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风景”

作者:未知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8-05-06 01:11 阅读:
在一次同学的聚会上,大家都有这样的看法:曾是交情很深的朋友,随着各人地位的变化,他们曾经的情谊也发生着难以言传的变化。难道,人长大了,地位变化了,曾经拥有的风景就不再有了吗?

走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我从没想到曾经的朋友,要去怎样称呼他们。如果他官运亨通做了科长、局长、书记,我仍会称他原来的“乌龟王八蛋”。至于他是高兴还是厌烦,于我何干?怪就怪他曾经是我的朋友。而我认为是朋友就应该尽量真实一些,真实才是永远看不厌的风景!

自做了父亲,因婆婆妈妈事太多而久不出门。忽然走上大街,便感觉自己像是‘桃花源’中人,什么都觉新鲜,什么都觉变化特大。久未谋面的三五个朋友,碰到一起,居然没有了曾经在一起时的豪爽,说起话来,也变得不再粗鲁。置身其中,我却有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茫然,原来他们又有几人正官场得意,于是便少了率真!鄙人只能长叹:如此下去,在我们这个世界,要想找个开玩笑的朋友,也很难了!

有一夜晚,我背儿带妻去敲自认为曾很要好的朋友家的铁门。敲了半天,一个女人的半张脸从门缝露出,她敌人似地问:“这是××局长的家,你找谁?”我好生尴尬,连说走错了门,带着妻儿落荒而逃。

渐渐地我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现实:原先曾有过什么非同一般的友情关系,但一旦他们有了上级或下级或管理与被管理体制关系,那么原有的那些情谊也就发生的变化。这个观点可以拿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风景已远去》作为佐证。文中说夏衍与周扬30年代就是好朋友,一起在上海领导左联和其他艺术团体。当时他们都是小伙子,风华正茂,一起工作,一起跳舞玩笑。解放以后再见面可就不同了。周扬是中宣部的副部长,而且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代言人,很了不起了。夏衍地位也不低,但比周扬总差一大截。于是他们之间淡了友情。夏衍说:“他的变化是从延安出来之后,不过那时我们还可以同他开开玩笑,解放之后就不行了。”

具有喜剧色彩的是,夏衍如此说周扬,那么别人又怎么说夏衍呢?徐迟《我悼念的人》中就说了夏衍,他们在30年代的上海、香港,在40年代的桂林、重庆接触很多,交情很深,夏衍就喜欢同徐迟开玩笑。但解放以后,夏衍是文化部副部长。徐迟说:“在北京,见面的机会也很多,较多的机会交谈,而谈话么反而稀少一些。在一些会场上经常碰到,紧张感与岁月俱增,松弛感却已不知去向了。”徐迟为此感到“淡淡的悲哀”。

这“淡淡的悲哀”也的的确确折磨着我。去年,大学时的一个同窗调到我生活的城市做市委副书记,在一次聚餐宴会上,当我叫着他读书时的绰号时,他面露不悦之色,往后再见面,我不知道是直呼其名还是称之书记,为了避免尴尬,看见他时我便尽量躲着。但我内心,不但难受,而且痛苦。因为,对一个重友情轻权贵的平民百姓说,朋友这两个字在他人生的天平上,是不会倾斜的,也是不容亵渎的。然而,世事常常会把心中的美丽撕成碎片,汹涌的洪峰常常要毁灭看似坚实的堤坝。正如有人所言:官民之间、有权无权之间,差别太大了,无权者总要看有权者的脸色,因为他可以处置你,他可以给你许多,也可以剥夺你许多。这也许就是真实的生活,谁也逃避不了的真实世界!

要是世上没有权贵与平民之分,老朋友永远是老朋友,那多好!当我梦想着这样美丽的景致时,我那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居然对我露出一丝笑意,这笑不是欣赏,却像在嘲笑!

不要怨恨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也不要为这个世界悲哀,我相信,这远去的风景100年后一定会重新回来!

  

暂无评论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