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们让我感动
身处一个外人看来不错的单位,从事一份外人看来轻闲的工作,承担一份外人看来不大的责任,拿着一份外人看来丰厚的俸禄。头顶仿^***罩着许许多多的光环,在外人的眼里,我们无所不能。“见识世界的机会多”和“富有挑战性”。吃香的、喝辣的,生活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幸福的光芒。可是在挑灯苦练的后面,又有多少的失落和无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和感受。“精神紧张压力大”和“生活不规律”谁又能同情。在大多数的同行纷纷理智地改行后,我还在用自己的良知苦苦支撑,支撑一个美丽的谎言,支撑一个完美的回忆,支撑一个历史的定格。有时候说自己是一个文字工作者,感到有点惭愧。充其量只能说是一个“写手”。然而,作为一名企业的写手,除去很真实地记录矿山的发展之外,还能作什么呢?
有好多人在酒足饭饱后问我:写手的生活像复印机复印出来的一般,是什么样的魔力驱使你继续下去的呢?是利益的驱动,还是名声的诱惑?多少个夜晚,放下手中的笔,关掉台灯,一个人躺在床上也在反复想着这样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啊?是什么呢?看看自己每月的工资刚够满足肚皮的需求,连精神文化的需求都需要靠裤带来完成,自己觉得有点可笑。只是在“文人不爱钱,武士不怕死”,阿Q式的自己安慰一下。想想企业的辉煌的历史、看看自己采访过的普通的职工,想想矿工的执着和无私奉献,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我没有通天的本领,不可能给职工一下子就谋个福利啊什么的。除了用自己的良知和深情为他们呐喊外,别无所能。
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先进单位。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火种刚开始在神州大地还是星星之火的时候,1938年,朱德总司令就派康克清同志来到了我们矿山,给矿山带来了革命的火种,给矿工带来了革命的信息,也给矿山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深受压迫的矿工响应号召,积极投身革命运动,成立了潞安第一个党支部,有了自己的领导的核心力量。1945年8月18日,英雄的矿工配合当地的八路军地方武装举行武装起义,胜利解放了矿山。这次战斗打响了晋东南地区向敌伪全面反攻的第一枪,是上党地区收复日伪占领地的第一个漂亮仗。成为我党我军接管的第一个煤矿。在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解放战争期间,石圪节提出一吨煤炭,一发炮弹,多出煤炭,支援前线的响亮口号。为全国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石圪节发扬艰苦奋斗的石圪节精神,经过几次大的技术改造,把一个年产万吨的小煤窑建设成了最高年产15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并连续多年在煤炭战线取得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机构最精干的突出成绩,被周恩来总理树立为全国工交战线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之一。1963年7月2日,周总理接见了石圪节煤矿老矿长许传珩,并且提笔将原来名字中的川字改为传字,并嘱咐他让勤俭矿风代代传下去。石圪节精神成为当时时代的主流。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石圪节矿积极响应原煤炭部建设现代化矿井的号召,主动请战,自力更生,挖潜改造,依靠科技进步,率先在全国建成了现代化样板矿井。1990年7月,******、李鹏等11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石圪节题词,号召全国学习石圪节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精神。1991年七一前夕,******、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石圪节矿风报告团全体成员,勉励石圪节人再立新功。石圪节精神鼓励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铸就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每当我有一丝懈怠,刚想偷懒的时候,历史的目光好象透露出刺人的光芒,将我懒散的神经再一次绷紧。不让历史在自己的手中流失,我感到历史的责任和现实的重要。我又拿起了笔,把矿山日新月异的变化定格为历史的地位。
在与矿工相处的时候,总有一种力量让我心怀希望,总有一种精神让我感动落泪。为勤俭矿风增光添彩的老劳模郝晓明。郝晓明从进矿那天就把一点一滴的精力、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中。他家住离矿区较远的农村,妻子身体不好,经常卧床、住院,他陪妻子看病、照顾老少一家人的生活,都是采取跟同事倒班的办法,从不因为自己家的事耽误工作。郝晓明小伤小病从没歇过班,每天提前半小时上岗,推迟半小时下班,每月还要坚持做5个义务工,他年年月月出满勤、天天班班干满点。连续几十年的元旦、春节都是在井下度过的,即使在“文革”时期,他也没缺过一天勤,仅1966年至1978年期间,他就上了4519个班,12年干了17年的工作量。
郝晓明心里只有国家利益,从来没有自己。1977年5月28日,正在移动的一根60公斤重的金属支柱忽然倒了下来,恰好砸在正紧张工作着的郝晓明腿上。他倒在地上,疼得汗珠直往下掉。同志们见他受了伤,都要送他出井去医院,他怕耽误出煤,让大家继续干活,自己拄着棍子向井口一步步挪,从工作面到井口共3公里,他竟“走”了一个半小时。他到医院拍出的X光片把医生都惊呆了:“左腿胫骨、腓骨骨折。”人们简直不敢想像,他是怎样从工作面挪到井口的!
