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邻
我住的房子是单位早年的集体宿舍,一层楼住八户人家,共用走廊、厕所。我们这层楼住的尽是二、三十来岁的年轻人,除了我八家就有七个孩子,四岁下的有四个,从襁褓婴儿到螨跚学步的满世界乱跑。这帮小淘气差不多是我看着从大的,走廊就是他们的游乐园,一不留神就跑到那家去了,时常听到谁的父母在挨家找自己孩子的声音。有了他们,邻里关系想年密切都难。
几个小不点儿也爱到我屋里玩,若是一个还好,有时几个一起来,那就等于免费观赏一出出哪吒闹海、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喜剧。
一天中午,我正在厨房做饭,就听得外面一片乱哄哄的声音,两岁多的雪茹尖声大叫:“阿姨!阿姨!”急忙跑出去一看,客厅里一片狼籍:动物拼图的杯垫扔的满地都是,雪茹正在跟岁数比她小个头比她大的在正男抢小板凳——一脸憨态的正男坐在板凳上,两只小脚踩着茶几边,手使劲地扳住茶几,不让雪茹;三岁的双双则整个儿趴在茶几的玻璃上着镜子,吐舌头挤眼睛的自得其乐,玻璃上满是手印和口水;四岁的东东在旁边看着,一付隔岸观火的神情,见到我就告状:“他们不乖,我乖!”我又好气又好笑,十万火急地冲回厨房把火关了,再出来叫住雪茹,把她放在另外一个凳子上,又把双双从茶几上抱下来,然后问他们:“听歌好不好?”小家伙齐声回答“好!”。“那就不要乱动喽,不然就不让你们再来了,知不知道?”几个脑袋乱点着,我拿了一盘音乐放响,小家伙这才和着节拍唱着老老实实地坐下来。
类似的情景时不时的就要来那么一回。
当然,也有比较安静的时候,一般是说话,比如这是什么,干什么的,那在做什么之类,我总是尽量把话说清楚,让他们了解或理解。几个孩子中,东东最为持重,最有主见,也是跟我说话最多的一个。
不过说话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一次,我和邻居家上小学的赵成一前一后的回来,东东在走廊看见了问我:“阿姨,你去接他的呀?”我一边走一边回答:“不是,我们在楼梯碰见的”。“碰见?”他脑袋一歪:“我也碰见你的”眼睛亮晶晶的望着我。“对”我边开门边回答,心想这小家伙还会活学活用呢,正要点头,他又接了一句:“中午在你屋里”。哎哟我的天这小家伙说的话特逗人,我哈哈大笑进了门,看着他困惑的样子,我止住笑跟他解释:“你在我屋里叫看见我,不叫碰见,我们在外边才是碰见……”他一昂头:“就是碰见,我碰见你了。”他坚持己见,双眼盯牢了我不妥协的样子。我想对他说碰见是一种偶然,他进我的屋里里看见我是必然,这两个词在使用范围、内涵、语境等方面有差别。可是这样一来就又要给他解释什么是偶然,什么是必然……别说他,我自己都觉得绕来绕去的说不清楚,何况是孩子。转念一想,对他来说,没有预约的见面——他在我屋里“看见”或是“碰见”我,意义都是一样的,只好含混地说:“嗯,也可以这样说吧。”东东满意地点点头走开了。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想出该怎样回答才能把这件事情说清楚。
有个周末天气很好,我做完了事情,就在门边坐着看书,午后的太阳晒在身上很是惬意,好景不长,一会儿双双、雪茹、正男就一人一辆儿童车轰隆轰隆的呼啸而来,到了我面前停住和我说了几句话,双双就把儿童车一把提了进来,准备在挖我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施展车技,雪茹、正男一见也不甘落后,都要把车骑进来,我一见闹剧马上又要开演,而且声势浩大,这车一骑动整个楼都听得见,连忙制止:“别拿进来,就在外边!”一面把双双的车送出去,几个小东西不乐意了,非要在这里骑不可,我耐心跟他们讲道理:“嘘!认识楼下的周叔叔不?”小家伙一齐点头:“认识”我继续说:“他住楼下,正在睡午觉,如果你们骑车会吵醒他的,他会生气,知道吗?”几个人停住了手,雪茹马上伸出手指“嘘。我爸爸也在睡觉,别闹!”雪茹挺懂事地一答腔,那两个也跟着“哦”了一声。看来,这个道理他们明白,我松了一口气。可几个小人并没有离开的意思,车是不骑了,又玩开了其他的花样——捉迷藏,无奈的合起书看着他们钻床爬凳拖东西,我的这书是无论如何都看不清净了!略略一思考,我哄他们:“阿姨也要午睡了,你们下午再来玩,好吗?”他们倒是很开通地出去了,放弃了满目灿烂的阳光我关起门来继续看书。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把这件事情忘记了,开了门去厕所,经过正男家的门口,他一见到我就问:“阿姨,你起来了啊?”雪茹也在那里拼积木,闻声都停手拿眼睛望住我。我一怔,方才想起骗他们的话,含糊地“啊”了一声匆匆过去。回来,他俩仍然站在门边,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我知道他们在等我兑现“你们下午再来玩”的诺言,可是这个下午我已经另作了安排,并没有和他们玩的打算,当时不过是随口说了一句,他们还太小,不懂得大人有时是很虚伪的。他们的父母在旁边,看情形已知道我是在哄孩子,都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只有他们,还天真地仰着小脸无限信赖地望着我。我一时有些又羞又恼,脸烫心跳,胡乱应了几句,逃也似地回到了屋里。
其实,小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知,他们有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道理,他们的稚趣让人忍俊不禁,率真又常常使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们尴尬乃至汗颜。好感谢我的这些小邻居们,不仅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也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成人陋习,因此时时反省,才能使自己在内心保留一份永远的纯真。
