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垫脚石

作者:未知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8-05-03 09:02 阅读:
跑错了几十里路
巍峨的大山像盘踞的猛虎,傲视长空;呼呼的山风似万马奔腾发出的悲壮的咆哮。是谁为了大山,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大山又在为谁悲伤哭泣。我第一次上白毛山,是和我的老师梁坚义先生一起前往的。那天是8月15日,正是为王英镇东山村村支书石则成举行葬礼的日子。
汽车一路奔驰,由于不知道具体的路线,我们跑错了几十里路。沉默是大山亘古不变的魅力,对于由于不知道路标而迷路的人,它照样沉默,就像对待它自己的儿女。他,在大山的深处,紧跟着国家改革的步伐走来,引领着父老乡亲开山制富。没有路标,简单的一段路,也会跑错几十公里。正是他,感悟出了大山的灵性,让沉默的大山焕发了勃勃的生机,成为了乡亲走上富裕之路的路标。他,就是乡亲们创业致富的领路人——石则成。
千人哭送好支书
“再也没有这样的人,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人了!”这是村民一致的感慨。壮士的英灵和他生命所折射出的光辉,让我们肃然。一草一木都掩饰不了其悲伤忧愁的身影;秋蝉,凄凄的长鸣里,是大声疾呼的悲歌;云卷云舒,飞鸟徘徊,满山的翠竹含泪欲滴。
我们赶到东山村的时候,灵堂前已经跪满了来送葬的人。古柏、松枝搭建的灵堂,哀乐低鸣,死去的人静静的躺在那里,永远躺下了!生着的人,他们悲伤疲惫的脸庞,哭得沙哑的嗓子,写满了不舍。我不忍心在去问他们的感受,因为就我自己而言,这么多人的悲伤已让我自己深深感动。最好的敬意,我想是沉默。一位小山村的村支书去世,竟来了这么多人为他送葬,我也有些不解,但这是真的!听村民介绍,是他们村里许多在外打工的人都赶回来了,就是为了送他。一位村支书走了,竟然有人千里迢迢赶回来为他送葬,让人起敬。在拥挤的送葬人群中,有多少位是这样的人,他们为什么对他——石则成如此拥戴敬仰,太让人感动了。也有许多人是邻近村庄的,“他人好,不光想让自己的村富起来,还想带动附近的村一起富起来,经常为附近村民做好事,所以许多附近的村民也赶来了”村民余尚志激动地告诉我们。
天气很热,在送葬的人群中,许多人的脸上满是眼泪和汗水掺和在一起的印痕。送葬队伍起程的时候,女人们哭泣男人们沉默。行走在这样的一个场面之中,我都不敢看别人的表情,我认为那样似乎倒是一种亵渎。
石则成,男,53岁,阳新王英镇东山村人。1991年任村干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多次被镇、县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2006年当选为县十二届党代表。东山村是全县28个重点扶贫村之一,全村270户散住在山下10个自然湾,村里唯一的资源是山茶。在海拔800米的白毛山油茶基地,昔日茅草丛生的荒山野岭,如今是瓜果飘香、鸡鸭成群、牛羊欢畅,全村新发展巴竹500亩,育苗1900亩,去年全村人平纯收入1570元。
山绿了,路通了,村民们致富有希望了,石则成的身体却累垮了。2001年石则成检查患有有严重哮踹病。2010年8月12日,石则成在通山县慈口乡大竹村村民67岁的余尚志家吃完中饭,和他们村协商好了油茶基地供水问题后就去了基地。(油茶基地到东山村有5公里左右的路程。)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个看似平静的稍有些热的入秋的下午,死神靠近了他。
8月12日下午六时许,石顺丙老人发现石则成累倒在油茶基地上,就随忙叫来人手,把他抬到了基地的小屋里。当侄子(石洪勋)7:15分左右去小屋看石则成时,发现他已是气喘吁吁。疲劳诱发了哮踹病。看到这种情形,他马上联系人把石则成送往东山村的家里。7:45分左右的时候,被送回家中,由于医生在邻村为别的病人看病,等了半个小时后才赶到石则成家。因病情严重,在家里进行简单的抢救后,晚上9点左右家人将他送往通山县黄山镇卫生院。9:25分左右到达医院的时候,已停止了心跳,医生宣告石则成不治身亡。他就这样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石则成劳累过度不幸病逝的消息传出后,惊动了十里八乡的群众。
