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项羽

作者:未知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8-05-06 01:12 阅读: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以其伟大的失败而被称之为英雄的异类,从他去世之后,他的名字就定位了人类生存的某种状态,或许可以说,因为有了他才弥补了人性卑鄙自私的先天缺陷。

后人出了许多书来谈论他,有记实的、有杜撰的、有褒义的、有贬义的,但无论何种版本,都不约而同地在表现一种精神--大气蓬勃。

他就是项羽,一个作为历史人物,因人性制约理性而失败,作为男人,因不屑理性而突出人性魅力的英雄。

他深刻。

史书记:籍(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已记名性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根据这段记载,项羽该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但在他的一生中,却证明他勇力世无披敌,若此为学剑不成,何为有成呢,又在秦末一大段的历史中,率领千军万马,攻城略地,战无不胜。这又怎么是略知其意呢,难道在那个英雄辈出的乱世,身为鼠辈,也能横行?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另一位伟大人物诸葛亮对自己学习方式的评价:不拘一格。

他无畏。

在令秦国彻底丧失元气的一战中,史书记:项羽引兵渡河,皆沈(沉)船,破釜,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九战,大破之。

这一章,把项羽作为男人的大无畏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从此,破釜沉舟作为兵法诞生于世,被后来的军事家屡屡运用,但那只是不掺杂感情色彩的谋略,而不再是男性阳刚魅力的升华。

随后而来的一战,把项羽的无畏与霸气挥洒到极点:楚击秦,诸候将皆作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地,诸候军无不人人揣恐,破秦军,项羽见诸候,诸侯将进辕门,无不漆行向前,莫敢仰视……。。

试想,在荆旗招展的营盘之中,闪闪发光的刀光戈影之下,一个巨大的身型屹立在一群与他一样的男人面前,那些人绻缩在地上,低着头。战战栗栗,这一刻的项羽在想什么呢,是意气纷发吗?恐怕未必,也许他感到的是悲哀和孤独,他以自己为镜,映射出人性的懦弱。他以他人为镜,映射出自己的卓越。

他痛苦了,因为他知道天地间唯我英雄,于是他屠城,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他烧宫,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面对废墟,他的心波澜不惊,万物在他眼中早为荒芜。

最后他发现自己没有了激情,他找了个理由: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他举兵归楚,这个多情的举动,令一双始终恶狠狠盯着他的卑鄙眼睛看到了希望。那人是刘邦。

项羽的高傲,使他背离天时,在刘邦臣服于他的时候,他有无数次机会下手杀掉这个人,但他没有。他不屑。

项羽的孤独,使他丧失地利,有人告诉他:关中阻山背河,四塞之地,地肥饶,都可以霸,但他没有,没有依托的心迷失在自我崇拜的幻境,他需要在一个熟悉的环境,去一种从前的心态复苏自己。

而刘邦呢,在项羽的光环中越来越是自卑的刘邦,已嫉恨的无以附加,他流氓出身的小人心性使他善于伪装,既然不能如项羽般傲岸绝世,做千古英雄第一人,那就打败他吧。他想。

阴谋诡计永远是摧残诚实勇敢的致命武器,它能令仁者束手,勇者无策。然后再堂而皇之的冠以“胜者王候败者寇”,那就变的理所当然。但任何一个肯在第三者角度看待历史的人,都不会容忍蹂躏真实。

随之而来的战争是不公平的,在刘邦一次次的战败中,刘邦一次次的求和乃至于求降,项羽一次次的应允。

是他大度吗?

可能不是,可能是他不相信世上有为了追求成功而抛弃人格、背离人性的人。也可能是他在做人的颠峰上“高处不胜寒”期翼一个可与之匹敌的对手。总而言之,在那一幕历史剧里,他始终是主角。

但无论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不管出发点是什么,错,就是错。

他就错了。

在刘邦多年苦心经营下,兵精粮足,与项羽对持许久,最后双方共约,平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各自回兵。项羽再度高估了刘邦的人格,他以为能和他楚河汉界的人也和他般在人格上大义凛然。

汉纪元五年十月,在项羽退兵行进到固陵的时候,刘邦的追兵铺天盖地的杀来,项羽惊讶了,他想象不到作为一个人,怎么可以如此随意的亵渎自己的誓言,且在“互不侵犯”的余音尚且绕粱的时候。他愤怒了,如一团烈火扑向敌人,他的部下也愤怒了,面对如此卑鄙的背叛,拼力撕杀,刘邦大败。坚壁自守。项羽决定消灭刘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屡次进攻。刘邦损兵折将,但刘邦的小人心性再度令他扭转战机,他以根本不打算兑现的承诺令诸候增兵。韩信来了,彭越来了。面对重兵。粮已将尽的项羽败到亥下,被重重包围。

这一刻,项羽的人格魅力被末路英雄的情结衬托的异常伟大,从此,不同版本的故事被不同时代的人演绎着。

但事实是,重重包围中,项羽安坐于大帐豪饮,他兴奋,因为这失败对他来的太不易了。他又不甘,因为打败他的这个人并不是一个英雄。他失望了,因为他知道世上没有人的血液能沸腾到他的温度。他决定战死,因为他感到孤绝于世的寂寞,他渴望毁灭,毁灭也是升华。于是,他提刀而起,跨出帐外,招集八百健儿,杀出重围,刘邦的数千骑兵紧紧追赶。项羽面对强敌且战且退,待战至东城时,已仅剩二十八人,面对他们,项羽感动了,他觉的不该让这些勇敢的人因战败而羞愧,他说:“自我起兵以来,在战场上征战八年了,身经八十余战,未有一败,今天我们战败了,不是因为我们怯懦,而是因为这个世界不容许真正的勇气存在。我来证明给你们看,你们跟在我后面突围。”说罢,项羽一马当先杀入敌阵,以一人之力斩对方将领三人,士卒百余,一气杀到了乌江。从这里过去,便是江东。能令项羽东山再起的地方。

乌江厅长驾船等候许久了,一见项羽便请他上船,但他拒绝了,因为他渴望死亡,渴望在一个辉煌的时刻将自己的个性张扬到极至。他笑了,笑的慷慨,笑的豪迈。他说:“天亡我也,渡之何为。”说罢,令手下战士下马,步行杀入敌阵,面对如此敢死之士,一时间,风起云涌,天地变色。

一场大战,除项羽外,所有的楚国战士全都战死,面对尸骸遍地,他在又一次的战火洗礼中,证明了自己的英勇。

“好了,该结束了,”他骄傲的想,重重兵马包围了他,却无人再敢向前,他指向敌阵一似曾相识的将领,说:“故人,我的大好头颅就便宜你了”,含笑挥刀自刎。时年32岁。

随着项羽的死,一个英雄时代结束了,在此后的中国历史里,光明磊落者被嘲笑,无耻阴险者被称颂,“兵者,诡道也”被著之众多书本,懦弱的时代开始了,影响了历史进程,影响了每个时代的人性,而在时空中永远高悬着一个不被人仰视的真正勇者,项羽,但他也永远不会被人遗忘。

  

暂无评论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