艰苦奋斗是石圪节煤矿的优良传统。郝晓明就是勤俭节约的模范。钻头秃了他磨一磨再接着用,钻杆弯了,锤直了再使,安全帽破了,用废炮线编补好继续戴。他抽空下到老塘中,把丢在那里的栓帽、楔子、废木料、旧金属零件都捡起来,尽可能地回收利用。有一天快交班时,他数来数去少了一个锚栓垫,直到接班的人来了也没找到,他坚持在煤堆里翻来翻去地找,累得满头大汗。有的同事劝他:“算了吧!一个锚栓垫不值几个钱。”他却仍不罢休,一直翻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把锚栓垫找了出来。他认为,国家财产一点一滴也不能浪费。正如1977年全国煤炭劳模群英会对他的评价:“他30多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克勤克俭,为石圪节煤矿的勤俭矿风增添了光彩。”
郝晓明曾任山西省潞安矿务局石圪节煤矿采煤工。1977、1978、1982年3次被山西省政府评为省劳动模范,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是一种奉献、是一种付出。
想想老劳模的事迹,看看自己的微不足道的付出,我感到有点脸红,也从心底爆发出了一种能量,一种核子量变的能量。
有一种社会状态叫和谐。团结互助,勇于奉献,生活富足,社会安定是五千年来所有中国人的梦想。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时代在召唤每个人献出你的爱心,伸出你火热的双手,去为这个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精神,让人在惊叹中感受力量的强壮。石圪节采煤工人屈天富以郝晓明为榜样,扎根井下第一线。1973年,在一次井下意外事故中,肚子破得肠子都流了出来,工人们用饭盒捂住伤口将他抬上井,经多次抢救才脱了险。伤势好转后,他不顾亲友的劝告,又重返采煤第一线。他先后做了三次大手术,伤口几乎每年都要发炎几次。每次发炎,带煤的脓水就要流出来。除了做手术外,他总是设法瞒着家人和同志们,忍着坚持下井。就这样,屈天富带着肚子上一尺长的刀口和能放进拳头的伤疤一直在采煤队干了15年。并领导综采二队连续四年突破百万吨,被评为全国煤炭战线的劳动模范。这是一种圣洁的,如砥柱的精神!
在他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的矿工兄弟却做出了。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一点不过分。他们战胜自然的力量成为我生活的支柱。
有一种精神叫执着。全国第一位安全志愿者宋卫国,他十六年如一日自费义务坚持进行安全宣传。他十六年间义务进行了近五百场声泪俱下、感人至深的事故案例宣讲,自费前往二百余个事故现场进行事故成因理论调研和安全宣传。自掏腰包四万余元印制了安全生产、家居安全、学生安全和消防安全等二十余种不同类别的安全宣传单、安全资料和安全展示牌。就像在获得“感动中国的矿工十大杰出人物”时的颁奖辞所言:他是一位孤独的远行者,不计遥远,不计贫穷,不计崎岖,不计冷眼,令人尊敬地进行着一个人的长征,有点像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让我们祝福他身体健康,一路平安!也祝福他能像阿甘一样有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和他一起前行,只为一个目标---构建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家园。
他十六年如一日、牺牲公休日和节假日常年自费坚持深入工矿企业、街道社区进行散发安全宣传单、播放安全知识、宣讲安全事故案例等一系列的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十六年的安全志愿宣传使百万的职工群众受到了安全教育,他就是石圪节矿工——宋卫国。
宋卫国的家中只有一台旧的21寸电视机、旧沙发和四处漏风的破旧铁皮阳台,简陋的家与周围邻居豪华居室形成了鲜明对比。妻子女儿催促他已经两年时间的电脑至今也没有买回家,而安全宣传单他却印了一批又一批。因为长年的自费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和由此导致的贫困家境使他不得不在妻子的责骂和埋怨声中忍气吞声地生活着。