创富路上的垫脚石
第二次上百毛山,是8月19日。和往常一样的是,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天气一样的炎热;百毛山上依然是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葱葱郁郁的经济林木。不一样的是再也见不到他了,石则成永远离开了这片生他养他,他为之流血流汗的土地。说他是离开,到不如是说他容进了大山更为贴切,因为他早就把心就交给了大山。有了路标,当然这一次就不会再迷路了,汽车在壮士走了的山梁上奔驰。西瓜静静地躺在石则成身前开创出来的山坡上,就在那天下午他还惦记着它们,漫山遍野铺满着的石则成的挂念。
说起石则成这个人,村民们都竖起大拇子。村民石则法与石则成的故事,我不得不写上。早些年,他们两家一直有一些小矛盾和纠纷,经常闹的不可开交。事过境迁,现在当得知石则成去世的消息后,石则发夫妇俩赶往村里,跪在石则成的灵前痛哭。同时还打电话通知在温州做生意的儿子石聿林,让他火速赶回来,为石则成送葬。19日,我们再上白毛山的时候,去了他们家。看到我们,夫妇俩很热情。“他人让我佩服,敢说公正话,做实事”石则法对我们说。“他是个好人,好干部,经过他处理过的问题,不会留下后遗症”石则法的妻子竖着大拇子说。或许当年他们确实有过什么过结,吵闹过,但是现在在我们的眼里他们的话是真诚的,他们的眼神甚至让我感到他们夫妇俩有几分愧疚。当年,石则法骂过石则成,如今却被石则成所感动。
是什么让干戈化为了玉帛,很显然是真诚和实事求是的创业精神打动了被坚冰隔开的心。
村民卢桂英老人家,在石则成葬礼的那天,哭过。19日,当我们去采访她时,她按奈不住心中的悲伤,眼泪不自觉的就流了出来。“他是个好支书,看得起穷人,最怜惜穷人,越是穷的人家,他越去”老人边有毛巾擦着眼泪边说,“真是黄叶不落落青叶,他走了,我们村再就是出几万块钱都买不到这样的好支书了!”,“真是舍不得他,想起他心里面就难受,”老人坦诚地跟我们说。老人家丈夫近年去世了,有四个儿子,石则成身前常帮她调解婆媳关系。
大竹村的村民陈桂云,听到我们说到石则成,她眼睛就红了起来。“他对在基地帮忙的人很好,从不拖欠工钱,并常常对我们说,做多少是多少,工钱照给,一天40一分不少。”
在二哥石则禄的追忆中,弟弟是一位非常勤劳能吃苦的人。石则禄十岁石则成八岁时父亲去世,兄妹五人与母亲相依为命。小时侯石则成就非常勤劳,他们一起捡谷、捡麦,兄弟俩还一起砍柴,供大哥上大学。念完初中后,石则成就开始做生意。1983年,兄弟两合伙造林300亩,现已成林,是当时阳新王英镇最早的私人造林。2002年当选为村支书后,就着手种植经济林,开发油茶基地。“我认为村民之所以舍不得他,他做得最好的是把党的温暖都送到了老百姓的手里了”,“村民也都认为他是一个有求必应的人”。弟弟去世的悲伤在哥哥脸上还没退尽,他追忆的时候的是透露出深情的怀念和不舍,特别是对过去青年岁月的回忆,石则禄的眼神深处满是凝重的沉思。
我们走放八十多岁的阮玉峰老人时,由于年岁已高,老人耳朵有些不好使,当她得知我们是后,她拉着我们去看她的棉被,“这是则成给我的,这是则成给我的,”。老人没有儿子,孤苦一人。全年没有棉被,冬天靠盖破绵袄度日,那个冬天石则成为她送去了棉被,把温暖送到了老人手中。
在村民的眼里,他是一个难找的好人,好支书,在自己儿子的眼里呢?结果有些让人吃惊。前年秋季开学,村民陈先法上初中的儿子,没钱上学,眼看孩子就要辍学,石则成送去了300元钱。可是对待自己的儿子,石则成表现出的是另一面。由于身体原因,石则成让年仅17岁的次子石聿克中学毕业后停止学业,倍他一起开发油茶基地。这在当今知识就是生产力的信息时代,对于这样一位有远见的父亲来说,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我们问石洪勋,是否恨他的父亲,他说不出话来,也许他早已原谅了他,他父亲这一有些自私的选择。
不能让有一户人家掉队
2002年石则成再次当选村支书记,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九龙山上把红薯地改种楠竹。东山村是阳新最边远的山村,260户散住在山下10个自然湾,人平只有0。5分田地,东山村唯一的财富就是有8000亩山场。山多田少,只有发展经济林才充分挖掘山地的潜能,才能走出路来。发展经济林木这一思路逐渐在石则成的脑海中形成。“靠山不绿山,穷身不能翻”。石则成铁了心,“这山不绿,我这支书不当!”
