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疯娘和大森林
半疯娘和大森林
一.女人凭什么就得靠男人活着。……她信得过她这双手,她 信得过这片大森林,她信得过这群山。
喜欢嚼舌根的女人,没事做,就坐在小院里编她的故事……
绵亘,辽辽阔阔,郁郁苍苍,这一片大森林,时而涛声大作,树浪翻卷如同潮汐拍岸,忽而又窃窃私语,旋即又悄然无声静默如睡,把人引入神奇的梦境 .
阳光从硕大的树冠间徐徐洒落下来,星星点点,丝丝缕缕。云影,霞影、树影,相映成趣;潺潺的溪水,弯弯的小路,婉转的鸟语,飘来荡去。山的气息,树的气息,草的气息,花的气息,似酒似露,爽人,动人馋人,暖人,痒人。
她就是靠了这片大森林,在这个不大适宜她生存的世间,在这个她陌生的地方,争得了一席之地,谋得了一个女人的位置,(或者仅仅可以被看做半个女人的位置)。
早晨,她跟着太阳进山,脚步轻快,眼睛灵活。一种力量在她周身流淌,一种热望在她心底燃烧,她就象熟悉自家园田地一样,熟悉这片大森林。
于是,她从不迷山,常常平安无事;并且又总是满载而归:人们除了叫她采山婆,也喊她半疯娘。采山婆也好,半疯娘也好,反正人们就是不许她有一个很正经的名字。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道是谁开的头,也不知道凭什么依据,有人宣布她疯了。很公正的人做过研究以后说她疯是疯了,并没有疯透。不过是个半拉疯子。半拉疯子没有必要送医院只要改个名字就行;那么,很善良的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呼她半疯娘。至于她原来的名字,肯定没有这个名字使人们感到快乐,因此把她原来的名字废掉,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其实这是一个错误。也许是这个世间有数不清的错误,有一个错误落在她的头上,她也就得认定是顺理成章的事。
小城里的人拿大嗓门喊她半疯娘,她就拿大嗓门答应——哎!连小孩子跟在她屁股后喊半疯娘,她也拉着大嗓门——哎!
“半疯娘!又上山了? ”
“去了!”
“又采了什么宝贝回来?我瞧瞧,蘑菇?”
“木耳,瞧,咱们采的木耳,全都干干净净;新新鲜鲜,又黑又大,肥实着呢。”
“这家伙能干,是个好茬口!”
“感情是。光看那个砣吧,一般男人也顶不住。要不,老哥你去照量照量。”
没有人怕她听到,她也根本不在乎身后说了什么。她依旧看她的木耳,夸她的木耳,走她的路。
“男人是个什么东西,都不是好东西,没有男人一样过,我不是过的不错吗。”偶尔她也会拉下脸来,自己对自己这么说。
她又进了山,她又穿过森林,她已经蹲在黑悠悠的都柿甸子里,超然自我的往洋铁桶里敲打着黑悠悠的都柿果。都柿果簌簌飘落的声响,洋铁桶轻微震动的声响,软绵绵的土地在脚下嗤嗤的声响,和谐,悦耳,浑厚,构成野味浓郁的画境,她悠然地笑着。
乡下。离这很远的乡下,一个脸庞月儿般明净光洁的姑娘,额头下闪动着一双泉水般清澈的眼睛,声音雨后蓝天般的清亮。那就是她,(她并不见得就那么漂亮,人们之所以要把她当初说得那么漂亮,是因为中国有句古话——美女是非多。)算命先生算过她红颜薄命,方丈夫,而且没有儿子。母亲请阴阳先生为这个造孽的女儿破过关。
十六岁,她随马套子民工到过这片森林。白雪皑皑,松林苍翠。坐在马爬犁上,听着马嘶风吼,她哭过:坐在篝火边上,嚼着热腾腾的狍子肉,她笑过。她爱上过这片山,她想许给过这片山。父母有命,不许留在山里,最后她就只好又跟着马套子,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片山。从那以后,她时常梦见这片山,时常对人说起这片山。
和所有的女人一样,她也需要男人,她也想男人,她也喜欢过男人,她也有过男人。她的男人没有出走,没有失踪,没有死,没有遗弃她:可是,她又没了男人。这也许就是她的名字被废弃然后人们又叫她半疯娘的缘故。没有人在意究竟是什么缘故,反正这座小城的人都叫她办风娘了.
