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教场坪
立冬之时,我受单位安排去教场坪驻一个星期,执行一次特殊的任务。
气候进入了陕北的初冬,在距离单位总部70公里以外的教场坪是完成本次任务的指挥部。指挥部设在教场坪半山腰的一个坡地上,这里修建了几间平房,刚刚收拾好的办公室里散发着油漆的味道,以及还没有完全烘干的土炕的泥土气息。
教场坪顾名思义是古战场,或者训练兵马的地方。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边塞。这里的山形有别于陕北共同意义上的山,在教场坪看不到一块平展的地,沟壑纵深、山高突兀,出奇的三两棵榆树站立在周围的几座山顶上,像哨兵坚守,像山魂萦绕、像历史记忆……
据史料记载黄帝葬于教场坪左侧不远的高柏山,也许这里就是当年黄帝征战时一马绝尘而过隐退在马队之后的恢弘的战斗场面。在这里黄帝和他的将士们与敌人蚩尤战场上展开了十分惨烈的战争,由于黄帝的部队不敌蚩尤,黄帝就派出平时驯养的熊、虎、罴等六种野兽来助战,蚩尤的士兵虽然凶猛,但遇到猛虎凶罴,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从此,教场坪就留下里黄帝征战的许多传说。
我们来到了一条河流的上游之山,这里有许多被盗的古墓群,一个个被盗的古墓敞开着诺大的口子好像在诉说着当年无数次的风云迭起、血腥较量的战争。据当地村民讲,这里的群山沟壑间有很多被盗的古墓遗址,有不知道哪个朝代就被挖盗的古墓,也有外地人来挖盗过的,后来村里人眼热了就男女老少齐上阵盗墓,于是这里的山上满目疮痍。
在教场坪执行特殊任务的一个星期里,大家都无事可做,领导就买来麻将和扑克供大家玩乐。每个宿舍里多了24小时不能停息的麻将声和电视声喝酒声。要想安静地休息是不可能的,这样的集体生活我有点不适应,于是我选择单独出去在山头转悠。
初冬的教场坪要比前些日子凄凉许多了,草木枯萎落叶风起,荒草灌木山崖水石挂满了早晚的白霜。我一个人带着相机漫步于山间,一个清早为了拍到日出,我没吃早饭就出去了,虽然没有拍摄到满意的照片,但是许多野兔野鸡山鸡麻雀等山野动物满足了我的视觉。看上去美丽高傲的是野鸡,它高翘着的尾巴翎毛在这穷山僻壤间炫耀着最耀眼的光环;而像影子一样在你眼前一闪而过的野兔瞬息就没有了影儿。一直咕咕叫唤的山鸡很精练地伸着脖子向前警惕地游走着,说是走,其实很像运动员的竞走项目,走的快,但是不是跑。最热闹的是麻雀了,一大群麻雀落在一颗树上叽叽喳喳地闹着,个个都是吵架的好料。
教场坪右侧是灯盏湾,灯盏湾是一个被一座像灯塔一样的大山环抱住的山村,这个村子在陕北很有名气,因为这里是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逝世的地方。谢子长一生驰骋疆场,骄勇善战,胜不矜功,败不丧志。1934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在安定县阳道峁成立,谢子长任总指挥。为了粉碎井岳秀部对陕北根据地发动的第一次“围剿”,8月15日率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和陕北游击队第一、二、五支队由南梁抵达安定地区。8月26日率部奔袭清涧河口,战斗中谢子长亲临前线指挥,不幸胸部中弹,但仍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胜利。1935年2月21日,由于伤势恶化,谢子长在安定县灯盏湾病逝。毛泽东先后两次为谢子长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写了碑文。我带着一个在此处井队上工作的朋友来到灯盏湾,这里有大小不一的十几孔土窑洞,当年谢子长养伤的土窑洞前立一通石碑,碑上刻着这么一行字:谢子长病逝纪念地。这里依然一派萧条,所有的窑洞不同程度地坍塌和剥落,没有一户人家居住了。
于是教场坪在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中也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当年如果没有谢子长和刘志丹在陕北开拓的这片红色土地接纳和救助了中央红军,就不可能有新中国的诞生。而教场坪则是指挥陕北红军战斗的发出命令的地方,当谢子长负伤隐蔽在教场坪灯盏湾的半年多时间里,他作为陕北游击队的总指挥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在生命垂危之际仍然像陕北红军的心脏一样,统帅这陕北红军重击着******部队。这方水土因为有了谢子长的出现就更有了它的历史意义。