十六年间,宋卫国利用平时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忍受着家人的数落和亲戚朋友的责备,义务反顾地自费跑遍了克拉玛依友谊馆12。8重特大火灾事故现场、黄河临猗9。23特大沉船事故现场、河南大平煤矿10。20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现场、陕西陈家山煤矿11。20特大矿难现场、沁源11。14特大学生交通事故现场等近200起事故现场。每次出行前,他都要带上几个馒头以便在路上用白开水充饥,有一些事故现场地处偏远、无交通车辆,他便租上一辆破旧自行车或步行数十华里前往。由于很多时候在寒冷的天气下搭乘摩托车、机动三轮车等交通工具去事故现场,宋卫国患上了腿部关节炎的风湿病,至今膝关节疼痛仍在折磨着他。因为尽最大限能节省费用,他经常是饿着肚子赶路,饥一顿饱一顿和冬天沾冷水吃干馍的状况使他过早地患上了胃病,家里人埋怨他无钱治病却有钱搞安全宣传。有一次在朔州细水煤矿事故的矿工居住地对数十名农民矿工进行安全宣讲过程中,他饿得晕倒在了尚未撤走的农民矿工棚舍中。
“为人们多做一些有益的安全宣传,将的人从危险的事故边缘拉回来,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我也要坚持把它做下去,我这一辈子就算没有白活”。一句普通的话折射出了宋卫国平凡中的伟大。
近年来,我国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全志愿服务领域人才近乎空白,而宋卫国十六年来凭着一股坚韧的毅力孤独一人进行安全志愿者宣传,他为我国的安全生产奉献出了青春的光热。他盼望全社会能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民间的安全志愿者投入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中,共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贡献力量。
虽然傻子、脑袋进水了、想出名、神经病等嘲讽消磨了宋卫国十六年青春时光,但他至今仍无怨无悔。他虽然是石圪节的一名普通矿工,但他十多年的安全志愿者行为却令人敬佩。受尽责难嘲笑并默默义务躬耕于安全生产事业十六年的他无愧于自己的人生,他是一名能够感动人民的矿工安全志愿者。
想想他们,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除了手中一支快要颓废的笔和一颗火热的为矿工跳动的心,还有什么?
有好多人在酒足饭饱后问我:写手的生活像复印机复印出来的一般,是什么样的魔力驱使你继续下去的呢?是利益的驱动,还是名声的诱惑?多少个夜晚,放下手中的笔,关掉台灯,一个人躺在床上也在反复想着这样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啊?是什么呢?看看自己每月的工资刚够满足肚皮的需求,连精神文化的需求都需要靠裤带来完成,自己觉得有点可笑。只是在“文人不爱钱,武士不怕死”,阿Q式的自己安慰一下。想想企业的辉煌的历史、看看自己采访过的普通的职工,想想矿工的执着和无私奉献,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我没有通天的本领,不可能给职工一下子就谋个福利啊什么的。除了用自己的良知和深情为他们呐喊外,别无所能。
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先进单位。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火种刚开始在神州大地还是星星之火的时候,1938年,朱德总司令就派康克清同志来到了我们矿山,给矿山带来了革命的火种,给矿工带来了革命的信息,也给矿山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深受压迫的矿工响应号召,积极投身革命运动,成立了潞安第一个党支部,有了自己的领导的核心力量。1945年8月18日,英雄的矿工配合当地的八路军地方武装举行武装起义,胜利解放了矿山。这次战斗打响了晋东南地区向敌伪全面反攻的第一枪,是上党地区收复日伪占领地的第一个漂亮仗。成为我党我军接管的第一个煤矿。在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解放战争期间,石圪节提出一吨煤炭,一发炮弹,多出煤炭,支援前线的响亮口号。为全国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石圪节发扬艰苦奋斗的石圪节精神,经过几次大的技术改造,把一个年产万吨的小煤窑建设成了最高年产15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并连续多年在煤炭战线取得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机构最精干的突出成绩,被周恩来总理树立为全国工交战线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之一。1963年7月2日,周总理接见了石圪节煤矿老矿长许传珩,并且提笔将原来名字中的川字改为传字,并嘱咐他让勤俭矿风代代传下去。