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音乐无关
我打算谈谈音乐,因为我认为自己还是喜欢音乐的。当然,仅仅是喜欢。这说明我并没有音乐细胞,不然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疯狂地热爱音乐。
喜欢的意思就是不需要很在行。对于音乐,我也是一窍不通。比如看到“1”,我只会想到它是最小的正整数。如果你告诉我它是乐谱中的一分子,我会想到它读作“dou”。但是想到这一过程是漫长的,你绝对没耐心等到我把正确答案想出来。你会以为是爱因斯坦在思考相对论。那叫苦思冥想啊。那简直是出神入化了。你还会大发感慨,摇头晃脑地叹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想遥遥无绝期啊!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教的歌最多,随时随地老师都可能教我们唱歌。有时候正在上课,特别是夏天,天气炎热,有的同学就显得没精打采趴在课桌上作沉思状跟老师装成熟,而大部分男生则惦记着村外那条弯弯的小河,课上的那就艰难啊。终于上不下去了。这时候老师就会教大家唱一首歌。
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不像初高中,课上不下去了老师就练一阵狮吼功。然后再摆出一副教书育人的嘴脸对我们进行谆谆教诲。一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都是:同学们,老师这么辛苦地讲课是为了谁啊?这种傻B的问题问问初中生还能蒙混过关,让学生受感动。高中的老师还这么问就不可思议了。老师当然会自以为是地以为他是为了我们好。因为有所谓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帽子可以作伪证嘛,更何况还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可以增加气势: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书”或许是真的(不然怎么叫教书匠,就象韩寒说的,教书匠和铁匠、鞋匠一样,也是养家糊口的一种手段。),然而“育人”实在不敢恭维。如果说教育还可以育人的话,学校何必那么在乎升学率,以至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则手段,做出许多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负责任的事情。
我读高中的时候,学校分重点班和普通班,重点班的学生如果堕落了或学习成绩下降了就“下放”到普通班甚至强迫留级,最可恨的是那些倒霉的学生被强迫留级了还要交些数量可观的不知名的费用,姑且叫它“留级费”。当然你可以说谁叫这些学生不好好学习呢?但我要说的是,他们成绩不好是真的,不好好学习则未必。到了高三,几次月考成绩实在不容乐观,高考无望的同学,就不仅仅是“下放”那么简单了,恐怕要遭到“流放”了。学校的做法是,劝其去读三校(其实和强迫也差不了多少),“流放”是学那些伟大的诗人,浪漫一把。当然,如果你家世好,有阶级资本,学校是不会为难你的。毕竟学校也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口号,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嘛。而那些“根红苗正”的同学,只能悲叹自己生的晚了,他要是生在“文革”期间多好啊。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曾经的“牛鬼蛇神”耀武扬威而自叹不如了。对于这些同学,学校的口气硬得如钢似铁,你如果在班主任大人三番五次劝说下还是不肯签字写申请书去三校,好,你有种,你可以不去,但是高考你自己去外面报考,学校不接受你的高考报名表。你哭吧,学校不会同情你的,还是那句老掉牙的话,谁叫你不好好学习的,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你看,我本来是要谈谈音乐的,说着说着就迷路了。现在还是言归正传,继续说有关音乐的事情。我读初中的时候,学校流行随时听。毕竟是贫穷的小镇,MP3不大流行,那时候我不怎么听音乐。那时候我还是好学生。不过当是最流行的歌还是会哼唱几句的,当红的歌星也知道几个。
我真正喜欢上音乐是在高中阶段。那时候几乎二十四个小时与音乐保持亲密接触。最喜欢的是周杰伦和许魏的歌。周杰伦无疑是最走红的歌星。讨厌他的人也很多。我喜欢周的歌,很可能是因为他的歌与众不同,很有个性。讨厌他的人一般都说听不懂他唱些什么,另外他的歌只能听不能唱。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听不清他唱些什么,等我把歌词都背下来,再听他的歌就一路畅通无阻,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了。他的歌大多都是方文山作的词。我也是个喜欢文字的人,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用最精美的文字把我的悲愤,失望,梦想,郁闷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我瞬间幸福的感觉,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以及稍纵即逝的灵感完整地记录下来。所以,对方文山有了崇拜的感觉。能用这么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灵感呈现出来,再听到它被自己最喜欢的声音唱出来,那种感觉一定很幸福。我喜欢文字,喜欢的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喜欢文字的学问。我们现在上一门叫作《现代汉语》的专业课。感觉这么博大精深的学问没什么实际意义,副作用倒是不小,上多了真担心自己有一天不会说汉语了。这种课应该让那些想学汉语的老外学,吓死他们,让他们知道中国的厉害。