她有两个女儿,第二个女儿是她重返山里以后生的,也就是她没有了男人以后生的。如此大逆不道,宽容不得。但老天做证:第二个女儿百分之一百二十不是一篇偷情的作品。她抱着咿哑学语的大女儿,逃离了那个窝囊废的时候,肚子里就装着第二个女儿了。对这件事最清楚的是那个夏夜的星星。星星不会说话。可是她也不能挨门挨户去告诉别人。那么,她没了男人,还能生出孩子,不是不正经还有别的可说!
关于她能在这个地方落了脚,小城做了这样一些的推理:
她能什么?我就不信。她也不过是一个鼻子俩眼睛,两条腿支起一个肚子,还不是凭着脸蛋上剩着一些颜色,便宜了那个馋嘴的公安局长。
你知道个啥?求公安局长呀!公安局长稀得她!是那个管户口的,看她屁股挺圆、挺肥的,她也认可。然后就那么的了。嘿嘿!
喜欢嚼舌根的女人,没有事做,就坐在小院里编她的故事。故事一直编到她的耳朵根子上。她人生地不熟,两眼一墨黑,听了,只好让眼泪往心里淌。
“拿我当你呢!你们这群贱货。”有时,她也免不了愤愤地骂几句。
无风不起浪。可不是嘛,人们从来不会无中生有。都是有中生无。秦桧害岳飞,也不是无中生有。要是岳飞不抗金。秦桧就不会害岳飞。通理,要是我们的半疯娘没落下户口,女人们就不会编她的故事,女人们编的没大过错。
半疯娘自己也承认,她就是靠女人的绝招落下户的,不过,事情的真相有些出入罢了。
她抱着个吃奶的孩子,背一个行李卷,闯过公安局,求人家给她填个户口,她要在这里过日子,人家说她一不是嫁人,二不是投亲,三不是移民,
四不是调转,五不是招工……至于六不是和七不是,大概人家没有对她说,最后人家说的就是无缘无故,不能给她落户。软磨硬泡,哭天抹泪,赖着不走,人家也不理她。最后她不得不抛出那张王牌,唯有女人才抛得出的牌。她打开行李卷,铺到办公桌上,嚷着肚子痛,要坐月子,说不给她落户,她就在公安局办公桌上生孩子,说着就解裤子。
“这个难缠的女人,别让她沾上,小心点别弄成乱子。”公安局长无可奈何地点了头。 .
这个办法能到处去对人说吗?说了别人就不笑她了吗?这到底也是个脱裤子的办法呀!
随她们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去吧,她们也都是女人。
女人凭什么就得靠男人活着。那个家伙除了喝大酒、耍大钱,再就是张口就骂,动手就打。家里穷的叮当乱响。能靠出个什么头?
她信得过她这双手,她信得过这片森林,她信得过这群山。
瞧!这么一会工夫,两大桶又黑又大的都柿满了。
二、 半疯娘笑了,笑得舒心,笑得痛快,笑得疯狂。
半疯娘直起身,下意识地拿手擦额头。一缕头发飘了下来。呀,她叫了一声。原来她已经有了白发。这么快吗?这可能吗?她要老了。可是她还没年轻过,她还没甜蜜过。她不愿意,她愤然,她惆怅,她忧郁。再一想,也不快。都快二十年了,尽在这林子里跑了。小菊和小兰都悄悄地长大了,风言风语地听说都处上对象了。她有白发应该了。不去管它。人就是这么你来我去的。这一辈子没年轻过下辈子再年轻,这辈子没甜蜜过下辈子再甜密。有什么要紧!
