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天空下的死者情怀
(一)
我常想象自己死去时会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感叹年华老去,或是悲鸣生平不济?那个铁般的事实是如此的遥远,遥远的超出了我的思考界限,所以我对死亡这个概念一直心存疑问。
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在乡下曾有个人告诉我,死就是离开这个世界到另一地方去生存。如果按照那个人的理解,那么死并不是一件十分害怕的事,甚至还增添了几分向往的色彩。可是,春秋轮回,历史更换,我们曾见证过多少帝王将相因为怕死,而竭力寻求长生秘诀。黎民苍生,更是对死有着莫大的恐惧。不怕死的好汉,人间复有几人?
我曾目睹过一位老人的死亡过程,我发现他的眼睛是那样的惶恐,他的手紧紧抓住身边的亲人,然后啊的一声闭上双眼。如此简短,如此让我难忘。我知道,凡人总是对人间有着深刻的眷恋,就算遇到再大的挫折困难,死也是万般无奈的下下策。和活着比起来,死亡是那么的逊色那么的令人疏远。
所以,我想我该好好的热爱生活。
(二)
在我的印象里,我一直认为是死就应该轰轰烈烈的死,就算不轰轰烈烈,也要心无愧疚。带着良心谴责或是心存愧疚的死去,实在是件残忍的事情。
我想用流芳百世来形容那些清白的死亡,我想用遗臭万年来比喻那些无聊的死亡。
鲁迅先生的死亡无疑是最震撼我心的,这位20世纪中国为数不多的绝世文豪,就那样安静的死去。死时瘦削不堪,令人闻之堕泪。先生的死堆砌了那个年代所有的忧患,说先生是活活累死的毫不为过。
陶潜言: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我想先生必定是将自己托付给悠悠自然,然后安静的没有恐惧的死去。这种死亡我想是最清白不过了。
当然,令我为之感叹的死亡不仅先生此例。朱湘的死也同样悲壮同样让我为之震惊,这个习惯用手写出华丽诗篇的男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读着海涅的诗,就那样一头扎进滚滚河流而不复返,文人殉道,平白无辜,简单却极其惨烈。湖畔诗人杰出代表应修人,因和敌人殊死反抗而不屈服,勇敢跃窗自亡,如此死去,岂不让人动容?
我想让周围的人好好记住他们,可以记住这些伟大的死亡,可以让他们流芳百世。可是匆忙的都市人群里,真正记住他们的又有几人?
我们该好好反省。
(三)
海子的死亡无疑在当代文坛上留下了最浓烈的一笔。有谁能想象的到,那个热爱乡村热爱草原的汉人,那个曾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浪漫诗人,会选择那样激烈的死亡方式而消失在这个世界。没有谁能够真正了解海子的死因,当火车轨道边传来远方的汽笛声,只有海子自己才明白那场毫无来由的死。
东方的神话唱响了世纪的葬歌,你死去时,大地如此温暖。
而顾城的死却不为我所欣赏。我无法理解这位童话般的诗人在自己死去之前,怎么忍心拿起斧头将自己的妻子活活砍死?无辜的生命需要怜悯,将一个不该死去的人残忍致死,这不就是封建陪葬的异化典型吗?
顾城的诗歌给了我许多希望,可顾城的死却给了我很多失落。
(四)
《庄子》里说人死后可以物化,然后生生不息,永远不死。这是我目前最信服的死亡解说,其实庄子的最大理想是无功、无名和无己,然后快乐逍遥游。想想人什么都以无为做有为,那么死也就真的无所谓了。死都无所谓,那就不怕消失不怕遗忘,也就生生相息了。现代人苦苦寻找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却不知道这个答案在千年前早就存在了。
胡河清先生是位饱浸古典书籍博学多才的文艺评论家,我们在思考着他对王朔对刘震云等人的绝妙评论时,其实还该思考的是他的死亡。这位看透人生看懂世界的慧者,何以结束他正常的生命而向死亡挺进?除了个人因素,我想是不是还有点别的原因?
而清末大学问家王国维的死又能做何解释?是忍受不了人间的凄凉,还是由于西方的悲观倾向?没有谁能回答。
而陈寅恪却很认真的告诉我们,王国维是因为中国文化而死。
生命无常,人生轮回。我们不懂死亡的规则,我们不知道死亡的终点。
(五)
我想再写一点关于死亡的文字,可以写点张爱玲,可以写点郁达夫,可以写点老舍,可以写点骆一禾……
可是,文字在如此繁多的死亡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六)
我还是个孩子,他们常这样认真的告诉我。所以我总是回头去看看自己走过的青春,是不是年轻是不是完美去缺。
我们生活在如此繁华的空间,经历着如此优越的生活。死是不可抗拒不可阻挡的人生步骤,我想我们没有理由去害怕。重要的是,我们该在日常的生活里,去体会死亡的最终意义,去安排自己以后心无愧疚的死亡。
就这样吧,依然活着的你和我。
1冬夜暗香
2爸爸,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的女儿
3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4美文分享——《静月思》
5读懂心尘,静赋生命
6梦潇湘,花蝶飞
7考验
8雨的味道
9我和堂姐
10催 眠
11校园生活的味道
12微风细雨般的思念
我常想象自己死去时会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感叹年华老去,或是悲鸣生平不济?那个铁般的事实是如此的遥远,遥远的超出了我的思考界限,所以我对死亡这个概念一直心存疑问。
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在乡下曾有个人告诉我,死就是离开这个世界到另一地方去生存。如果按照那个人的理解,那么死并不是一件十分害怕的事,甚至还增添了几分向往的色彩。可是,春秋轮回,历史更换,我们曾见证过多少帝王将相因为怕死,而竭力寻求长生秘诀。黎民苍生,更是对死有着莫大的恐惧。不怕死的好汉,人间复有几人?