石圪节精神成为当时时代的主流。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石圪节矿积极响应原煤炭部建设现代化矿井的号召,主动请战,自力更生,挖潜改造,依靠科技进步,率先在全国建成了现代化样板矿井。1990年7月,******、李鹏等11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石圪节题词,号召全国学习石圪节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精神。1991年七一前夕,******、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石圪节矿风报告团全体成员,勉励石圪节人再立新功。石圪节精神鼓励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铸就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每当我有一丝懈怠,刚想偷懒的时候,历史的目光好象透露出刺人的光芒,将我懒散的神经再一次绷紧。不让历史在自己的手中流失,我感到历史的责任和现实的重要。我又拿起了笔,把矿山日新月异的变化定格为历史的地位。
在与矿工相处的时候,总有一种力量让我心怀希望,总有一种精神让我感动落泪。为勤俭矿风增光添彩的老劳模郝晓明。郝晓明从进矿那天就把一点一滴的精力、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中。他家住离矿区较远的农村,妻子身体不好,经常卧床、住院,他陪妻子看病、照顾老少一家人的生活,都是采取跟同事倒班的办法,从不因为自己家的事耽误工作。郝晓明小伤小病从没歇过班,每天提前半小时上岗,推迟半小时下班,每月还要坚持做5个义务工,他年年月月出满勤、天天班班干满点。连续几十年的元旦、春节都是在井下度过的,即使在“文革”时期,他也没缺过一天勤,仅1966年至1978年期间,他就上了4519个班,12年干了17年的工作量。
郝晓明心里只有国家利益,从来没有自己。1977年5月28日,正在移动的一根60公斤重的金属支柱忽然倒了下来,恰好砸在正紧张工作着的郝晓明腿上。他倒在地上,疼得汗珠直往下掉。同志们见他受了伤,都要送他出井去医院,他怕耽误出煤,让大家继续干活,自己拄着棍子向井口一步步挪,从工作面到井口共3公里,他竟“走”了一个半小时。他到医院拍出的X光片把医生都惊呆了:“左腿胫骨、腓骨骨折。”人们简直不敢想像,他是怎样从工作面挪到井口的!
艰苦奋斗是石圪节煤矿的优良传统。郝晓明就是勤俭节约的模范。钻头秃了他磨一磨再接着用,钻杆弯了,锤直了再使,安全帽破了,用废炮线编补好继续戴。他抽空下到老塘中,把丢在那里的栓帽、楔子、废木料、旧金属零件都捡起来,尽可能地回收利用。有一天快交班时,他数来数去少了一个锚栓垫,直到接班的人来了也没找到,他坚持在煤堆里翻来翻去地找,累得满头大汗。有的同事劝他:“算了吧!一个锚栓垫不值几个钱。”他却仍不罢休,一直翻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把锚栓垫找了出来。他认为,国家财产一点一滴也不能浪费。正如1977年全国煤炭劳模群英会对他的评价:“他30多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克勤克俭,为石圪节煤矿的勤俭矿风增添了光彩。”
郝晓明曾任山西省潞安矿务局石圪节煤矿采煤工。1977、1978、1982年3次被山西省政府评为省劳动模范,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是一种奉献、是一种付出。
想想老劳模的事迹,看看自己的微不足道的付出,我感到有点脸红,也从心底爆发出了一种能量,一种核子量变的能量。
有一种社会状态叫和谐。团结互助,勇于奉献,生活富足,社会安定是五千年来所有中国人的梦想。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时代在召唤每个人献出你的爱心,伸出你火热的双手,去为这个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精神,让人在惊叹中感受力量的强壮。石圪节采煤工人屈天富以郝晓明为榜样,扎根井下第一线。1973年,在一次井下意外事故中,肚子破得肠子都流了出来,工人们用饭盒捂住伤口将他抬上井,经多次抢救才脱了险。伤势好转后,他不顾亲友的劝告,又重返采煤第一线。他先后做了三次大手术,伤口几乎每年都要发炎几次。每次发炎,带煤的脓水就要流出来。除了做手术外,他总是设法瞒着家人和同志们,忍着坚持下井。就这样,屈天富带着肚子上一尺长的刀口和能放进拳头的伤疤一直在采煤队干了15年。并领导综采二队连续四年突破百万吨,被评为全国煤炭战线的劳动模范。这是一种圣洁的,如砥柱的精神!
