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谈幸福

作者:未知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8-05-06 01:11 阅读: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幸福的衡量标准也不同。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幸福的理念也不同。幸福是说不清楚的,也可以说清楚的,比如:中东局势稳定,是伊斯兰教信徒的幸福;饥饿的非洲儿童,吃饱饭是幸福;在中国贫穷的山村儿童,有书读是幸福;一个轮椅上的人,站立起来是幸福。 而一些生活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又如:屈原、陶源明、杜甫、岳飞、鲁迅等,我们都知道他们没有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来,他们也不愁吃不愁穿,该是幸福的人,却有不同程度的忧虑,世人皆知。我敢断言:他们没有幸福过,因为,他们所要求的幸福没有达到。

如今的社会,安定、 繁荣、富强, 如果他们还在世, 也许会感受到幸福的阳光, 而当今世界的幸福,也发生变化。 就我的体验来说,回家是最大的幸福,一种心灵享受。

我的故乡座落在峰峦叠嶂的云贵高原上,那里苍翠的群山,像大海波涛一样雄伟壮观。那里是生我的故乡,长我的故乡在山外, 而我工作的故乡又是千里之外的另一个角落。

七岁那年,父亲送我离开故乡,到县城里求学,除了到年可以回家之外,其余时间都忙学业。从学校出来, 又展转到南方工作。 由于各种原因, 回家的次数少了,故乡在成长的时间里一点一点远了,一点一点模糊起来;思乡的情怀却一点一点凝重起来, 又一点一点清晰起来,这种情怀对于每个游子来说是深有同感的。

今年寒冬,经过三天的长途疲惫的展转,我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心里不堪欢喜,像少年时代回家过年一样快乐。少年时代的故乡是一片乐土,那些往事还珍藏在心中。到家的时候, 晚霞抹去了最后的一缕阳光,四周的群山,像巨兽一样向远方奔跑。

家里只有母亲一人,母亲高兴地说:“来了,来了,盼了很久才到。”显得很激动。我放下沉重的行李,行包里面是我特意给母亲带来的南国特产----椰子、槟榔果......这些东西母亲从来没有见过的。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时代, 像过小孩子似的向母亲说,我很累,很饿了。母亲一边唠叨,一边忙碌起来。在母亲面前,总是感觉到自己还小,很孩子气, 从内心深处洋溢着幸福的甘甜,再次感受到母爱,真真实实的幸福,像将所有的离家后的幸福都集中到这个时刻。母亲显然一年比一年苍老了。 不一会儿, 陆陆续续进来左邻右舍的亲友,年长的和同龄的我能一一问候, 他们用纯正的乡音说话,有的说我胖了,有的说我口音变了,有的说我变化大了,几乎不认识了,随着而来的孙子孙女,就大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了,屋子聚满了人,围着火塘边取暧,从南方初来,还不习惯,南方冬天不冷,不需烤火。在故乡,每家每户都用柴在大堂屋生火,一边做饭,一边取暧,屋子暧烘烘的。

没过多久,饭菜做好了。乡亲们不知不觉地走了很多,母亲不得不去叫几个亲戚来热闹热闹。在我记忆中,故乡有这种请吃的习惯,比如:逢年过节,结婚生子,建房逢事等,都要请人来吃饭“共贺”,遇有来客,炒几个好菜,备一壶好酒,请几个亲友来“陪吃陪喝”热闹,让客人开心。再如某家偶有好酒好莱,小到杀一只鸡,也要请别家人来“共享”,说人多吃才香,才热闹,这话是有道理的,民风甚浓,在城市里是没有这种现象的。乡村人贫穷,爱互相帮助,有“共产主义”心理,热衷有福同享,有苦同当。这是故乡最纯朴最热情最善良的特点。

菜端上来了,阿哥们吩咐拿碗来喝酒,故乡的人爱喝酒,而且都能喝,酒在他们心里是友好、热情的象征。本不善谈吐的阿哥们,话便多了,一下子笑声朗爽起来,反倒“宣宾夺主”了,给我斟酒。母亲没有和我们吃,妇女小孩也没有吃。故乡古时有个习俗,妇女儿童不上酒桌吃饭的,现在变了,但是有些场合还是没有人吃。我叫了几遍她们只是笑笑,说都吃了,只是来看看我这个“山外来客”。母亲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故乡名菜——“酸鱼汤”,而肉是大块大块的,没有加什么佐料,吃起来挺有味。母亲那个年代没有肉吃,到过年才勉强吃上,所以,把肉切成大块大块的,吃起来能解馋,但在我记忆中,母亲并不爱吃肉,每次从别家吃饭回来,总能带回来一包芭蕉叶包的大块熟肉片,我们兄弟就毫不客气地一扫而光,未能解馋的还用舌头舔了舔叶子上的油渍,母亲在一旁会心地笑,她很高兴我们狼吐虎咽的吃相,并且表示以后一定把家里的猪养得大大的,杀给我们吃个够,我们都笑起来。

这个冬天,似乎特别温暖,满屋飘荡着欢畅的笑声,一颗忙碌的心躺进了梦乡,我许久没有感觉到这种气氛了。在南方居住的城市里是找不到这种感觉的,每个人都匆匆忙忙地工作、赚钱,偶尔的微笑也是一种应付。在西餐厅里、 高档海鲜楼里、度假村里,我陪同过许多文人雅士、名流政客,可是一切都在装作。比如和某个领导吃饭,一起吃的人说的话都是领导爱听的好话,笑声也只是一种陪衬, 没有家里放纵地笑,开心地笑。

