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双坑村访贫问苦
一
常常感到,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膨胀的社会里,自己是多么的贫困与苦难。我的性格和我做人的原则似乎也早已决定了我此生的清贫。
有时候,挺无奈。有时候,又觉得不愁吃不愁穿还经常有音乐听有书读,便就心安理得,也挺安然。
二
根据市里统一部署,凡科级以上干部都要“扶贫帮扶结对”,我也在其列。我们系统结对对象是莲都区丽新畲族乡的双坑村。
这是一个交通相对闭塞经济欠发达的小山村。整个村庄有8个自然村,分散错落,最小的自然村只有七八户人家。据了解,其人均收入低于1400元的农户竟达25户之多。
就是这样的小山村,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双坑,是一个革命老区。
三
2010年的11月8日,立冬。这一天,我参加了市文广出版局组织的去双坑村的访贫问苦、扶贫帮困活动。
我们属于第六组,组长是局党委委员柳欣荣先生,成员有局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周永和先生、局新闻出版处处长陈荣根先生和我。
一行人上午九时从市区驱车前往,大约在一小时之后到达了双坑村杉树坑自然村外沿路口。
我们这一组结对的是该村的五户人家,三户在极为偏僻的山后自然村,两户在杉树坑自然村。
四
首先要去的是山后自然村。双坑村党支部书记赵有好在路口等候并陪伴我们一同上山。山后不通公路,我们是沿了一条坎坎洼洼的黄泥土路上山的。边爬行,边听赵支书介绍着双坑的情况。用了近40分钟的时间,终于抵达目的地。
第一户人家是钟炳英家庭,他们夫妇俩住在一幢还算宽敞却显破败的泥土房里。都是50多岁的人了,平时以种田或少许水果过活,儿女出外打工,生活很是艰难。妻子患有精神病,长年服药。主人告诉我们,她这毛病已有20多年,20多年来虽一直用药但依然时常复发,并未见得有所好转,早些年他也曾想外出打工,而一想起病妻就不忍心独自而去,后来也就死了出外讨生活的这条心。
第二户人家是罗陈满家庭,也是老夫老妻两个人。男的79,女的80岁。当柳委员说明来意并为老人送上慰问金的时候,只见罗陈满老人老泪纵横,连呼“毛主席好”、“共产党好”。这一刻,我的心就仿^***被一种什么强烈地触动。多么纯朴而善良的百姓呀。
第三户人家是罗吉伟家庭,三口之家,人均收入1450元。30出头的罗吉伟初中毕业,有几个文化,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前些年他曾外出打工,后来从云南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就一直留在家里,在自家承包的十余亩山地里种些毛竹种些水果。他告诉我们,打工就眼前来看是能多赚几个钱,如要真正的脱贫致富,还得从长远着想,还要在村里发展自己的农业。小罗现已引进品种在自家的山地种上了一定规模的水果,如果不出意外,过上一两年,付出的也应该有所收获了。我们还是能从罗吉伟的言谈中感受到了一丝穷乡僻壤的希望。
告别山后自然村,我们下山。途中,柳委员万般感慨:“要致富,还是要先修路”。
五
下山后,一行人直接去了杉树坑自然村。村民主任江王法的家就在这儿。江主任去乡里办事了,不在。
支书赵有好继续领着我们去了另外的两户人家——潘土申老人家与何德水家。潘土申家庭同样是上了年纪的两位老人,人均收入仅仅1250元。而何德水是一个50岁的单身汉,老实巴交,由于贫困至今未能娶上老婆,与老父亲生活在一起。在村干部的关心和帮助下,现在也开始了自己的种植。周永和书记要他勤劳脱贫,争取早一日讨上媳妇。
六
走访了山后与杉树坑的五户人家,我们应赵有好的邀请,去了距离杉树坑三里地的朱脚岭。在他家后,与莲都政法委丁书记一行不期而遇。
村支书赵有好,44岁,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这些年为村里的经济发展,为村民的脱贫致富,忙上忙下,颇得村人爱戴。前不久,市委楼阳生书记还专程来到双坑,访贫问苦送温暖,给了村里的干部和群众很大的鼓舞。客厅里就悬挂着几张放大的像片,是村干部和赵有好一家人与市委书记的合影。
看上去,支书家的生活条件不是太好。他老妈对我说,有好这孩子自从当上了村支书,没日没夜,将一颗心都放在了村里的事上,家里的就全靠他媳妇了。有好有两个小孩,大的在西安上大学,小的还在读小学。听老大娘娓娓道来,我知道了作为一个贫困村的干部是多么的不容易。同时我也发现,赵有好家是多么和睦多么相亲相爱的一个家。
是在支书家用的午餐。村主任江王法也从乡里匆匆赶了来。他们的热情,让我的心突然就萌生出一片隐隐的苦痛来。
七
双坑村山好,水好,此时此刻,我却全然没有了那一份钟情于山水的美好情怀。
冬天的寒意,一丝丝,浮漫着。
我长期生活在灯红酒绿五彩斑斓的都市之中,很少下到农村,尤其是像双坑这样相对贫困的村子。对于农民的疾苦,对于农民的思想,都缺乏一种更深层次的了解。
我们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抱怨着自己的清贫与社会的不公,哀叹时运不济。你又怎么能够想到还有那么多的乡村百姓仍然在为自己的温饱而拼命抗争?惭愧啊。
同样生活在一片蓝天下,同样是芸芸众生的一员,面对他们,面对我们的父老兄弟,我们的生活不是“天堂”又是什么?