阳光不浓不淡,风不轻不重,一阵阵温馨飘来,一股股湿润飘去。
旷野对我们的半疯娘很偏爱,森林对我们的半疯娘很偏爱。我们的半疯娘很知足.知足者常乐,乐得却很苦,苦得连她自己也说不出是怎么样。
现在半疯娘该出山了,现在她该回家了,现在她该去小城的市场,叫卖她的都柿了。
夏秋之交。小城的市场,都柿一份挨一份,一个赛一个吆喝,恨不能喊破嗓子。唯独半疯娘不吆喝,仿佛她的大嗓门一下子丢了。小孩子却围着她
左一缸右一碗,她卖的好快。难怪!
她的都柿干净、个大、匀整、透亮、带灰儿且酸甜上口。
有人气不愤,到管市场的那儿做了醋。
来了两个穿白裤褂白鞋袜的小伙。
“你还没交税,半疯娘。”两个白色小伙盯着都柿说。
“交了,我是按份量交的,一点都没少拿。”
“交什么了?是说你这个月还没交税呢。”两个白色小伙一边往嘴里扔都柿一边说。
“这个月,这个月还不到日子。”半疯娘分辩着。
“你就是有说的,这回收了,叫你对付!”
“抓点去吃,抓点去吃!”常言说,和气生财,半疯娘不想轻易掰脸,竭力堆着笑,尽挑软乎话说。
然而,不管半疯娘怎么说,两个白色小伙还是死硬。
看看他们实在不开面,她灵机一动:“你们非收不可?”
“没说的。”
“那好.我也不愿卖了。二位请!”说着,她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朝两个白色小伙笑笑。
接下来趁两个白色小伙不备,她弯腰抓起都柿,三下两下揉碎,使足力气朝白色小伙抛去。
“我叫你们收!给你们!老娘都给你们!”
一捧抛过去又是一捧,又是一捧,又是一捧,紧接着又是一捧。黑乎乎的都柿汁,抛得白色小伙满脸满身,白色小伙瞬间变成了黑小子。
都柿的果汁很霸道,弄到白衣服上任你搓个碎,也别想洗掉。
摆小摊的惧了。
过路的人围了上来。
白色小伙灰溜溜地逃了.
半疯娘笑了。笑得舒心,笑得痛快,笑得疯狂。
好一场都柿大战!我们的半疯娘打得很自在,很风光。她好象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了这痛快淋漓的滋味。
“有个啥意思。不过是帮他几个钱,成全他就是了。”
三 雾。仿佛徘徊的幽灵,仿佛悄悄的猫儿,仿佛翩翩的鸟儿。
飘幽着的雾,蠕动着的雾,从低处向高处旋转,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从左向右迂回,从前向后跌宕;塞满山谷,塞满森林,塞满夏天的早晨。
半疯娘走在雾里,远处看不清,近处看不清;她好象仅能看清自己,又好象连自己也看不清。
这场雾是她的,这个早晨是她的。真实、虚幻、朦胧、浓重、柔软,使人很好受,又使人很不好受。
这么早就进山,这么大雾也进山,为的是啥?你为的是啥!为啥?是为那画?是为那个小伙?你呀你呀!半疯娘的心里乱了。
柔嫩嫩的红松蘑很惹人爱。采红松蘑要赶早,晚了就落圈了。半疯娘到底弄清了她是为啥来的。她告诉自己她不是为那个小伙儿。但她又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个小伙儿会画玻璃画,
她就应该会采红松蘑。她也不明白她怎么要这么想。
红松蘑是山珍,做菜最好吃,红松蘑还能出口换大钱,广播里说的,外国人最喜欢吃红松蘑。咱们有的是红松蘑。
山里的好东西真多,有了好东西又怎么样?不认识。好东西也不是好东西了。那些人不是都说这红松蘑是毒蘑吗?说吃了会药死人。说红松蘑是棺
材盖子,毒蘑!棺材盖子!你听听,说得好吓人。
半疯娘的神思飘渺,一忽是红松蘑,一忽是玻璃画小伙,一会儿是这个向上旋转,一会儿是那个向下流动。世界就是这么有趣也没趣。一个偶然的原因可以使没联系的有联系,又一个偶然的原因,又可以使有联系的没联系。红松蘑和玻璃画小伙儿有了联系,都是因为(至少在这里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了半疯娘。
“听说没有?”
“听说什么?”
