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饺子

作者:未知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8-04-30 10:07 阅读:
喜欢吃饺子,从小就喜欢,也许父母是北方人的缘故吧。
  现在吃的饺子种类繁多,材料丰富,吃顿饺子是极为平常的事,只要喜欢,只要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即使不愿意亲自动手,也可以到超市里买现成的速冻水饺,但终究没有手工包的好吃,没有自家的合口味。
  从记事起,家里就常常包饺子,只是那时候的饺子馅不如现在种类这么多,这么丰富。记忆中家里常常包的素馅饺子是韭菜鸡蛋馅的,这是全家都爱吃的素馅。荤馅的有芹菜肉的,洋葱肉的,萝卜肉的,也有韭菜肉的,肉是猪肉,牛肉,羊肉,好像我们几个孩子都爱吃猪肉芹菜馅的,牛羊肉菜馅的父母喜欢吃。
  每当家里包饺子时,我特别喜欢围在厨房里看妈妈剁馅,调馅,还有活面,擀皮,觉得很神奇,很好玩,只一会儿的工夫儿,妈妈就能把一大堆蔬菜和肉变成一碗碗热气腾腾鲜美无比的饺子,看着看着我就想捏块面玩,拿根筷子擀几下,像模像样的学着包饺子。
  大约上初中的时候,耳濡目染下,我就学会了包饺,虽然平常妈妈不让我们做家务,说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可包饺子有好几道工序,妈妈一个人从头到尾忙活,包够一大家人吃的,我们姊妹四个呢,不仅很累,而且也比较慢的。
  所以大了以后,每到包饺子时,尤其逢春节忙碌时,我就是妈妈的得力助手了,有时帮妈妈切菜,剁馅,调馅,按着妈妈交代的步骤一步一步做。有时帮妈妈活面,擀皮,擀皮技术一般,不会擀那种边薄中心厚的皮,妈妈教了也不会,只会擀整张一样厚的皮,妈妈擀的饺子皮煮出来的饺子薄而透亮,不烂皮,边也不厚,口感好,而我擀出来的皮包的饺子边就有点厚,还要多捏几下。我最拿手的是包饺子,跟妈妈学的,左手拿皮,右手抹馅,然后两手把皮一对折,左手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用力一捏,一个小巧玲珑的弯月型饺子就包好了,包的既快又好看,时不时还弄两个新花样,为这妈妈没少夸我呢。
  后来妹妹也学会了包饺子,大妹妹会擀皮,擀的和妈妈一样好,小妹妹也学会了,因为是家里的老小,不大用她忙,偶尔心血来潮也会包几个,弟弟也学会了包,只是包的奇形怪状,什么样的都有,纯粹是捏着玩,饺子煮熟的时候,谁也不愿意吃他包的丑饺子。
  最喜欢一边包饺子一边听妈妈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常常听妈妈说,她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饺子是莲藕羊肉馅的,特别好吃,在她外婆家吃的,也就是我的老外婆家里,那时,老外婆老外公跟前没有儿女,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孤独寂寞,远嫁他乡的外婆就让刚上学的妈妈去那儿陪伴老外婆和老外爷,妈妈年少的大部分时光就在那儿度过,在那儿上完小学,读完初中。实际上,妈妈在那儿并不快乐,因为没有小伙伴玩。老外婆和老外爷在镇上做小买卖,生活条件在当时是很不错的,就连三年自然灾害饿死许多人,妈妈在那儿还能衣食无忧的生活。后来妈妈离开了家乡,和爸爸到边疆支援建设,并在那里生育了我们,那时候,我的故乡没有莲藕,自然也吃不到藕馅的饺子。再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棚蔬菜的栽培,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在哪儿都能买到了,可母亲再吃到莲偶馅的饺子时,总觉得没有记忆中的好吃,我想那是因为她小时候的那个年月,是物质匮乏的年月,偶尔吃一次喜欢的饺子当然记忆犹新,并且那滋味将留在她的记忆中一辈子,那也是思乡的滋味。
  平常妈妈工作是比较忙的,只有到了她休班时,我们想吃饺子才能吃上。记得,高中暑假,寒假时,我们姊妹几个在家偶尔合力包过饺子,给过爸爸妈妈惊喜。
