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
街:浮世尘影。
街不多。宽阔洁净。人声喧哗。熙来攘往。
最东端是濒临省道的南北向商业大街。一条高低起伏的东西街横亘过来,与之醒目地交错一起。
街两旁店铺林立:五金家电。钟表眼镜。理发美容。各色风味小吃和饭馆旅社。广告牌匾上是电视里经常露面明星的笑靥帅姿。牌匾下店老板笑容可掬,只是笑里多了几分讨好与逢迎,假得让人时常不放心地按一下腰间的钱袋,不留神陶陶然于老板的溢美之词,小心呵护的钱袋瘪了又瘪。下次绝不再来!面对空空钱袋暗自发誓。不几日店铺里仍是熟悉的影子,熟悉的笑脸,熟悉的陶陶然昏昏然。
有些店家定力不足。偶尔心气难顺与挑剔的顾客争执几句,只能眼睁睁看着到手的钱财流入邻家。气咻咻关门,重重摔打器具。第二日开门,扫除门前杂物,仍是温和谦恭,笑意饱满。
夜晚,街灯次第亮起。饭馆和旅店在暗淡的光影中暧昧起来。有远行的车辆陆续停靠。被灯光拉长的影子从饭馆踉跄走出,也有黑衣人如夜里鬼魅,悄然闪入夜深处。
白日的街道是繁华的。有多少繁华就有多少冷清与失意。而我,独独欣赏落寞中的清醒与坚守。江河餐馆,华美饺子店成了我每次逛街的驻留之地。
江河餐馆静静隐匿在人迹稀落的地段。店主江河矮胖身材,紫黑浮肿的脸,厚厚的眼皮鼓胀得只剩一道浅细的缝。几年前江河患尿毒症换过肾,常年靠吃药维持生命,无力下田干农活。只得在偏僻一隅开个饭馆(借以减少有关部门的某些收费),靠微薄收入维系生命。餐馆饭菜可口,价格实惠。顾客自是慕名而来,饭后从不赊欠。若说有关部门没发现此处餐馆,只是自欺欺人罢了。在餐馆的迎来送往中,多了几分体谅,几分真诚。的,是冷暖人生中的扶持与关爱。
华美饺子店位于闹街。男主人个头很高,粗壮魁梧。走起路来却一左一右颠个不已。女主人娇小清纯,白净的面容,喜欢在黑亮的短发间别一个精致的银发夹,整个人便灵动起来。
两人各有分工:女人包饺子,煮饺子。男人串肉串,做烧烤。客人多时,女主人常捋起袖管,满手面粉从店里跑出,大喊男人:“当家的,帮我提暖瓶热水!”男人回头憨笑几声,颠着脚急冲冲向水炉走去。
情意融融的夫妻店。吃过几次饺子,我坚定了这种想法。
一次店里客人稀少。女主人热情和我攀谈。这才发现,生活,是一副多么庄严的重担。女主人和我同龄。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带一个九岁的儿子和现在的男人一起开饺子店。男人也是离异,带一十多岁女孩。两人开店,每人出资一半,每月结帐一次,赚赔平摊。商妥只一起搭伙过日子,彼此有个依靠。但不登记,不结婚。哪天觉得不合适,就分手。这样的生活观念清醒得让我惊奇。女主人淡淡地说,还不是为孩子。婚姻不幸,总觉亏欠孩子很多。不能因再婚委屈孩子,也伤害对方感情……
从饺子店走出,有种沉甸甸的感觉。如此镇静理智,是我从不敢想象的。有婚姻可以没有爱,有爱可以不要婚姻。在农村,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很多时候,我觉得他们是同一屋檐下的燕子,为同一个目的生存,却各自分飞劳碌。
巷:天然净地
有街即见巷。庭院深深,藤萝垂悬,古雅冲淡,是隔绝尘廛的幽闭小巷。
刚来小镇,误入一条寂寂巷子。巷道曲曲折折。七拐八弯半天,方找到通往街道的路。当地朋友告诉我,此地建筑无大特色,除却几座疏落的旧楼房,就是年代不一特色各异的老房子。而巷陌之多,却是附近村镇少见。