高中的时候,学校流行MP3,那时侯我用的还是随身听,这说明我穷得无可救要,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当我买了MP3时我都上大学了,这时MP3在学校里都快被淘汰了。现在流行MP4,当然我没钱买。高中的时候我用随身听,用的耳塞都是MP3专用的。随身听往口袋里一装,别人看到的耳塞还以为我用的是MP3。当是全中国都流行补课。我读的高中坐落在一个边远的小县城,在补课方面,学校紧跟时代的步伐。老师都拿大城市里的学生出钱请家教的事来教育我们要珍惜机会,说他们主动给我们补课不是为了补课费。这话我们可以暂时相信,但我们还是郁闷。我们都是被迫补课的,再说,大城市里的学生出钱请了家教,他就是大爷,家教是孙子。而我们出了补课费还是孙子,老师还是大爷。补课期间逃课查得比平时还严,迟到了几秒钟还要被老师狠狠地训一通,而可怜的我们还要低声下气地保证下次不会再迟到了。
现在我在玉溪上大学。终于可以真正谈一谈音乐了。玉溪出了个聂耳,我们都承认他是伟大的作曲家,仅因他写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了国歌,而不是我们都喜欢听他的音乐。国歌大家都听过,也都会唱。这种歌平时听到没什么感觉,也不会令我们精神振奋,受到鼓舞。我觉得这种音乐只能在某些场合听起来才动听。比如刘翔在奥运会上拿了冠军,领奖的时候听到国歌在全世界人民头上飘荡,那时候他一定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聂耳作曲的歌只喜欢过一首就是《卖报歌》。小学的时候看过一个动画片,《卖报歌》是该片的主题曲。那时候我非常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当然现在也喜欢看。可惜那时候父母不喜欢看动画片,所以我想看的动画和他们要看的节目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剥夺了我的利益,根本不考虑我幼小的心灵是不是受到的伤害。
说了那么久,好不容易说到了点和音乐有关的东西。可惜好景不长,时光又倒流到上小学的那会儿。看来我想谈音乐是不可能了,再说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就此打住。
喜欢的意思就是不需要很在行。对于音乐,我也是一窍不通。比如看到“1”,我只会想到它是最小的正整数。如果你告诉我它是乐谱中的一分子,我会想到它读作“dou”。但是想到这一过程是漫长的,你绝对没耐心等到我把正确答案想出来。你会以为是爱因斯坦在思考相对论。那叫苦思冥想啊。那简直是出神入化了。你还会大发感慨,摇头晃脑地叹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想遥遥无绝期啊!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教的歌最多,随时随地老师都可能教我们唱歌。有时候正在上课,特别是夏天,天气炎热,有的同学就显得没精打采趴在课桌上作沉思状跟老师装成熟,而大部分男生则惦记着村外那条弯弯的小河,课上的那就艰难啊。终于上不下去了。这时候老师就会教大家唱一首歌。
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不像初高中,课上不下去了老师就练一阵狮吼功。然后再摆出一副教书育人的嘴脸对我们进行谆谆教诲。一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都是:同学们,老师这么辛苦地讲课是为了谁啊?这种傻B的问题问问初中生还能蒙混过关,让学生受感动。高中的老师还这么问就不可思议了。老师当然会自以为是地以为他是为了我们好。因为有所谓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帽子可以作伪证嘛,更何况还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可以增加气势: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书”或许是真的(不然怎么叫教书匠,就象韩寒说的,教书匠和铁匠、鞋匠一样,也是养家糊口的一种手段。),然而“育人”实在不敢恭维。如果说教育还可以育人的话,学校何必那么在乎升学率,以至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则手段,做出许多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负责任的事情。