“哟!你耳朵塞鸡毛了?这么大事,没有不知道的。”
“噢!那有什么新鲜的,说不定是招的女婿呢。”
半疯娘脸上一阵热,红松蘑变得直刺眼睛,摸起来也扎手,圆圆的蘑菇帽一下子变得象鼓起的腮帮。
“两个丫头多少日子就住在山上没下来了。还能是女婿?”
“不听说是娘家侄儿吗?”
“别懵了。不认不识,领回去的。”
“****!”
“老家伙想上美事了!”
“你们呀,你们呀,天鹅肉还有不想吃的。”
红松蘑仿佛一双双瞪圆的眼睛,又仿佛都在叽叽喳喳地说话。似乎林子里到处都是人。然而,除了她就是雾,雾下边是红松林,红松林下边是红松蘑。
“也说不准,说不定就能捞上,那娘们有几个钱在手里。”
“等着吧,看那样人家那位是真童子。她是什么货!她是落圈的老蘑菇了……”
近些日子,小城茶余饭后最热门的一则新闻就是半疯娘家住了个俏皮的小伙儿。小伙儿是从乡下到这儿做玻璃画生意的。到底是他的画儿不到家呢,还是小城的人不识货呢,或者是歧视外来人呢,他的生意没做成,连个吃饭钱都没混上。后来究竟是半疯娘找上了小伙儿,还是小伙儿找上了半疯娘,小城的人说法不一。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习惯,一般都认为是半疯娘勾搭上小伙儿的,把他弄到自己家去了。
小伙儿长得缕缕瓜瓜,方头大耳,看上去确实让眼睛舒服.
半疯娘在没在小伙身上想美事,小城的人也只是猜。
半疯娘自己怎么说?她先说自己早就想要几幅玻璃画了,就是总也没碰上个合适的手艺人;以后又说画不画的,一个孩子走不了,又住不下,行个善心吧,谁还没个难处!
不怪小城的人舌头长,都怪半疯娘说话前言不搭后语。
《丹风朝阳》是小伙做的第一幅。半疯娘看那凤不过是个炸撒个膀子伸着脖子的鸡。
第二幅是《二龙戏珠》。小伙捧给她看。她眼睛里的龙,不过是两条蛇咬个松塔。
“好!真好。”她嘴里说。
“有个啥意思,不过是帮他几个钱,成全他就是了。”她心里说。
无缘无故怎么偏偏成全他呢?还得受人指指点点。
“你要是个丫头就好了,那就住在姑姑这儿。”
说完,她觉着不是滋味:“哼!姑娘我才不稀罕呢。姑娘我有!家里就是缺个……”她不敢再想下去了。
“老头子就可以找小女子当老婆,女人怎么就不行!咳!”她压根也没想把玻璃画小伙一直留在自己家,她留不下,她也不喜留下。
雾要散了,太阳要出来了,山露出了一些本来的颜色,但仍然看不很清楚。然而,确实有几分耀眼,确实有几分受看。
半疯娘的红松蘑采得不错,就是不错。
不错!不错!不错!
山林里的回音很响。
那个小伙儿的玻璃画不好。
不好!不好!不好!
山里的回音很响。
半疯娘心里的回音很响。
关于班风娘和玻璃画小伙儿到底做没做成那种好事,或者说到底干过哪些勾当,后来人们曾这样评说半疯娘是人,玻璃画小伙也是人,但由于相去太远不可能发生什么;但由于都是人,又不可能不发生什么。
根据评论和想象人们还讲了如下的故事:
玻璃画小伙走了,再也不会回来。走的时候,半疯娘还在林子里采红松蘑;那天有太阳,而且照到她的头顶上了。回家后她对着墙壁骂过一通,骂过以后也对着墙壁哭过,不过只是呜咽。小菊和小兰从山上林场回来看妈妈她俩都听说过这件事,但女儿都象不知道一样,只字没提。只过两天,半疯娘把事情从头至尾都对两个女儿说了。两个女儿听了,都只喊了一声妈妈。母女三人当时都流泪了。
1冬夜暗香
2爸爸,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的女儿
3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4美文分享——《静月思》
5读懂心尘,静赋生命
6梦潇湘,花蝶飞
7考验
8雨的味道
9我和堂姐
10催 眠
11校园生活的味道
12微风细雨般的思念
一.女人凭什么就得靠男人活着。……她信得过她这双手,她 信得过这片大森林,她信得过这群山。
喜欢嚼舌根的女人,没事做,就坐在小院里编她的故事……
绵亘,辽辽阔阔,郁郁苍苍,这一片大森林,时而涛声大作,树浪翻卷如同潮汐拍岸,忽而又窃窃私语,旋即又悄然无声静默如睡,把人引入神奇的梦境 .