巷是深闺的幽怨女子。几道残垣断壁,滑腻的斑斑青苔,土墙上乱蓬蓬杂草,以及那几所沉寂多年的低矮草屋,无不让人顿生繁华过后辄生凄凉的感慨。巷在其中蜿蜒。轻悄悄走着,听得见步子寂寥的回响。心思如荒草芜杂着。忽然,几串苍翠欲滴的藤萝从墙头探出,串着几朵指甲大的红花。那种厚实的,养分饱满生动明艳的小红花,颤颤着红彤彤的脸儿,在墙头摇曳生姿。这样的明艳,这样的火红,让你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你如一个夜行的游子,怅惘又索然地踯躅深巷。眼前蓦地腾起几点嫣红,像一双双水汪汪,火辣辣的眼睛,深情地凝视。让你感动得无言以对,直至软软的思绪逐渐濡湿。
牵牛花盛开在屋角与廊檐下。那些巷子深处的房屋,大概有几十年了吧。青砖青瓦黑烟囱,瓦棱里横生着几丛草,几棵菜。紫和粉的牵牛花从翁蓊郁郁的叶间探出。把只只小喇叭开放到灰黑的木窗户和苔痕斑驳的窗沿上。几所土坯墙的老屋空荡荡的。只有黑洞洞的窗口和泛白的木门上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仿^***锁住千百年的尘缘俗事。
有时走着走着就嗅到一股甜丝丝的芳香:一树如雪的梨花,两枝春心萌动的红杏,几瓣绯红的落英。落红处,端坐石凳的沧桑老人如一尊守望家园的门神。人面桃花早已凋零,相映红的是夕阳影里,迟暮老人腮边的驼红。落红在脚下铺了一层又一层,老人仍神定气闲地坐在时光里。
离学校最近的巷子里,住着一户退休老夫妻。最初引我注意的是院里的两棵大枣树。红红的大枣像一只只小枕头挂在淡绿小叶间,吸引一群顽童拿来竹竿不停敲打。老人并不生气,喜滋滋帮着敲枣,捡枣。临走每个孩子塞满身上所有的布兜。闲暇时节两位老人拉二胡,唱京戏。一时小巷琴声悠扬,戏音铿锵宛转,余音回旋。两棵繁茂的大枣树竟叶落缤纷,簌簌如雪。
周末我带孩子拜访两位前辈。谦和的老人领我欣赏他们亲手种植的蔬菜,木篱笆里欢叫的鸡,鸭。有时还会煮几个地瓜,一盆嫩花生,几瓣嫩玉米……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街不多。宽阔洁净。人声喧哗。熙来攘往。
最东端是濒临省道的南北向商业大街。一条高低起伏的东西街横亘过来,与之醒目地交错一起。
街两旁店铺林立:五金家电。钟表眼镜。理发美容。各色风味小吃和饭馆旅社。广告牌匾上是电视里经常露面明星的笑靥帅姿。牌匾下店老板笑容可掬,只是笑里多了几分讨好与逢迎,假得让人时常不放心地按一下腰间的钱袋,不留神陶陶然于老板的溢美之词,小心呵护的钱袋瘪了又瘪。下次绝不再来!面对空空钱袋暗自发誓。不几日店铺里仍是熟悉的影子,熟悉的笑脸,熟悉的陶陶然昏昏然。
有些店家定力不足。偶尔心气难顺与挑剔的顾客争执几句,只能眼睁睁看着到手的钱财流入邻家。气咻咻关门,重重摔打器具。第二日开门,扫除门前杂物,仍是温和谦恭,笑意饱满。
夜晚,街灯次第亮起。饭馆和旅店在暗淡的光影中暧昧起来。有远行的车辆陆续停靠。被灯光拉长的影子从饭馆踉跄走出,也有黑衣人如夜里鬼魅,悄然闪入夜深处。
白日的街道是繁华的。有多少繁华就有多少冷清与失意。而我,独独欣赏落寞中的清醒与坚守。江河餐馆,华美饺子店成了我每次逛街的驻留之地。
江河餐馆静静隐匿在人迹稀落的地段。店主江河矮胖身材,紫黑浮肿的脸,厚厚的眼皮鼓胀得只剩一道浅细的缝。几年前江河患尿毒症换过肾,常年靠吃药维持生命,无力下田干农活。只得在偏僻一隅开个饭馆(借以减少有关部门的某些收费),靠微薄收入维系生命。餐馆饭菜可口,价格实惠。顾客自是慕名而来,饭后从不赊欠。若说有关部门没发现此处餐馆,只是自欺欺人罢了。在餐馆的迎来送往中,多了几分体谅,几分真诚。的,是冷暖人生中的扶持与关爱。
华美饺子店位于闹街。男主人个头很高,粗壮魁梧。走起路来却一左一右颠个不已。女主人娇小清纯,白净的面容,喜欢在黑亮的短发间别一个精致的银发夹,整个人便灵动起来。