几个小不点儿也爱到我屋里玩,若是一个还好,有时几个一起来,那就等于免费观赏一出出哪吒闹海、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喜剧。
一天中午,我正在厨房做饭,就听得外面一片乱哄哄的声音,两岁多的雪茹尖声大叫:“阿姨!阿姨!”急忙跑出去一看,客厅里一片狼籍:动物拼图的杯垫扔的满地都是,雪茹正在跟岁数比她小个头比她大的在正男抢小板凳——一脸憨态的正男坐在板凳上,两只小脚踩着茶几边,手使劲地扳住茶几,不让雪茹;三岁的双双则整个儿趴在茶几的玻璃上着镜子,吐舌头挤眼睛的自得其乐,玻璃上满是手印和口水;四岁的东东在旁边看着,一付隔岸观火的神情,见到我就告状:“他们不乖,我乖!”我又好气又好笑,十万火急地冲回厨房把火关了,再出来叫住雪茹,把她放在另外一个凳子上,又把双双从茶几上抱下来,然后问他们:“听歌好不好?”小家伙齐声回答“好!”。“那就不要乱动喽,不然就不让你们再来了,知不知道?”几个脑袋乱点着,我拿了一盘音乐放响,小家伙这才和着节拍唱着老老实实地坐下来。
类似的情景时不时的就要来那么一回。
当然,也有比较安静的时候,一般是说话,比如这是什么,干什么的,那在做什么之类,我总是尽量把话说清楚,让他们了解或理解。几个孩子中,东东最为持重,最有主见,也是跟我说话最多的一个。
不过说话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一次,我和邻居家上小学的赵成一前一后的回来,东东在走廊看见了问我:“阿姨,你去接他的呀?”我一边走一边回答:“不是,我们在楼梯碰见的”。“碰见?”他脑袋一歪:“我也碰见你的”眼睛亮晶晶的望着我。“对”我边开门边回答,心想这小家伙还会活学活用呢,正要点头,他又接了一句:“中午在你屋里”。哎哟我的天这小家伙说的话特逗人,我哈哈大笑进了门,看着他困惑的样子,我止住笑跟他解释:“你在我屋里叫看见我,不叫碰见,我们在外边才是碰见……”他一昂头:“就是碰见,我碰见你了。”他坚持己见,双眼盯牢了我不妥协的样子。我想对他说碰见是一种偶然,他进我的屋里里看见我是必然,这两个词在使用范围、内涵、语境等方面有差别。可是这样一来就又要给他解释什么是偶然,什么是必然……别说他,我自己都觉得绕来绕去的说不清楚,何况是孩子。转念一想,对他来说,没有预约的见面——他在我屋里“看见”或是“碰见”我,意义都是一样的,只好含混地说:“嗯,也可以这样说吧。”东东满意地点点头走开了。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想出该怎样回答才能把这件事情说清楚。
有个周末天气很好,我做完了事情,就在门边坐着看书,午后的太阳晒在身上很是惬意,好景不长,一会儿双双、雪茹、正男就一人一辆儿童车轰隆轰隆的呼啸而来,到了我面前停住和我说了几句话,双双就把儿童车一把提了进来,准备在挖我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施展车技,雪茹、正男一见也不甘落后,都要把车骑进来,我一见闹剧马上又要开演,而且声势浩大,这车一骑动整个楼都听得见,连忙制止:“别拿进来,就在外边!”一面把双双的车送出去,几个小东西不乐意了,非要在这里骑不可,我耐心跟他们讲道理:“嘘!认识楼下的周叔叔不?”小家伙一齐点头:“认识”我继续说:“他住楼下,正在睡午觉,如果你们骑车会吵醒他的,他会生气,知道吗?”几个人停住了手,雪茹马上伸出手指“嘘。我爸爸也在睡觉,别闹!”雪茹挺懂事地一答腔,那两个也跟着“哦”了一声。看来,这个道理他们明白,我松了一口气。可几个小人并没有离开的意思,车是不骑了,又玩开了其他的花样——捉迷藏,无奈的合起书看着他们钻床爬凳拖东西,我的这书是无论如何都看不清净了!略略一思考,我哄他们:“阿姨也要午睡了,你们下午再来玩,好吗?”他们倒是很开通地出去了,放弃了满目灿烂的阳光我关起门来继续看书。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把这件事情忘记了,开了门去厕所,经过正男家的门口,他一见到我就问:“阿姨,你起来了啊?”雪茹也在那里拼积木,闻声都停手拿眼睛望住我。我一怔,方才想起骗他们的话,含糊地“啊”了一声匆匆过去。回来,他俩仍然站在门边,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我知道他们在等我兑现“你们下午再来玩”的诺言,可是这个下午我已经另作了安排,并没有和他们玩的打算,当时不过是随口说了一句,他们还太小,不懂得大人有时是很虚伪的。他们的父母在旁边,看情形已知道我是在哄孩子,都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只有他们,还天真地仰着小脸无限信赖地望着我。我一时有些又羞又恼,脸烫心跳,胡乱应了几句,逃也似地回到了屋里。
其实,小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知,他们有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道理,他们的稚趣让人忍俊不禁,率真又常常使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们尴尬乃至汗颜。好感谢我的这些小邻居们,不仅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也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成人陋习,因此时时反省,才能使自己在内心保留一份永远的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