阳光从硕大的树冠间徐徐洒落下来,星星点点,丝丝缕缕。云影,霞影、树影,相映成趣;潺潺的溪水,弯弯的小路,婉转的鸟语,飘来荡去。山的气息,树的气息,草的气息,花的气息,似酒似露,爽人,动人馋人,暖人,痒人。
她就是靠了这片大森林,在这个不大适宜她生存的世间,在这个她陌生的地方,争得了一席之地,谋得了一个女人的位置,(或者仅仅可以被看做半个女人的位置)。
早晨,她跟着太阳进山,脚步轻快,眼睛灵活。一种力量在她周身流淌,一种热望在她心底燃烧,她就象熟悉自家园田地一样,熟悉这片大森林。
于是,她从不迷山,常常平安无事;并且又总是满载而归:人们除了叫她采山婆,也喊她半疯娘。采山婆也好,半疯娘也好,反正人们就是不许她有一个很正经的名字。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道是谁开的头,也不知道凭什么依据,有人宣布她疯了。很公正的人做过研究以后说她疯是疯了,并没有疯透。不过是个半拉疯子。半拉疯子没有必要送医院只要改个名字就行;那么,很善良的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呼她半疯娘。至于她原来的名字,肯定没有这个名字使人们感到快乐,因此把她原来的名字废掉,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其实这是一个错误。也许是这个世间有数不清的错误,有一个错误落在她的头上,她也就得认定是顺理成章的事。
小城里的人拿大嗓门喊她半疯娘,她就拿大嗓门答应——哎!连小孩子跟在她屁股后喊半疯娘,她也拉着大嗓门——哎!
“半疯娘!又上山了? ”
“去了!”
“又采了什么宝贝回来?我瞧瞧,蘑菇?”
“木耳,瞧,咱们采的木耳,全都干干净净;新新鲜鲜,又黑又大,肥实着呢。”
“这家伙能干,是个好茬口!”
“感情是。光看那个砣吧,一般男人也顶不住。要不,老哥你去照量照量。”
没有人怕她听到,她也根本不在乎身后说了什么。她依旧看她的木耳,夸她的木耳,走她的路。
“男人是个什么东西,都不是好东西,没有男人一样过,我不是过的不错吗。”偶尔她也会拉下脸来,自己对自己这么说。
她又进了山,她又穿过森林,她已经蹲在黑悠悠的都柿甸子里,超然自我的往洋铁桶里敲打着黑悠悠的都柿果。都柿果簌簌飘落的声响,洋铁桶轻微震动的声响,软绵绵的土地在脚下嗤嗤的声响,和谐,悦耳,浑厚,构成野味浓郁的画境,她悠然地笑着。
乡下。离这很远的乡下,一个脸庞月儿般明净光洁的姑娘,额头下闪动着一双泉水般清澈的眼睛,声音雨后蓝天般的清亮。那就是她,(她并不见得就那么漂亮,人们之所以要把她当初说得那么漂亮,是因为中国有句古话——美女是非多。)算命先生算过她红颜薄命,方丈夫,而且没有儿子。母亲请阴阳先生为这个造孽的女儿破过关。
十六岁,她随马套子民工到过这片森林。白雪皑皑,松林苍翠。坐在马爬犁上,听着马嘶风吼,她哭过:坐在篝火边上,嚼着热腾腾的狍子肉,她笑过。她爱上过这片山,她想许给过这片山。父母有命,不许留在山里,最后她就只好又跟着马套子,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片山。从那以后,她时常梦见这片山,时常对人说起这片山。
和所有的女人一样,她也需要男人,她也想男人,她也喜欢过男人,她也有过男人。她的男人没有出走,没有失踪,没有死,没有遗弃她:可是,她又没了男人。这也许就是她的名字被废弃然后人们又叫她半疯娘的缘故。没有人在意究竟是什么缘故,反正这座小城的人都叫她办风娘了.