在他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的矿工兄弟却做出了。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一点不过分。他们战胜自然的力量成为我生活的支柱。
有一种精神叫执着。全国第一位安全志愿者宋卫国,他十六年如一日自费义务坚持进行安全宣传。他十六年间义务进行了近五百场声泪俱下、感人至深的事故案例宣讲,自费前往二百余个事故现场进行事故成因理论调研和安全宣传。自掏腰包四万余元印制了安全生产、家居安全、学生安全和消防安全等二十余种不同类别的安全宣传单、安全资料和安全展示牌。就像在获得“感动中国的矿工十大杰出人物”时的颁奖辞所言:他是一位孤独的远行者,不计遥远,不计贫穷,不计崎岖,不计冷眼,令人尊敬地进行着一个人的长征,有点像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让我们祝福他身体健康,一路平安!也祝福他能像阿甘一样有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和他一起前行,只为一个目标---构建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家园。
他十六年如一日、牺牲公休日和节假日常年自费坚持深入工矿企业、街道社区进行散发安全宣传单、播放安全知识、宣讲安全事故案例等一系列的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十六年的安全志愿宣传使百万的职工群众受到了安全教育,他就是石圪节矿工——宋卫国。
宋卫国的家中只有一台旧的21寸电视机、旧沙发和四处漏风的破旧铁皮阳台,简陋的家与周围邻居豪华居室形成了鲜明对比。妻子女儿催促他已经两年时间的电脑至今也没有买回家,而安全宣传单他却印了一批又一批。因为长年的自费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和由此导致的贫困家境使他不得不在妻子的责骂和埋怨声中忍气吞声地生活着。
十六年间,宋卫国利用平时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忍受着家人的数落和亲戚朋友的责备,义务反顾地自费跑遍了克拉玛依友谊馆12。8重特大火灾事故现场、黄河临猗9。23特大沉船事故现场、河南大平煤矿10。20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现场、陕西陈家山煤矿11。20特大矿难现场、沁源11。14特大学生交通事故现场等近200起事故现场。每次出行前,他都要带上几个馒头以便在路上用白开水充饥,有一些事故现场地处偏远、无交通车辆,他便租上一辆破旧自行车或步行数十华里前往。由于很多时候在寒冷的天气下搭乘摩托车、机动三轮车等交通工具去事故现场,宋卫国患上了腿部关节炎的风湿病,至今膝关节疼痛仍在折磨着他。因为尽最大限能节省费用,他经常是饿着肚子赶路,饥一顿饱一顿和冬天沾冷水吃干馍的状况使他过早地患上了胃病,家里人埋怨他无钱治病却有钱搞安全宣传。有一次在朔州细水煤矿事故的矿工居住地对数十名农民矿工进行安全宣讲过程中,他饿得晕倒在了尚未撤走的农民矿工棚舍中。
“为人们多做一些有益的安全宣传,将的人从危险的事故边缘拉回来,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我也要坚持把它做下去,我这一辈子就算没有白活”。一句普通的话折射出了宋卫国平凡中的伟大。
近年来,我国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全志愿服务领域人才近乎空白,而宋卫国十六年来凭着一股坚韧的毅力孤独一人进行安全志愿者宣传,他为我国的安全生产奉献出了青春的光热。他盼望全社会能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民间的安全志愿者投入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中,共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贡献力量。
虽然傻子、脑袋进水了、想出名、神经病等嘲讽消磨了宋卫国十六年青春时光,但他至今仍无怨无悔。他虽然是石圪节的一名普通矿工,但他十多年的安全志愿者行为却令人敬佩。受尽责难嘲笑并默默义务躬耕于安全生产事业十六年的他无愧于自己的人生,他是一名能够感动人民的矿工安全志愿者。
想想他们,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除了手中一支快要颓废的笔和一颗火热的为矿工跳动的心,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