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后悔的选择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选择,也许一次选择将决定一生的命运!
十六岁正是多梦的年龄。我十六岁那年正值初中毕业,虽考取了高中,但是上学的地方很远,要到山那边的县城里。在那个年代,山村人家大都是半年红茹半年粮,青黄不接的时候,日子过的很紧巴,要负担一个孩子上高中的学费,实在不容易。记得我还在上初中时,每期家里都要卖一头猪才够我的学杂费。妈妈每年都要喂养四、五头猪。那时也没有现在这些“猪快长”的饲料,猪吃的大都是些野草,粗糠之类的粗饲料;只有到了冬季,才能喂些人们吃剩了的萝卜叶、红茹藤、红茹根之类的饲料;唉!要是生不逢时,就是猪也活得很艰难啊!因此妈妈常常唠叨栏里的那些猪总不见长。我每次星期六回家时,总要到猪栏边去看看,盼着栏里那些畜牲们能快快地长起来;山里人家,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也只有牺牲了那些畜牲们的肉体,才能圆我们这些小孩子的学业梦!
那时候流行一句俗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实山村里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再者,山村里的孩子也聪明,只是家中不富裕,上不起学,很多人才也就被埋没了。就是家里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也只能供孩子们上个初中,就回到大山里去继承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事业,就这样一代传一代,一辈承一辈,祖祖辈辈都困在那大山里。
小时候,我常常望着对面的那座大山发呆,也常常看着那些弯弯的山路伤神。我曾听大人们说过,大山的那边就是县城,那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有汽车,有洋房,有电灯,有电话,还有……只是那山太高,隔断了我的视线,那弯弯的山路太长,拉大了山村与城里的距离。我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走出大山,去看看那山外的世界……
公历的元月,还是隆冬时节。寒假在家的我觉得索然无味,在那山村旮旯里又找不到生财之道,只好帮妈妈多准备些柴禾,以备来年开春多雨的季节之用。有一天,同村的阿田哥神秘兮兮地告诉我:“有个解放军到咱们村里来过,听说是某某军校的,来招收学员。”我想,当兵至少也要年满十八岁,我们还没到那个年龄,这大概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也就没往心上去。
过了好几天,我和父亲在收拾柴禾。区武装部长恰巧从咱们村路过,见了我们父子俩,便问我爸:“这是你儿子!”爸说:“是的。”“今年多大了?”“开春后就十六了。”“初中毕业了吗?”“毕业了。”“有个军校在我们区招生,知道吗?”“不知道。”“到区上去报个名吧,你儿子正符合上军校招生的条件。”
我一听,可高兴了,邀上阿田哥就往区公所跑。从村里到区公所不过两、三里路程,我们蹦蹦跳跳不一会儿就到了。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报名的最后一天,来区上报名的人还真不少,待我们报上名时,已排在第三百九十多位了。那些消息灵通的人在议论,军校在我们区只招收十名学员,那可真是百里挑选一、二啊!
百里挑一也好,千里选一也罢,我和阿田哥报了名,就压根儿没把这事放到心里去。也许当时我们都年小,正是那种“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纪,才没有那么多的世故的顾虑。回家的路上,我们依然兴高采烈。
又过了四、五天,区上通知我们去体检。那些医生左听听,右摸摸,还用些我们从来没见过的仪器又测又量,忙活了大半天,我和阿田哥都顺利地通过了;我对阿田哥说:“体检完了,咱们回去吧。”医生说:“不行,晚上还要抽血作化验,今晚就在这里住下了。”
经过初检,四百多人中就有三分之二的人被淘汰了。又过了一星期,进行复检,复检的程序比初检严格得多,好在我和阿田哥又顺利地通过了。经过复检就只有二十多个人合格了。这时,一个约三十来岁的解放军军官找我们逐个谈话,谈完了话又发一张表,要我们如实填写,尔后要我们回家等候消息。
后来我才知道,接下来的是更为严格的政审。嗨!因为招收的是特种兵学员嘛!那年头,要求祖宗三代政治可靠,根正苗红啊!好在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也没做过伤天害理之事,历史清白,祖上光荣,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军队,因此政审也就顺利地通过了。
有一天,区武装部长陪同那位解放军军官一道来我家,告诉我爸:“你的儿子被军校正式录取了,三天后到县里统一换发服装,就正式入伍了。” 同时被录取的还有阿田哥。 区武装部长说:“这是你们家的光荣,也是你们村的光荣,全区才录取十个人,你们村就占了两个。”本来就沉默寡言的父亲用哆嗦的手握着那位解放军军官的手,口里一连串地应答着一个字“好!好!”其他就什么也说不上来了。这一“特大的好消息”震动了山村,周围十村、八寨也几乎沸腾了,小弟特地跑到镇上买了一挂长长的鞭炮放了起来,左邻右舍的乡亲都来祝贺,那喜悦的情景,就象咱们山村里中了状元一样。