她有两个女儿,第二个女儿是她重返山里以后生的,也就是她没有了男人以后生的。如此大逆不道,宽容不得。但老天做证:第二个女儿百分之一百二十不是一篇偷情的作品。她抱着咿哑学语的大女儿,逃离了那个窝囊废的时候,肚子里就装着第二个女儿了。对这件事最清楚的是那个夏夜的星星。星星不会说话。可是她也不能挨门挨户去告诉别人。那么,她没了男人,还能生出孩子,不是不正经还有别的可说!
关于她能在这个地方落了脚,小城做了这样一些的推理:
她能什么?我就不信。她也不过是一个鼻子俩眼睛,两条腿支起一个肚子,还不是凭着脸蛋上剩着一些颜色,便宜了那个馋嘴的公安局长。
你知道个啥?求公安局长呀!公安局长稀得她!是那个管户口的,看她屁股挺圆、挺肥的,她也认可。然后就那么的了。嘿嘿!
喜欢嚼舌根的女人,没有事做,就坐在小院里编她的故事。故事一直编到她的耳朵根子上。她人生地不熟,两眼一墨黑,听了,只好让眼泪往心里淌。
“拿我当你呢!你们这群贱货。”有时,她也免不了愤愤地骂几句。
无风不起浪。可不是嘛,人们从来不会无中生有。都是有中生无。秦桧害岳飞,也不是无中生有。要是岳飞不抗金。秦桧就不会害岳飞。通理,要是我们的半疯娘没落下户口,女人们就不会编她的故事,女人们编的没大过错。
半疯娘自己也承认,她就是靠女人的绝招落下户的,不过,事情的真相有些出入罢了。
她抱着个吃奶的孩子,背一个行李卷,闯过公安局,求人家给她填个户口,她要在这里过日子,人家说她一不是嫁人,二不是投亲,三不是移民,
四不是调转,五不是招工……至于六不是和七不是,大概人家没有对她说,最后人家说的就是无缘无故,不能给她落户。软磨硬泡,哭天抹泪,赖着不走,人家也不理她。最后她不得不抛出那张王牌,唯有女人才抛得出的牌。她打开行李卷,铺到办公桌上,嚷着肚子痛,要坐月子,说不给她落户,她就在公安局办公桌上生孩子,说着就解裤子。
“这个难缠的女人,别让她沾上,小心点别弄成乱子。”公安局长无可奈何地点了头。 .
这个办法能到处去对人说吗?说了别人就不笑她了吗?这到底也是个脱裤子的办法呀!
随她们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去吧,她们也都是女人。
女人凭什么就得靠男人活着。那个家伙除了喝大酒、耍大钱,再就是张口就骂,动手就打。家里穷的叮当乱响。能靠出个什么头?
她信得过她这双手,她信得过这片森林,她信得过这群山。
瞧!这么一会工夫,两大桶又黑又大的都柿满了。
二、 半疯娘笑了,笑得舒心,笑得痛快,笑得疯狂。
半疯娘直起身,下意识地拿手擦额头。一缕头发飘了下来。呀,她叫了一声。原来她已经有了白发。这么快吗?这可能吗?她要老了。可是她还没年轻过,她还没甜蜜过。她不愿意,她愤然,她惆怅,她忧郁。再一想,也不快。都快二十年了,尽在这林子里跑了。小菊和小兰都悄悄地长大了,风言风语地听说都处上对象了。她有白发应该了。不去管它。人就是这么你来我去的。这一辈子没年轻过下辈子再年轻,这辈子没甜蜜过下辈子再甜密。有什么要紧!