夜色苍茫。为了说服村民种楠竹,他找石则群老人“算帐”,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石老汉被他的精神打动,第三天,带着家里人上山挖坑。“你再说,就对你不客气。”石顺才翻眼。石则成没有退缩,“种几个红薯一年搞多少钱?”石顺才拍着肚皮说:“圆了肚子。”“肚子圆了为什么?”石顺才摸着脑壳称不知道,石则成告诉他,“想过好日子是吧?”石顺才被他说服了。搬开了两块“拦路石”,石则成带着村干部上山在各自的山上挖坑栽竹,一周时间100多户村民300亩面积栽完了。如今,石顺才8亩楠竹苍劲挺秀,他逢人便说:“这竹林是我俩口子的养老林。”2003年春节刚过,石则成又和村干部做通100多户村民的思想工作,将东山村五家垅后背山200多亩红薯地改种栽把竹。
看着村里3000多亩老林稀稀落落的竹木长得像“刀”削了一样,石则成“心痛”了多年,他又发动群众,制订乡规民约,开始了封山育林,并请专人看山、护山。现在隔壁村山场早被人“剃”得像“秃子”一样,可东山村3000亩的老林,已是林葱木茂,春意盎然。如今,东山村新发展巴竹、楠竹500亩,发展油茶500亩,抚育幼苗1900亩,封山育林3000亩。
71岁的村民石则银告诉我们,他原本是村最穷的人家,现在也在石则成的帮助之下建起了两层楼的新房子。“则成,他的好就不用说了,也没发说,”老人激动而热情地说,“像他这样爱护群众的干部,东山找不出第二人,我当年是村里最穷的人家,建房子我当时不敢建,怕拿不出钱,是他壮我胆子,才把这房子建了起来,”,“当年我们住的是危房,一到下雨天,他就夜夜大电话,提醒我们注意安全。”,“他的病要是能治好,全村捐钱,我们都很愿意出,就是走得太快了!”老人说到这里的时候显得有些遗憾。
百毛山像一匹奔腾的骏马,多少年来不曾有人降服过它,却被石则成降服了。如今的百毛山,退尽昔日的荒凉,显现出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2000亩油茶长势良好,套种的100亩茶叶、100亩蔬菜、100亩西瓜、100头黄牛、100头山羊,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五年后,油茶年收入可达48余万元,人平增收320元;八年后可达96余万元,人均增收600余元。
一起制富是石则成的心愿,他不光想着要带领自己村的乡亲们富起来,还要带动附近村的村民一起富。为了大家,富了大家,石则成却忘了小家,落了小家。去年2月,石则成的妻子杨圆凤患“三叉神经”,在武汉住了院一个多月,17岁的儿子石聿克打电话来请父亲过去替换一下,石则成总是一句“没功夫,”。妻子住院花去1。6万元医疗费,石则成至今还没有到镇“合作医疗办”去报销。他还不时把大儿子石聿洪寄给他看病的钱,拿来当成是民工的工钱,发给别人,累计数目估计有三四万块钱。石则成今年53岁,2001年患上严重的肺气肿,哮喘病,病情发作时就闭得人连气都难出,可他还没住过院。一次在县里跑项目,病情突然发作连气都喘上不来,被村主任拉到医院检查,等村主任开个处方单回来,有人看到他捂着胸口早走了。
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这既是一种结束又是一种开始。12日,和往常一样,石则成在油茶基地里干活。也许他也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就走,起码得让自己向乡亲们交代好东山村下一不的发展方向;起码得让自己好好向儿女交代一下后事;起码得让自己和老母亲说会心里话;起码得让自己再看一眼妻子为家操劳的脸庞,说几句贴心的话,都没有!这或许是他的遗憾,也是活着的人的遗憾。
昨天的白毛山成了今天的百宝山,通向致富的道路在石则成的带领下修通了,他真真切切地把党的温暖都送到了老百姓的手里了,他就是一个路标。有了路标,人们便有了方向!沉默是大山的魅力。悼念新农村建设的垫脚石——石则成。
暂无评论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