,在牌坊上涂上黄泥,贴上诸如“毛主席万岁”之类的标语,这些牌坊才免遭灭顶之灾,得以保存下来。

每一座牌坊都是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其中最动人的是那对父子。因为鲍家世代为盐商,财力雄厚。当时有叛军起来造反,掳走鲍家父子,胁迫二人交出钱财以资反叛。父子俩誓死效忠朝廷,不肯答应。叛军威逼先杀一人,让这对父子自行决定先杀谁。岂料二人竟争相要求先杀自己,以保全对方性命。二人的行为感动了叛军,双双获释。

说来有趣,在这个集中体现了女性苦难的牌坊村,却有两座祠堂,一座男祠,一座女祠。毫无疑问,这座女祠是全国唯一的一座供奉女性祖宗的祠堂,打破了“女子不得入祠”的陈规。在祠堂里,我们又见到了一处别样的风景。原来,徵商虽个个腰缠万贯,但在封建时代,经商属不入流的低贱职业,社会地位很低,这让徵商们愤愤不已,于是就想出了这样一个自欺欺人的主意:那就是这里的房梁被巧妙地搭成了一个“商”字上半部,两旁的柱子则成了“商”字下半部的外框。任他什么达官贵人,只要从下面走过,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商”字。徵商们的做法,颇有些类似阿Q的精神胜利法,但他们过人的聪明才智也由此可见一斑。

告别牌坊村,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愿过去饱经磨难的徵州女人们在另一个世界里安息,愿今日生活在阳光下的徵州女人们都拥有幸福的笑脸。

  

暂无评论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