阳光不浓不淡,风不轻不重,一阵阵温馨飘来,一股股湿润飘去。
旷野对我们的半疯娘很偏爱,森林对我们的半疯娘很偏爱。我们的半疯娘很知足.知足者常乐,乐得却很苦,苦得连她自己也说不出是怎么样。
现在半疯娘该出山了,现在她该回家了,现在她该去小城的市场,叫卖她的都柿了。
夏秋之交。小城的市场,都柿一份挨一份,一个赛一个吆喝,恨不能喊破嗓子。唯独半疯娘不吆喝,仿佛她的大嗓门一下子丢了。小孩子却围着她
左一缸右一碗,她卖的好快。难怪!
她的都柿干净、个大、匀整、透亮、带灰儿且酸甜上口。
有人气不愤,到管市场的那儿做了醋。
来了两个穿白裤褂白鞋袜的小伙。
“你还没交税,半疯娘。”两个白色小伙盯着都柿说。
“交了,我是按份量交的,一点都没少拿。”
“交什么了?是说你这个月还没交税呢。”两个白色小伙一边往嘴里扔都柿一边说。
“这个月,这个月还不到日子。”半疯娘分辩着。
“你就是有说的,这回收了,叫你对付!”
“抓点去吃,抓点去吃!”常言说,和气生财,半疯娘不想轻易掰脸,竭力堆着笑,尽挑软乎话说。
然而,不管半疯娘怎么说,两个白色小伙还是死硬。
看看他们实在不开面,她灵机一动:“你们非收不可?”
“没说的。”
“那好.我也不愿卖了。二位请!”说着,她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朝两个白色小伙笑笑。
接下来趁两个白色小伙不备,她弯腰抓起都柿,三下两下揉碎,使足力气朝白色小伙抛去。
“我叫你们收!给你们!老娘都给你们!”
一捧抛过去又是一捧,又是一捧,又是一捧,紧接着又是一捧。黑乎乎的都柿汁,抛得白色小伙满脸满身,白色小伙瞬间变成了黑小子。
都柿的果汁很霸道,弄到白衣服上任你搓个碎,也别想洗掉。
摆小摊的惧了。
过路的人围了上来。
白色小伙灰溜溜地逃了.
半疯娘笑了。笑得舒心,笑得痛快,笑得疯狂。
好一场都柿大战!我们的半疯娘打得很自在,很风光。她好象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了这痛快淋漓的滋味。
“有个啥意思。不过是帮他几个钱,成全他就是了。”
三 雾。仿佛徘徊的幽灵,仿佛悄悄的猫儿,仿佛翩翩的鸟儿。
飘幽着的雾,蠕动着的雾,从低处向高处旋转,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从左向右迂回,从前向后跌宕;塞满山谷,塞满森林,塞满夏天的早晨。
半疯娘走在雾里,远处看不清,近处看不清;她好象仅能看清自己,又好象连自己也看不清。
这场雾是她的,这个早晨是她的。真实、虚幻、朦胧、浓重、柔软,使人很好受,又使人很不好受。
这么早就进山,这么大雾也进山,为的是啥?你为的是啥!为啥?是为那画?是为那个小伙?你呀你呀!半疯娘的心里乱了。
柔嫩嫩的红松蘑很惹人爱。采红松蘑要赶早,晚了就落圈了。半疯娘到底弄清了她是为啥来的。她告诉自己她不是为那个小伙儿。但她又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个小伙儿会画玻璃画,
她就应该会采红松蘑。她也不明白她怎么要这么想。
红松蘑是山珍,做菜最好吃,红松蘑还能出口换大钱,广播里说的,外国人最喜欢吃红松蘑。咱们有的是红松蘑。
山里的好东西真多,有了好东西又怎么样?不认识。好东西也不是好东西了。那些人不是都说这红松蘑是毒蘑吗?说吃了会药死人。说红松蘑是棺
材盖子,毒蘑!棺材盖子!你听听,说得好吓人。
半疯娘的神思飘渺,一忽是红松蘑,一忽是玻璃画小伙,一会儿是这个向上旋转,一会儿是那个向下流动。世界就是这么有趣也没趣。一个偶然的原因可以使没联系的有联系,又一个偶然的原因,又可以使有联系的没联系。红松蘑和玻璃画小伙儿有了联系,都是因为(至少在这里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了半疯娘。
“听说没有?”