我读高中的时候,学校分重点班和普通班,重点班的学生如果堕落了或学习成绩下降了就“下放”到普通班甚至强迫留级,最可恨的是那些倒霉的学生被强迫留级了还要交些数量可观的不知名的费用,姑且叫它“留级费”。当然你可以说谁叫这些学生不好好学习呢?但我要说的是,他们成绩不好是真的,不好好学习则未必。到了高三,几次月考成绩实在不容乐观,高考无望的同学,就不仅仅是“下放”那么简单了,恐怕要遭到“流放”了。学校的做法是,劝其去读三校(其实和强迫也差不了多少),“流放”是学那些伟大的诗人,浪漫一把。当然,如果你家世好,有阶级资本,学校是不会为难你的。毕竟学校也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口号,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嘛。而那些“根红苗正”的同学,只能悲叹自己生的晚了,他要是生在“文革”期间多好啊。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曾经的“牛鬼蛇神”耀武扬威而自叹不如了。对于这些同学,学校的口气硬得如钢似铁,你如果在班主任大人三番五次劝说下还是不肯签字写申请书去三校,好,你有种,你可以不去,但是高考你自己去外面报考,学校不接受你的高考报名表。你哭吧,学校不会同情你的,还是那句老掉牙的话,谁叫你不好好学习的,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你看,我本来是要谈谈音乐的,说着说着就迷路了。现在还是言归正传,继续说有关音乐的事情。我读初中的时候,学校流行随时听。毕竟是贫穷的小镇,MP3不大流行,那时候我不怎么听音乐。那时候我还是好学生。不过当是最流行的歌还是会哼唱几句的,当红的歌星也知道几个。
我真正喜欢上音乐是在高中阶段。那时候几乎二十四个小时与音乐保持亲密接触。最喜欢的是周杰伦和许魏的歌。周杰伦无疑是最走红的歌星。讨厌他的人也很多。我喜欢周的歌,很可能是因为他的歌与众不同,很有个性。讨厌他的人一般都说听不懂他唱些什么,另外他的歌只能听不能唱。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听不清他唱些什么,等我把歌词都背下来,再听他的歌就一路畅通无阻,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了。他的歌大多都是方文山作的词。我也是个喜欢文字的人,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用最精美的文字把我的悲愤,失望,梦想,郁闷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我瞬间幸福的感觉,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以及稍纵即逝的灵感完整地记录下来。所以,对方文山有了崇拜的感觉。能用这么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灵感呈现出来,再听到它被自己最喜欢的声音唱出来,那种感觉一定很幸福。我喜欢文字,喜欢的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喜欢文字的学问。我们现在上一门叫作《现代汉语》的专业课。感觉这么博大精深的学问没什么实际意义,副作用倒是不小,上多了真担心自己有一天不会说汉语了。这种课应该让那些想学汉语的老外学,吓死他们,让他们知道中国的厉害。
高中的时候,学校流行MP3,那时侯我用的还是随身听,这说明我穷得无可救要,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当我买了MP3时我都上大学了,这时MP3在学校里都快被淘汰了。现在流行MP4,当然我没钱买。高中的时候我用随身听,用的耳塞都是MP3专用的。随身听往口袋里一装,别人看到的耳塞还以为我用的是MP3。当是全中国都流行补课。我读的高中坐落在一个边远的小县城,在补课方面,学校紧跟时代的步伐。老师都拿大城市里的学生出钱请家教的事来教育我们要珍惜机会,说他们主动给我们补课不是为了补课费。这话我们可以暂时相信,但我们还是郁闷。我们都是被迫补课的,再说,大城市里的学生出钱请了家教,他就是大爷,家教是孙子。而我们出了补课费还是孙子,老师还是大爷。补课期间逃课查得比平时还严,迟到了几秒钟还要被老师狠狠地训一通,而可怜的我们还要低声下气地保证下次不会再迟到了。
现在我在玉溪上大学。终于可以真正谈一谈音乐了。玉溪出了个聂耳,我们都承认他是伟大的作曲家,仅因他写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了国歌,而不是我们都喜欢听他的音乐。国歌大家都听过,也都会唱。这种歌平时听到没什么感觉,也不会令我们精神振奋,受到鼓舞。我觉得这种音乐只能在某些场合听起来才动听。比如刘翔在奥运会上拿了冠军,领奖的时候听到国歌在全世界人民头上飘荡,那时候他一定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聂耳作曲的歌只喜欢过一首就是《卖报歌》。小学的时候看过一个动画片,《卖报歌》是该片的主题曲。那时候我非常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当然现在也喜欢看。可惜那时候父母不喜欢看动画片,所以我想看的动画和他们要看的节目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剥夺了我的利益,根本不考虑我幼小的心灵是不是受到的伤害。
说了那么久,好不容易说到了点和音乐有关的东西。可惜好景不长,时光又倒流到上小学的那会儿。看来我想谈音乐是不可能了,再说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