两人各有分工:女人包饺子,煮饺子。男人串肉串,做烧烤。客人多时,女主人常捋起袖管,满手面粉从店里跑出,大喊男人:“当家的,帮我提暖瓶热水!”男人回头憨笑几声,颠着脚急冲冲向水炉走去。
情意融融的夫妻店。吃过几次饺子,我坚定了这种想法。
一次店里客人稀少。女主人热情和我攀谈。这才发现,生活,是一副多么庄严的重担。女主人和我同龄。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带一个九岁的儿子和现在的男人一起开饺子店。男人也是离异,带一十多岁女孩。两人开店,每人出资一半,每月结帐一次,赚赔平摊。商妥只一起搭伙过日子,彼此有个依靠。但不登记,不结婚。哪天觉得不合适,就分手。这样的生活观念清醒得让我惊奇。女主人淡淡地说,还不是为孩子。婚姻不幸,总觉亏欠孩子很多。不能因再婚委屈孩子,也伤害对方感情……
从饺子店走出,有种沉甸甸的感觉。如此镇静理智,是我从不敢想象的。有婚姻可以没有爱,有爱可以不要婚姻。在农村,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很多时候,我觉得他们是同一屋檐下的燕子,为同一个目的生存,却各自分飞劳碌。
巷:天然净地
有街即见巷。庭院深深,藤萝垂悬,古雅冲淡,是隔绝尘廛的幽闭小巷。
刚来小镇,误入一条寂寂巷子。巷道曲曲折折。七拐八弯半天,方找到通往街道的路。当地朋友告诉我,此地建筑无大特色,除却几座疏落的旧楼房,就是年代不一特色各异的老房子。而巷陌之多,却是附近村镇少见。
巷是深闺的幽怨女子。几道残垣断壁,滑腻的斑斑青苔,土墙上乱蓬蓬杂草,以及那几所沉寂多年的低矮草屋,无不让人顿生繁华过后辄生凄凉的感慨。巷在其中蜿蜒。轻悄悄走着,听得见步子寂寥的回响。心思如荒草芜杂着。忽然,几串苍翠欲滴的藤萝从墙头探出,串着几朵指甲大的红花。那种厚实的,养分饱满生动明艳的小红花,颤颤着红彤彤的脸儿,在墙头摇曳生姿。这样的明艳,这样的火红,让你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你如一个夜行的游子,怅惘又索然地踯躅深巷。眼前蓦地腾起几点嫣红,像一双双水汪汪,火辣辣的眼睛,深情地凝视。让你感动得无言以对,直至软软的思绪逐渐濡湿。
牵牛花盛开在屋角与廊檐下。那些巷子深处的房屋,大概有几十年了吧。青砖青瓦黑烟囱,瓦棱里横生着几丛草,几棵菜。紫和粉的牵牛花从翁蓊郁郁的叶间探出。把只只小喇叭开放到灰黑的木窗户和苔痕斑驳的窗沿上。几所土坯墙的老屋空荡荡的。只有黑洞洞的窗口和泛白的木门上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仿^***锁住千百年的尘缘俗事。
有时走着走着就嗅到一股甜丝丝的芳香:一树如雪的梨花,两枝春心萌动的红杏,几瓣绯红的落英。落红处,端坐石凳的沧桑老人如一尊守望家园的门神。人面桃花早已凋零,相映红的是夕阳影里,迟暮老人腮边的驼红。落红在脚下铺了一层又一层,老人仍神定气闲地坐在时光里。
离学校最近的巷子里,住着一户退休老夫妻。最初引我注意的是院里的两棵大枣树。红红的大枣像一只只小枕头挂在淡绿小叶间,吸引一群顽童拿来竹竿不停敲打。老人并不生气,喜滋滋帮着敲枣,捡枣。临走每个孩子塞满身上所有的布兜。闲暇时节两位老人拉二胡,唱京戏。一时小巷琴声悠扬,戏音铿锵宛转,余音回旋。两棵繁茂的大枣树竟叶落缤纷,簌簌如雪。
周末我带孩子拜访两位前辈。谦和的老人领我欣赏他们亲手种植的蔬菜,木篱笆里欢叫的鸡,鸭。有时还会煮几个地瓜,一盆嫩花生,几瓣嫩玉米……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