我曾目睹过一位老人的死亡过程,我发现他的眼睛是那样的惶恐,他的手紧紧抓住身边的亲人,然后啊的一声闭上双眼。如此简短,如此让我难忘。我知道,凡人总是对人间有着深刻的眷恋,就算遇到再大的挫折困难,死也是万般无奈的下下策。和活着比起来,死亡是那么的逊色那么的令人疏远。
所以,我想我该好好的热爱生活。
(二)
在我的印象里,我一直认为是死就应该轰轰烈烈的死,就算不轰轰烈烈,也要心无愧疚。带着良心谴责或是心存愧疚的死去,实在是件残忍的事情。
我想用流芳百世来形容那些清白的死亡,我想用遗臭万年来比喻那些无聊的死亡。
鲁迅先生的死亡无疑是最震撼我心的,这位20世纪中国为数不多的绝世文豪,就那样安静的死去。死时瘦削不堪,令人闻之堕泪。先生的死堆砌了那个年代所有的忧患,说先生是活活累死的毫不为过。
陶潜言: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我想先生必定是将自己托付给悠悠自然,然后安静的没有恐惧的死去。这种死亡我想是最清白不过了。
当然,令我为之感叹的死亡不仅先生此例。朱湘的死也同样悲壮同样让我为之震惊,这个习惯用手写出华丽诗篇的男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读着海涅的诗,就那样一头扎进滚滚河流而不复返,文人殉道,平白无辜,简单却极其惨烈。湖畔诗人杰出代表应修人,因和敌人殊死反抗而不屈服,勇敢跃窗自亡,如此死去,岂不让人动容?
我想让周围的人好好记住他们,可以记住这些伟大的死亡,可以让他们流芳百世。可是匆忙的都市人群里,真正记住他们的又有几人?
我们该好好反省。
(三)
海子的死亡无疑在当代文坛上留下了最浓烈的一笔。有谁能想象的到,那个热爱乡村热爱草原的汉人,那个曾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浪漫诗人,会选择那样激烈的死亡方式而消失在这个世界。没有谁能够真正了解海子的死因,当火车轨道边传来远方的汽笛声,只有海子自己才明白那场毫无来由的死。
东方的神话唱响了世纪的葬歌,你死去时,大地如此温暖。
而顾城的死却不为我所欣赏。我无法理解这位童话般的诗人在自己死去之前,怎么忍心拿起斧头将自己的妻子活活砍死?无辜的生命需要怜悯,将一个不该死去的人残忍致死,这不就是封建陪葬的异化典型吗?
顾城的诗歌给了我许多希望,可顾城的死却给了我很多失落。
(四)
《庄子》里说人死后可以物化,然后生生不息,永远不死。这是我目前最信服的死亡解说,其实庄子的最大理想是无功、无名和无己,然后快乐逍遥游。想想人什么都以无为做有为,那么死也就真的无所谓了。死都无所谓,那就不怕消失不怕遗忘,也就生生相息了。现代人苦苦寻找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却不知道这个答案在千年前早就存在了。
胡河清先生是位饱浸古典书籍博学多才的文艺评论家,我们在思考着他对王朔对刘震云等人的绝妙评论时,其实还该思考的是他的死亡。这位看透人生看懂世界的慧者,何以结束他正常的生命而向死亡挺进?除了个人因素,我想是不是还有点别的原因?
而清末大学问家王国维的死又能做何解释?是忍受不了人间的凄凉,还是由于西方的悲观倾向?没有谁能回答。
而陈寅恪却很认真的告诉我们,王国维是因为中国文化而死。
生命无常,人生轮回。我们不懂死亡的规则,我们不知道死亡的终点。
(五)
我想再写一点关于死亡的文字,可以写点张爱玲,可以写点郁达夫,可以写点老舍,可以写点骆一禾……
可是,文字在如此繁多的死亡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六)
我还是个孩子,他们常这样认真的告诉我。所以我总是回头去看看自己走过的青春,是不是年轻是不是完美去缺。
我们生活在如此繁华的空间,经历着如此优越的生活。死是不可抗拒不可阻挡的人生步骤,我想我们没有理由去害怕。重要的是,我们该在日常的生活里,去体会死亡的最终意义,去安排自己以后心无愧疚的死亡。
就这样吧,依然活着的你和我。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