教场坪村里零散地住着几十户人家,村人的用水习惯依然保留着原始的方式,他们每天早上牵着毛驴到山底去驮水。政府试图解决过他们的饮水问题,但是一阵吆喝后发了几个村领导就没事了。村民的纯朴是显而易见的,我倒一个打谷场上给一个年龄约60多岁的老人拍照,他停下了手中打谷的链枷,憨厚地笑问我是是不城里来的,并让我到他的窑洞里去喝水。我告诉他不渴,只是没事可干出来瞎溜达。我让他继续劳作,想抓拍几个打谷场上农民收获果实的镜头。他很听话,十分麻利地举着链枷打着谷子。他不时地抬头向我一笑,眼神里传递出向我询问是否满意的信息。他很卖力地打着,黝黑而多皱的额头上有汗珠滑落。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土场边上围了一圈半人高的谷子、糜子、黑豆等收割回来的农作物,那沉甸甸的穗子十分诱人,我让这位村人给我在一堵谷子前拍个照片,他说不会使用照相机,我给他简单教了下,让他多摁几下快门就好了。我看照片时只发现一个照片才把我照全,其它的缺胳膊少腿,而照全的这个照片由于他没把照相机执稳也虚了。我向他道别时他有点恋恋不舍,要给我带点他家的土特产。我很感激地推辞说自己先不回家,到了回家的时候再来取。我只有撒谎来接受他的馈赠,如果拒绝或许给他带来不高兴的情绪。
昨天晚上我踏上了回家的路,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摇摇晃晃地行走着,走到一处狭窄的桥上时,一位同事告诉我前几天有一辆倒油车从这座桥上翻下去,造成车内2名人员1死1伤。没走几步,前面的路边里就搭着这位死者的尸体的灵棚。我的心情顿时低落下来,立冬后的教场坪每年都会有给我们单位打工的人在这个时候死去,因为冬天的到来会给油区本来就基础薄弱的道路带来的险情,特别是一场大雪之后,路就成了滑冰场。而那些打工的人和车辆不能因为路难行就回家,他们冒险性地想在这个年底多赚几个钱后才回家与家人幸福地过年。
于是古往今来,总有生命在祭奠着教场坪!
气候进入了陕北的初冬,在距离单位总部70公里以外的教场坪是完成本次任务的指挥部。指挥部设在教场坪半山腰的一个坡地上,这里修建了几间平房,刚刚收拾好的办公室里散发着油漆的味道,以及还没有完全烘干的土炕的泥土气息。
教场坪顾名思义是古战场,或者训练兵马的地方。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边塞。这里的山形有别于陕北共同意义上的山,在教场坪看不到一块平展的地,沟壑纵深、山高突兀,出奇的三两棵榆树站立在周围的几座山顶上,像哨兵坚守,像山魂萦绕、像历史记忆……
据史料记载黄帝葬于教场坪左侧不远的高柏山,也许这里就是当年黄帝征战时一马绝尘而过隐退在马队之后的恢弘的战斗场面。在这里黄帝和他的将士们与敌人蚩尤战场上展开了十分惨烈的战争,由于黄帝的部队不敌蚩尤,黄帝就派出平时驯养的熊、虎、罴等六种野兽来助战,蚩尤的士兵虽然凶猛,但遇到猛虎凶罴,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从此,教场坪就留下里黄帝征战的许多传说。
我们来到了一条河流的上游之山,这里有许多被盗的古墓群,一个个被盗的古墓敞开着诺大的口子好像在诉说着当年无数次的风云迭起、血腥较量的战争。据当地村民讲,这里的群山沟壑间有很多被盗的古墓遗址,有不知道哪个朝代就被挖盗的古墓,也有外地人来挖盗过的,后来村里人眼热了就男女老少齐上阵盗墓,于是这里的山上满目疮痍。
在教场坪执行特殊任务的一个星期里,大家都无事可做,领导就买来麻将和扑克供大家玩乐。每个宿舍里多了24小时不能停息的麻将声和电视声喝酒声。要想安静地休息是不可能的,这样的集体生活我有点不适应,于是我选择单独出去在山头转悠。
初冬的教场坪要比前些日子凄凉许多了,草木枯萎落叶风起,荒草灌木山崖水石挂满了早晚的白霜。我一个人带着相机漫步于山间,一个清早为了拍到日出,我没吃早饭就出去了,虽然没有拍摄到满意的照片,但是许多野兔野鸡山鸡麻雀等山野动物满足了我的视觉。看上去美丽高傲的是野鸡,它高翘着的尾巴翎毛在这穷山僻壤间炫耀着最耀眼的光环;而像影子一样在你眼前一闪而过的野兔瞬息就没有了影儿。一直咕咕叫唤的山鸡很精练地伸着脖子向前警惕地游走着,说是走,其实很像运动员的竞走项目,走的快,但是不是跑。最热闹的是麻雀了,一大群麻雀落在一颗树上叽叽喳喳地闹着,个个都是吵架的好料。