我们应该常常怀抱感恩之心。
八
握手话别之际,我留下了村支书赵有好的电话,同时也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了他。
我说,我走了,但是我一定还会再来。
常常感到,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膨胀的社会里,自己是多么的贫困与苦难。我的性格和我做人的原则似乎也早已决定了我此生的清贫。
有时候,挺无奈。有时候,又觉得不愁吃不愁穿还经常有音乐听有书读,便就心安理得,也挺安然。
二
根据市里统一部署,凡科级以上干部都要“扶贫帮扶结对”,我也在其列。我们系统结对对象是莲都区丽新畲族乡的双坑村。
这是一个交通相对闭塞经济欠发达的小山村。整个村庄有8个自然村,分散错落,最小的自然村只有七八户人家。据了解,其人均收入低于1400元的农户竟达25户之多。
就是这样的小山村,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双坑,是一个革命老区。
三
2010年的11月8日,立冬。这一天,我参加了市文广出版局组织的去双坑村的访贫问苦、扶贫帮困活动。
我们属于第六组,组长是局党委委员柳欣荣先生,成员有局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周永和先生、局新闻出版处处长陈荣根先生和我。
一行人上午九时从市区驱车前往,大约在一小时之后到达了双坑村杉树坑自然村外沿路口。
我们这一组结对的是该村的五户人家,三户在极为偏僻的山后自然村,两户在杉树坑自然村。
四
首先要去的是山后自然村。双坑村党支部书记赵有好在路口等候并陪伴我们一同上山。山后不通公路,我们是沿了一条坎坎洼洼的黄泥土路上山的。边爬行,边听赵支书介绍着双坑的情况。用了近40分钟的时间,终于抵达目的地。
第一户人家是钟炳英家庭,他们夫妇俩住在一幢还算宽敞却显破败的泥土房里。都是50多岁的人了,平时以种田或少许水果过活,儿女出外打工,生活很是艰难。妻子患有精神病,长年服药。主人告诉我们,她这毛病已有20多年,20多年来虽一直用药但依然时常复发,并未见得有所好转,早些年他也曾想外出打工,而一想起病妻就不忍心独自而去,后来也就死了出外讨生活的这条心。
第二户人家是罗陈满家庭,也是老夫老妻两个人。男的79,女的80岁。当柳委员说明来意并为老人送上慰问金的时候,只见罗陈满老人老泪纵横,连呼“毛主席好”、“共产党好”。这一刻,我的心就仿^***被一种什么强烈地触动。多么纯朴而善良的百姓呀。
第三户人家是罗吉伟家庭,三口之家,人均收入1450元。30出头的罗吉伟初中毕业,有几个文化,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前些年他曾外出打工,后来从云南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就一直留在家里,在自家承包的十余亩山地里种些毛竹种些水果。他告诉我们,打工就眼前来看是能多赚几个钱,如要真正的脱贫致富,还得从长远着想,还要在村里发展自己的农业。小罗现已引进品种在自家的山地种上了一定规模的水果,如果不出意外,过上一两年,付出的也应该有所收获了。我们还是能从罗吉伟的言谈中感受到了一丝穷乡僻壤的希望。
告别山后自然村,我们下山。途中,柳委员万般感慨:“要致富,还是要先修路”。
五
下山后,一行人直接去了杉树坑自然村。村民主任江王法的家就在这儿。江主任去乡里办事了,不在。
支书赵有好继续领着我们去了另外的两户人家——潘土申老人家与何德水家。潘土申家庭同样是上了年纪的两位老人,人均收入仅仅1250元。而何德水是一个50岁的单身汉,老实巴交,由于贫困至今未能娶上老婆,与老父亲生活在一起。在村干部的关心和帮助下,现在也开始了自己的种植。周永和书记要他勤劳脱贫,争取早一日讨上媳妇。
六
走访了山后与杉树坑的五户人家,我们应赵有好的邀请,去了距离杉树坑三里地的朱脚岭。在他家后,与莲都政法委丁书记一行不期而遇。
村支书赵有好,44岁,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这些年为村里的经济发展,为村民的脱贫致富,忙上忙下,颇得村人爱戴。前不久,市委楼阳生书记还专程来到双坑,访贫问苦送温暖,给了村里的干部和群众很大的鼓舞。客厅里就悬挂着几张放大的像片,是村干部和赵有好一家人与市委书记的合影。
看上去,支书家的生活条件不是太好。他老妈对我说,有好这孩子自从当上了村支书,没日没夜,将一颗心都放在了村里的事上,家里的就全靠他媳妇了。有好有两个小孩,大的在西安上大学,小的还在读小学。听老大娘娓娓道来,我知道了作为一个贫困村的干部是多么的不容易。同时我也发现,赵有好家是多么和睦多么相亲相爱的一个家。
是在支书家用的午餐。村主任江王法也从乡里匆匆赶了来。他们的热情,让我的心突然就萌生出一片隐隐的苦痛来。
七
双坑村山好,水好,此时此刻,我却全然没有了那一份钟情于山水的美好情怀。
冬天的寒意,一丝丝,浮漫着。
我长期生活在灯红酒绿五彩斑斓的都市之中,很少下到农村,尤其是像双坑这样相对贫困的村子。对于农民的疾苦,对于农民的思想,都缺乏一种更深层次的了解。
我们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抱怨着自己的清贫与社会的不公,哀叹时运不济。你又怎么能够想到还有那么多的乡村百姓仍然在为自己的温饱而拼命抗争?惭愧啊。
同样生活在一片蓝天下,同样是芸芸众生的一员,面对他们,面对我们的父老兄弟,我们的生活不是“天堂”又是什么?
我们应该常常怀抱感恩之心。
八
握手话别之际,我留下了村支书赵有好的电话,同时也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了他。
我说,我走了,但是我一定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