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年俗

作者:未知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8-04-30 10:07 阅读:
乔迁城里,城里的年我算是过腻了,十分无聊。今年,有幸在老家过年,重温老家的年俗,倒觉得十分有趣。也许是情结在老家的缘故吧!
  俗话说:长工短工,腊月二十四的满工。也就是说,无论在哪做事的人,务必在腊月二十四结束手里的工作,回家忙年。因此,可以说劳家的年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这一天的工作或过年的第一要务便上“扫尘”。
  “扫尘”就是打扫卫生,把屋里的上上下下的烟尘蛛网扫个干净,将家具椅凳擦洗一新。有趣的是这项工作必须在下午六点以前干完,因为这天是老鼠嫁女的良辰佳日。下午六点到十二点是老鼠双方亲家做准备的时间,子时是正式拜堂成亲的良辰。这时你若冒犯了他们,那就后患无穷了,一年的昼夜你甭想安宁,它们将率领三党九族同胞糟害主家,并且是不搞计划生育的复仇。
  我想,那大概是要主家夜不得寝,昼不得食,箱箧穿洞,衣被残破吧。晓得这等厉害,谁还敢去参加老鼠的婚宴呢!
  二十四必须干的另一件事是杀猪宰羊,如果让他们过了小年,就不得宰杀了。
  老家的年,腊月三十是最忙的。天亮便起床,女的预备年饭;男的工作就杂了:首先得将屋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把垃圾堆放在院落的一角,待午后燃起,名曰“围烟包”,到了时间,确也是家家长烟腾空。
  据老人说,这是杀倭寇的信号。明代时,倭寇犯我中华,几乎家家住倭,他们缴没我祖先的一切武器,家家只剩菜刀,待午饭倭寇喝得酩酊大醉时,千家万户见“烟”而开始了杀鞑子的壮举。
  我的祖先到底杀过鞑子没有,我没查过家谱,大概也没记载,但我知道倭寇在明代确实犯过我东南沿海,根本没到过我的老家。据说,我祖籍安徽,因此这一年俗的来由倒还是有案可稽的。
  “三十”这天,男人要做的第二件事是贴对联、贴门神、用白纸糊窗子。还甭说,这一打扮,顿时有了年味。大人做事的时候,小孩子有时也来帮帮忙,但多是乐得瞎疯乱跑,追前赶后的。大人们说,这里的年是孩子们的,我看,没错,也许是有好吃的东西和好穿的新衣服的缘故吧。
  嗨!别笑话,老家的人们贴的对联是经不起文人的眼目的,对子也多是乡里的老“秀才”(识得几个字的老人)写的,只要是降福生财之类的好话,上下联字数相等就行,是不管什么平仄押韵的,甚至贴的时候上下联也很少守本分。我多情地纠正了几家,后来发现,老家人贴对联纯粹是烘托过年气氛而已,根本不在乎其它的,我反觉得有些尴尬了。
  贴门神也很有趣,贴的人一边贴,口里还要不停的念叨:敬德秦琼,只看野鬼,莫挡家神。
  吃罢早饭,女人们洗好锅灶,男人们便开始了“接灶”仪式。
  何谓“接灶”?即恭迎灶司老爷回家。要知“接灶”,得先了解“送灶”,腊月二十四扫尘后的晚上,人们在大门前安放上一张桌子,桌上摆上几样果品,其中最少不了的一样供品就是用玉米熬制成的板糖(这东西进口就粘住上下牙,让人开口不得)。主人燃香焚化黄表,一阵忏悔之后,从灶上曲背负灶神到门外,灶神驾香火之烟雾上天向玉帝汇报一年的工作和这家主人的表现。其内容大概是这家主人对玉帝恭奉的情形吧!为了让灶君多报成绩,多说好话,乡民的高招就是给灶君吃板糖,让他口甜如蜜或支支吾吾开口不得。所谓的“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就是说的这码事。
  当然了,这招最损之处便是要灶君开不得口,想想,妄为神仙,居然连凡人这点坏心思都猜不透,原来神仙也是这般可怜,也许还有拒不吃糖的灶神吧!接灶仪式则大同小异,人们依然在大门口摆设香案,照例陈设果品,多是灶神临走时吃剩下的。接灶人念念有词之后,极虔诚的曲背将灶神驼回。