  记忆里爸爸好像从来没有包过饺子,也许是包不好,就是偶尔包一两个,也是皮上粘菜叶的,难看还容易烂。他的主要任务一直是负责下饺子,爸爸下饺子的水平可好了,一般不会有烂饺子,好像还有什么诀巧似的,记得他每每下饺子还时不时念叨几句,饺子下锅,水开了点几次凉水,什么时候盖锅盖,什么时候掀锅盖,都有讲究的。因为爸爸下饺子,所以都是我们先吃饺子,而且坐在桌前,他多数时候只能端着饺子在锅前边看边吃,一刻不离,没有我们吃的安生。
  而家里最后吃饺子的永远都是妈妈,虽然她总是从头忙到尾,因为不可能一次下够全家人吃的饺子,总是包好了一些先下,下好了让我们孩子先吃,即使我们劝她先吃完再擀皮再包,她也不愿意,总是那一句话:你们先吃,我不饿,等你们都吃完了我再慢慢吃。所有人都吃完了,她也擀好皮包完了,才吃。后来受妈妈的影响,我总想陪着她到最后吃,可她不愿意,所以常常比她早一步,这个习惯一直影响到我后来离开家,嫁人。再后来发现了婆婆也是这样,或许天下的母亲都是如此吧,永远把儿女和家人放在第一位,自己放在最后一位。
  成家为人妻后,到了山东农村的婆婆家,才发现婆婆家的饺子和我家的大不相同,她们把饺子叫包子,把下饺子称为下包子,刚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呢,因为我们平常说的包子是蒸的包子。婆婆家平常很少包饺子,只有到春节时才舍得包上一顿肉馅饺子,剁上好大一盆馅,多是羊肉,猪肉白菜馅的,看着好,闻着鲜,可饺子皮特别厚,就跟没擀似的,一个皮顶我家好几个,煮熟后,皮硬,不过不影响饺子馅的美味。后来我发现了原因,原来婆婆家每每包饺子都包那个大箔箕一箔箕,够一大家人同时享用的,然后用烧柴的大铁锅(现在用煤气灶)一次下完,为了防止烂皮,只有皮擀厚点,不止是婆婆家,那儿好多家都是这样的,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记忆里最特别的饺子是在陕西吃的,那是离开家在陕西咸阳上学快毕业的时候,在乐育北路上发现了一家饺子店,里面有一种酸汤水饺和鸡汁水饺,味道十分鲜美,光听名字就很吸引人。无论浑素水饺,连汤带水的端上来一大碗,上面淋一层红油辣椒,点缀些许香菜碎末,红红绿绿,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煞是诱人食欲,馅鲜美,更何况配了鸡汤或酸汤呢,吃过一次,就念念不忘。
  后来知道了,陕西有饺子宴,光饺子品种就好几百种呢,上百种饺子,配以不同的馅,捏成不同的形状,玲珑剔透,或蒸或煮,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赞不绝口。不仅品种多,还有许多饺子的传说和典故呢,形成了名副其实的饺子文化。
  有关饺子和扁食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着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每年的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我家更不例外,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听着窗外的鞭炮声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天南地北的聊着,一边和面、擀皮、剁馅、包饺子,其乐融融,温馨无比,浓浓的亲情尽在饺子中融化。
  饺子象征着团团圆圆、红红火火、和和美美的幸福生活。团圆喜庆的日子,总是离不开饺子。尤其是离家多年,远在他乡,每逢新年之际,更是渴望天各一方的亲人欢聚一堂,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那温馨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也唤醒我的深情回忆。
暂无评论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