母亲说,今年好了,过不久大哥二哥也回来了,今年总算过个好年, 一家人很得难聚在一起。 现在,生活了好,但是你们几个孩子都不在身边,心里总是在盼望。母亲又和别人唠叨起来。我只有用太远了,工作太忙了来搪塞,保证以后回家多一点。

读书时代,父亲明确规定:只允许我们到年才回家,有时到周末,想起家来,便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哭起来。也有好几次,偷偷地从学校跑回家,父亲便大发雷霆,操起木棒,我见状赶快闪到母亲身后,母亲便夺下父亲手中的木棒。第二天,父亲又得送我回学校。记得有一次,上初中了,我也不小了,可以自己回学校,但是父亲坚持要送我,那天凌晨四点钟,母亲叫醒了我们,天黑糊糊的,半点星光也没有,我们只有一个光线微弱的手电筒,要先走一段山路,再到河边乘船。父亲帮我拿行李,走在我后面,用手电筒给我照路,由于路滑,父亲摔了好几次。到了河边,天还早,船没有开,我们席地而坐在河边,父亲又生起篝火来让我烤。

这是2001年父亲去世后,我首次在文字里怀念他。

父亲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很爱喝酒,酒量很大,这是乡亲们都公认的,一生几乎没有生什么病,体魄结实健康,喝了两斤白酒,还能上山干活,令人称奇,因此他很有声望。他也是山乡村野里最有文化的人,写一手好毛笔字,这种用拿锄头的手来写艺术字的人,我并不多见,我不知道父亲读过几年书,但是从我猜测上看,父亲是没有上过学的,其时的年代,故乡方圆百里是没有什么学校和什么学问的人,父亲能写一些“之乎者也”的句子来,令人捉摸不透的。我们没有过问过父亲的学问是哪里学来的,因为我们自认为我们比父亲强。少年时,父亲曾参加过红卫兵,解放了,就在公社里做文书,再后来,就是当了半辈子的村官,历经了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在村里,他率先把我们送出山外上学,并且以此为荣。我不知道父亲是怎么铁了心?怎么生这个想法?把我们都送出大山,他一生似乎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我们兄弟也因此离开了大山。父亲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我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是十分短暂的,七岁以后,几乎没有时间和他在一起了,但是他的精神让我们受益一生。

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我很荣幸我是一名农村的孩子,体肤里流动着大山血液的子民。不管日后走到哪里,走得多远,故乡始终是我的起点,心中的支点,永远的故乡,纯粹的故乡,铸造了我坚强的性格。我经历了农村和城市的生活,懂得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懂得珍惜和追求。更感谢父母给我带来美好的生命,我爱我父母,爱我父老乡亲,爱我故乡,爱我如诗如画的大山,爱我碧绿唱歌的溪流。

回家的幸福,是心灵的放纵,从古到今,从总统到百姓,都能感受到这种心灵的休息,尤其是千百万在外的游子,谁不爱自己的故乡呢?谁不想回家与亲人团圆呢?古人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远。”“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无不充满了浓浓的乡愁,我们在外所追求到的一切荣华富贵,往往会失去很多十分美好的东西,到某个时间我们会想家,想回家。不管我们在外面闯得如何风光,房子多么华丽,跑车多么名贵,权势多么高大,也不如祖父留下的那间矮小的土坯房。有乡愁的人是伟大的,为世人所颂扬,比如:台湾老诗人余光中,他的乡愁是整个海外游子的乡愁,是伟大的内心情绪,这种情绪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没有乡愁的人,是世人所不齿的,一些生长在城市的高贵血统胎儿,自认为是正宗的城市人,毫不羞耻地著书立说,和祖先没有何联系,宣扬自己是半个东洋人,坚持不回家,不愿意与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共祖同宗,我们不能不遗憾,他们的祖宗又是谁呢?

前些年,我在芝加哥遇到了一位前******大员。他告诉我,他在海外旅居多年,经了商发了财,可是心里总是缺憾什么。追根问底,他才说想家,想回家。事隔了两年,这位老人终于如愿意以偿地踏上子阔别半个世纪的故乡。虽然早已物是人非了,老人还是激动而高兴地给我打来电话,他说在故乡什么都没有,但是他要住下来,还特别强调,这是他盼了一生,也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再没过多久他就去世在故土上了。故乡是他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归宿的地方。

离家的心情是凝重疼痛的,回家的心情是轻松快乐的。回家——最令人难忘的还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举世华人华侨无不为之欢欣鼓舞,那令人兴奋令人激动的余波还残留在我们心中,是香港和澳门两个浪子回家的日子,那是中国人大长士气的日子。我们可以漂泊在外,但是我们不能忘家,不能不回家,不回家的孩子会被别人谑称“野孩子 ”“逆子”。余老诗人有家,但是更想老家,因此,乡愁病重,吃得好,穿得好的生活条件并没有让他内心获得幸福感。我们能理解和深表同情,并且有同样的期望。

回想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影片——《世上只有妈妈好》,那感有的情节令整个影院的观众泣不成声,“世止只妈妈好,离开妈妈的怀胞,幸福哪里找......”动人心弦的歌词,让我感觉到母亲的伟大,是啊!离开母亲,我们去哪里寻找幸福,没有家,哪里来的幸福,家与母亲是我们生命开始的见证。回家,与家人团聚,做做家务,倾听父母唠叨,诉说离别之苦,生活之忧,感受家庭的幸福,呼吸亲情的空气,让疲惫的心休息。

因此 ,我们无论身处何方,工作多忙,应该常回家去走一走,看一看,给祖茔添一把黄土,像那位******大员,了却乡愁,幸福将充满我们心间。

  

暂无评论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