  四叔接灶,时逢我女儿:“四爹,您这是干啥嘛?”“接灶司老爷回家。”“你又在装神弄鬼呀!”我女儿毕竟只有五岁,这话大概是从老师那儿学来的吧,其义何在,她肯定说不明白。她匆匆跑回来问我“爸爸,灶司老爷是谁?”“是神。”“他是干啥的?”“管做饭的。”“那你为啥不接呢?”“我们家的灶司老爷向我保证,不上天向玉帝打我们的小报告,他常住我们家,我们没有送他,所以我们不用接。”“灶司老爷长啥样?”“就那样。”我顺手向灶里的灶神像一指。“我咋看不见呢?”“小孩子是看不见的。”“你看得见吗?”“能!”“咋看见的?”“用心。”我知道给他解释不清,也不愿扫在坐的刚接灶归来的亲戚们的兴,只好敷衍一通。
  下午四点左右,大凡女人们把年饭忙得差不多了,只等男人摆好桌子,把一盘盘一碗碗的一年中最好的饭菜端上,再斟上酒,在饭碗上架上筷子开始祭祖。
  这一仪式只能由一家男主人当司仪。祭祖的时候,家里的其他人要求避开,尤其是孩子,因为怕祖先回家享祭时,禁不住要同孩子们亲热地打个招呼,孩子会头疼的。
  仪式开始,“主持人”合掌当胸,二目紧闭,腰背稍曲,口中念念有词:列位祖先,子孙不肖,大年只备得薄酒素菜,敬请享用,请保佑你们的子孙长寿多福。两分钟左右,祖人应是酒足饭饱而去。当然了,是否有一位贪杯的祖先没有离开,谁也不曾看见。祖人吃罢的东西,就是这家人的丰盛的团年饭了。
  不等“主持人”一声“好了”,孩子们早就禁不住从爷爷奶奶或妈妈的胳窝下溜了出来,这时,祖先的后脚大概还没有出门吧!一家老小依次就坐,好不热闹。吃年饭的途中是不能随便离席的,必须等所有的人吃结束之后方可离开。
  噢,对了,“祖人”吃毕之后大家就食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祭火仪式:一家的最长辈向燃得最旺的火中扬肉倒酒,大家同时说“好旺呀!”我想其用意大概是预祝一年搞得红红火火,兴旺发达吧!也有人说,是为了远离火灾,兼而有之吧。因为火神之厉害谁人不知,凡人们谁敢不乘机送点“人事”呢!再说,火神一年只有这么一次机会,他岂能不珍惜。
  吃年饭还颇有些计较,若有人未归,也得放上碗筷盛上饭斟上酒,还要多加几双筷子,预示将添人进口。若有人光顾,被视为天降喜兆,主人定当热情请其就坐,殷勤奉食劝酒,客人也不会推辞。
  吃年饭的人是不能喝汤的,据说,喝汤会招致水患或请工会逢降雨,也有的说,过年喝了汤,新年就没有好的干的可吃。无论怎么说,我想,祈愿新年丰衣足食是真吧。
  年饭将罢,家里的长者要给每人夹一块豆腐,再饱也得吃下,这叫吃过年豆腐,这是对家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因为老家人有一种说法:吃过年豆腐。意思说,某人这一年健康的活下来了。相反,把死去的人叫没吃到过年豆腐,或骂人曰:吃不到过年豆腐的东西,即短命。因此,吃过年豆腐这一环节是万万不能用省略号的。
  吃毕过年豆腐,女主人找来一大碗,盛上半碗饭,将剩下的菜尤其是肉夹上一大碗,叫声狗的字号,狗懒懒洋洋的从火旁爬起来,似在发泄主人对它的暂时的遗弃之恨。主人在一旁认真观察狗先吃什么,若先吃肉,且一片不剩,预示来年年景不好。我想,这真正的用意恐怕是在表彰这忠实朋友一年的看家护院的丰功伟绩吧。
  年饭罢,女人照例收拾饭菜厨房,其余的家人都围在火旁开始守岁。为了让多瞌睡的年轻人守到子时以后,最好的法子就是讲故事(当然,在现在看电视也不失为一法),多是老人讲些孝敬老人的故事。我听了几家,他们把二十四孝图上的故事讲得古怪离奇。我五岁的女儿听到“卧冰求鲤”时,大骂:“笨蛋!为啥不用石头把冰砸开,还要用身子去暖,早就冻死了。”我附耳对女儿说到:“你说这话才是真正的笨蛋呢!以后我再给你说为什么,不许再乱说。