“听说什么?”
“哟!你耳朵塞鸡毛了?这么大事,没有不知道的。”
“噢!那有什么新鲜的,说不定是招的女婿呢。”
半疯娘脸上一阵热,红松蘑变得直刺眼睛,摸起来也扎手,圆圆的蘑菇帽一下子变得象鼓起的腮帮。
“两个丫头多少日子就住在山上没下来了。还能是女婿?”
“不听说是娘家侄儿吗?”
“别懵了。不认不识,领回去的。”
“****!”
“老家伙想上美事了!”
“你们呀,你们呀,天鹅肉还有不想吃的。”
红松蘑仿佛一双双瞪圆的眼睛,又仿佛都在叽叽喳喳地说话。似乎林子里到处都是人。然而,除了她就是雾,雾下边是红松林,红松林下边是红松蘑。
“也说不准,说不定就能捞上,那娘们有几个钱在手里。”
“等着吧,看那样人家那位是真童子。她是什么货!她是落圈的老蘑菇了……”
近些日子,小城茶余饭后最热门的一则新闻就是半疯娘家住了个俏皮的小伙儿。小伙儿是从乡下到这儿做玻璃画生意的。到底是他的画儿不到家呢,还是小城的人不识货呢,或者是歧视外来人呢,他的生意没做成,连个吃饭钱都没混上。后来究竟是半疯娘找上了小伙儿,还是小伙儿找上了半疯娘,小城的人说法不一。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习惯,一般都认为是半疯娘勾搭上小伙儿的,把他弄到自己家去了。
小伙儿长得缕缕瓜瓜,方头大耳,看上去确实让眼睛舒服.
半疯娘在没在小伙身上想美事,小城的人也只是猜。
半疯娘自己怎么说?她先说自己早就想要几幅玻璃画了,就是总也没碰上个合适的手艺人;以后又说画不画的,一个孩子走不了,又住不下,行个善心吧,谁还没个难处!
不怪小城的人舌头长,都怪半疯娘说话前言不搭后语。
《丹风朝阳》是小伙做的第一幅。半疯娘看那凤不过是个炸撒个膀子伸着脖子的鸡。
第二幅是《二龙戏珠》。小伙捧给她看。她眼睛里的龙,不过是两条蛇咬个松塔。
“好!真好。”她嘴里说。
“有个啥意思,不过是帮他几个钱,成全他就是了。”她心里说。
无缘无故怎么偏偏成全他呢?还得受人指指点点。
“你要是个丫头就好了,那就住在姑姑这儿。”
说完,她觉着不是滋味:“哼!姑娘我才不稀罕呢。姑娘我有!家里就是缺个……”她不敢再想下去了。
“老头子就可以找小女子当老婆,女人怎么就不行!咳!”她压根也没想把玻璃画小伙一直留在自己家,她留不下,她也不喜留下。
雾要散了,太阳要出来了,山露出了一些本来的颜色,但仍然看不很清楚。然而,确实有几分耀眼,确实有几分受看。
半疯娘的红松蘑采得不错,就是不错。
不错!不错!不错!
山林里的回音很响。
那个小伙儿的玻璃画不好。
不好!不好!不好!
山里的回音很响。
半疯娘心里的回音很响。
关于班风娘和玻璃画小伙儿到底做没做成那种好事,或者说到底干过哪些勾当,后来人们曾这样评说半疯娘是人,玻璃画小伙也是人,但由于相去太远不可能发生什么;但由于都是人,又不可能不发生什么。
根据评论和想象人们还讲了如下的故事:
玻璃画小伙走了,再也不会回来。走的时候,半疯娘还在林子里采红松蘑;那天有太阳,而且照到她的头顶上了。回家后她对着墙壁骂过一通,骂过以后也对着墙壁哭过,不过只是呜咽。小菊和小兰从山上林场回来看妈妈她俩都听说过这件事,但女儿都象不知道一样,只字没提。只过两天,半疯娘把事情从头至尾都对两个女儿说了。两个女儿听了,都只喊了一声妈妈。母女三人当时都流泪了。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