教场坪右侧是灯盏湾,灯盏湾是一个被一座像灯塔一样的大山环抱住的山村,这个村子在陕北很有名气,因为这里是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逝世的地方。谢子长一生驰骋疆场,骄勇善战,胜不矜功,败不丧志。1934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在安定县阳道峁成立,谢子长任总指挥。为了粉碎井岳秀部对陕北根据地发动的第一次“围剿”,8月15日率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和陕北游击队第一、二、五支队由南梁抵达安定地区。8月26日率部奔袭清涧河口,战斗中谢子长亲临前线指挥,不幸胸部中弹,但仍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胜利。1935年2月21日,由于伤势恶化,谢子长在安定县灯盏湾病逝。毛泽东先后两次为谢子长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写了碑文。我带着一个在此处井队上工作的朋友来到灯盏湾,这里有大小不一的十几孔土窑洞,当年谢子长养伤的土窑洞前立一通石碑,碑上刻着这么一行字:谢子长病逝纪念地。这里依然一派萧条,所有的窑洞不同程度地坍塌和剥落,没有一户人家居住了。
于是教场坪在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中也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当年如果没有谢子长和刘志丹在陕北开拓的这片红色土地接纳和救助了中央红军,就不可能有新中国的诞生。而教场坪则是指挥陕北红军战斗的发出命令的地方,当谢子长负伤隐蔽在教场坪灯盏湾的半年多时间里,他作为陕北游击队的总指挥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在生命垂危之际仍然像陕北红军的心脏一样,统帅这陕北红军重击着******部队。这方水土因为有了谢子长的出现就更有了它的历史意义。
教场坪村里零散地住着几十户人家,村人的用水习惯依然保留着原始的方式,他们每天早上牵着毛驴到山底去驮水。政府试图解决过他们的饮水问题,但是一阵吆喝后发了几个村领导就没事了。村民的纯朴是显而易见的,我倒一个打谷场上给一个年龄约60多岁的老人拍照,他停下了手中打谷的链枷,憨厚地笑问我是是不城里来的,并让我到他的窑洞里去喝水。我告诉他不渴,只是没事可干出来瞎溜达。我让他继续劳作,想抓拍几个打谷场上农民收获果实的镜头。他很听话,十分麻利地举着链枷打着谷子。他不时地抬头向我一笑,眼神里传递出向我询问是否满意的信息。他很卖力地打着,黝黑而多皱的额头上有汗珠滑落。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土场边上围了一圈半人高的谷子、糜子、黑豆等收割回来的农作物,那沉甸甸的穗子十分诱人,我让这位村人给我在一堵谷子前拍个照片,他说不会使用照相机,我给他简单教了下,让他多摁几下快门就好了。我看照片时只发现一个照片才把我照全,其它的缺胳膊少腿,而照全的这个照片由于他没把照相机执稳也虚了。我向他道别时他有点恋恋不舍,要给我带点他家的土特产。我很感激地推辞说自己先不回家,到了回家的时候再来取。我只有撒谎来接受他的馈赠,如果拒绝或许给他带来不高兴的情绪。
昨天晚上我踏上了回家的路,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摇摇晃晃地行走着,走到一处狭窄的桥上时,一位同事告诉我前几天有一辆倒油车从这座桥上翻下去,造成车内2名人员1死1伤。没走几步,前面的路边里就搭着这位死者的尸体的灵棚。我的心情顿时低落下来,立冬后的教场坪每年都会有给我们单位打工的人在这个时候死去,因为冬天的到来会给油区本来就基础薄弱的道路带来的险情,特别是一场大雪之后,路就成了滑冰场。而那些打工的人和车辆不能因为路难行就回家,他们冒险性地想在这个年底多赚几个钱后才回家与家人幸福地过年。
于是古往今来,总有生命在祭奠着教场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