  老人无论怎样用心良苦,还是没法挡住年轻人的瞌睡。那守岁的重任就落在了老人的肩上。年轻人便去睡觉,但不能说睡觉,叫“挖窖”,一般是老人说某某去“挖窖”,前去睡觉的人答到:“我去挖金窖,挖银窖。”老人一定要守岁到出天星才罢休的。
  其实他们也很困倦,为什么这样独坐火炉捧首硬撑呢?这有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大户人家吃罢团年饭,收拾停当已近子时,一个个困倦得睡去了,只有耄耋之年的老人兴奋异常,他独坐炉旁。人静之时,他发现瘟神飘然而入,瘟神揭开蒸笼在剩饭剩菜里撒瘟药,水里也没放过。第二天一早,老人一面让儿子把剩饭剩菜及水全部倒掉,一面告知他人。月余,瘟疫发作,死者八九,得知的人们则安然无恙,守岁的习俗就这样永远的流传下来了。
  五更是“出天星”的良辰,“出天星”是老家百姓们的祭天仪式。
  人们在大门前的院中摆一张大供桌,据大利之方或坐东向西,或面南背北,桌上置大斗,斗上置升,内皆储满粮食,上插香火蜡烛,再在桌上摆满糖饼点心、栗子核桃之类的干果,前排放几只酒杯,主持人时时不忘斟酒。一家老小围在桌旁不停地上香焚烧黄表,时而跪地叩首,那虔诚样足以断定他们心里在默念着祈求神保佑降福消灾之类的话语。人们的每一次叩首总要触动桌布,叩首完毕,奠酒三杯以谢神灵。
  我不会“出天星”,也毫无兴趣,只赶热闹的在一旁做些斟斟酒,搀扶老人之类的服务工作。本家行礼完毕,一位好心的亲戚要我五岁的女儿行礼,让神灵佑其健康,那知我女儿出语惊人:“我才不给狗磕头呢!”说着就往一边跑。原来,桌下卧着一只大黄狗,被桌布罩着,此时人们的心里只有神,只顾行礼,没那分注意。
  天还没亮,有人重复行礼,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礼多不怪”的箴言来,也时有鞭炮齐鸣,烟花腾空,整个院落如^***光普照,我等似在仙境。直到天亮星星消失,这一仪式方告结束。
  可人们要做的事不是收拾桌椅供品,而是在外抱一抱头天早预备好的柴火到厨房,时而听到“好多柴呀”,“你今年发大了”,“是的是的,都一样”之类的吉祥之言。哦!“柴”则“财”也,原来人们是希望新年财运亨通。
  其实,老家人真正发了的没有几家,还多在温饱线上走动呢,但他们依然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这种古老的传统仪式,新派的年轻人也不由自主的融入其中。
  老家人过年有三天是最清闲的,即初一、初二、初三,也就是三朝年。这三天除女人做饭置办酒席外,男人多半是不干什么的,大多是穿着一新,挑个好日子或好时辰,满面春风地到利方人家走走,这叫“出行”。大凡出行之人是事先有了目的的,他们到得院落,点燃预备好的鞭炮,主人听到炮鸣,不问张三李四的点了鞭炮就出来迎接,彼此祝福问好,表现得异常亲热。
  把客人迎进屋里,酒肉一顿,各自尽兴,相约他日回访。出行之人有一点必须谨记在心,年就是“唬太岁”。“唬太岁”就是路遇“太岁”时,要抢在“太岁”之前大声呼叫对方,要用声势镇住对方,否则,这年就会多灾多难。“太岁”谓谁?“太岁”就是某姓之人,一年一换的,如何轮番值班,从他们那里我永远是弄不明白的。
  老家人“三朝年”的计较是很多的。如不泼脏水,不扫地,不梳头,其原因说法也不同:泼水扫地会把财扫走,梳头会带来山体滑坡,其实毫无道理。乡亲们计较最大的莫过于言语忌讳,如不能说“死”,若真的某人死了,其家人定会找说话人算帐的,好在没啥大事,因为人们相信,寿命的长短在天,那骂者只是道破天机而已。
  老家人的年俗颇多,我女儿急于返城,也只能记得东鳞西爪的。乡民们虽显得有些愚妄,但年味十足,让人乐在其中,我看,比城里文明人的文明年有趣多了。
暂无评论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