乡亲们都为我们被军校录取而高兴,唯独妈妈不高兴。晚饭后妈妈把我叫到里屋,她泪眼婆娑地对我说:“崽啊!你真的要去当兵吗?”我说:“妈,既然已经录取了,不去能行吗!”妈说:“你还年小,开春后才满十六岁,你一个人出去妈放心不下!”“妈,您就当儿子是到远一点的地方读书去了吧!”妈说:“到外地读书,再远一年也能回来好几趟;你这一走,妈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啊!你还是别去了噢!在家里,只要你能考上高中、大学,妈再苦再累也送你!”我握着妈妈那长满老茧的双手,眼泪却扑漱漱地掉下来了。这些年来,妈妈为了给我们筹措学费,她起早贪黑地打猪草、忙农活,风里来雨里去,忙了地里的活又忙家里,吃不好睡不香,甚至好几年都没见妈妈做过一件新衣服,总想给我们多凑点学费。无奈,圈里的那些猪总是“不争气”,越要用它换钱交学费的时候,它却越是不见长。由于妈妈过度劳累,落下了一身疾病,时常听她说肩膀痛。要是送我念完高中上大学,真不知道妈还要付出多少辛劳,还要养多少头猪才凑足我的学杂费啊!想到这里,我声音哽咽地对妈妈说:“妈,儿子已经长大了,您就放心地让我去闯吧,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是好是歹我都不会怪您。”
妈妈虽然不放心,但是,我们出发的那天,妈妈却显得很高兴。特地煮了很多鸡蛋,让我带在路上吃。接兵的那位解放军军官又来了,他自我介绍,他姓林,叫林道存。后来才知道,这位与杨沫小说《青春之歌》中的女主人公林道静只有一字之差,十分平易近人的军官,就是我们的区队长,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人,老家就在我后来分配去的那个部队的防区,深圳的梧桐山下。
一九※※年的三月六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我们身着崭新的军装,在家乡县城人民的夹道欢送下,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声中,我们登上了南去的列车,从此开始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军旅生涯!这正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大选择,这个选择,我一生都不后悔!如今当听到阎维文唱的《说句心里话》那首歌时,依然感到十分自豪,可不是吗!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
十六岁正是多梦的年龄。我十六岁那年正值初中毕业,虽考取了高中,但是上学的地方很远,要到山那边的县城里。在那个年代,山村人家大都是半年红茹半年粮,青黄不接的时候,日子过的很紧巴,要负担一个孩子上高中的学费,实在不容易。记得我还在上初中时,每期家里都要卖一头猪才够我的学杂费。妈妈每年都要喂养四、五头猪。那时也没有现在这些“猪快长”的饲料,猪吃的大都是些野草,粗糠之类的粗饲料;只有到了冬季,才能喂些人们吃剩了的萝卜叶、红茹藤、红茹根之类的饲料;唉!要是生不逢时,就是猪也活得很艰难啊!因此妈妈常常唠叨栏里的那些猪总不见长。我每次星期六回家时,总要到猪栏边去看看,盼着栏里那些畜牲们能快快地长起来;山里人家,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也只有牺牲了那些畜牲们的肉体,才能圆我们这些小孩子的学业梦!
那时候流行一句俗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实山村里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再者,山村里的孩子也聪明,只是家中不富裕,上不起学,很多人才也就被埋没了。就是家里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也只能供孩子们上个初中,就回到大山里去继承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事业,就这样一代传一代,一辈承一辈,祖祖辈辈都困在那大山里。
小时候,我常常望着对面的那座大山发呆,也常常看着那些弯弯的山路伤神。我曾听大人们说过,大山的那边就是县城,那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有汽车,有洋房,有电灯,有电话,还有……只是那山太高,隔断了我的视线,那弯弯的山路太长,拉大了山村与城里的距离。我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走出大山,去看看那山外的世界……
公历的元月,还是隆冬时节。寒假在家的我觉得索然无味,在那山村旮旯里又找不到生财之道,只好帮妈妈多准备些柴禾,以备来年开春多雨的季节之用。有一天,同村的阿田哥神秘兮兮地告诉我:“有个解放军到咱们村里来过,听说是某某军校的,来招收学员。”我想,当兵至少也要年满十八岁,我们还没到那个年龄,这大概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也就没往心上去。
过了好几天,我和父亲在收拾柴禾。区武装部长恰巧从咱们村路过,见了我们父子俩,便问我爸:“这是你儿子!”爸说:“是的。”“今年多大了?”“开春后就十六了。”“初中毕业了吗?”“毕业了。”“有个军校在我们区招生,知道吗?”“不知道。”“到区上去报个名吧,你儿子正符合上军校招生的条件。”
我一听,可高兴了,邀上阿田哥就往区公所跑。从村里到区公所不过两、三里路程,我们蹦蹦跳跳不一会儿就到了。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报名的最后一天,来区上报名的人还真不少,待我们报上名时,已排在第三百九十多位了。那些消息灵通的人在议论,军校在我们区只招收十名学员,那可真是百里挑选一、二啊!
百里挑一也好,千里选一也罢,我和阿田哥报了名,就压根儿没把这事放到心里去。也许当时我们都年小,正是那种“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纪,才没有那么多的世故的顾虑。回家的路上,我们依然兴高采烈。
又过了四、五天,区上通知我们去体检。那些医生左听听,右摸摸,还用些我们从来没见过的仪器又测又量,忙活了大半天,我和阿田哥都顺利地通过了;我对阿田哥说:“体检完了,咱们回去吧。”医生说:“不行,晚上还要抽血作化验,今晚就在这里住下了。”
经过初检,四百多人中就有三分之二的人被淘汰了。又过了一星期,进行复检,复检的程序比初检严格得多,好在我和阿田哥又顺利地通过了。经过复检就只有二十多个人合格了。这时,一个约三十来岁的解放军军官找我们逐个谈话,谈完了话又发一张表,要我们如实填写,尔后要我们回家等候消息。
后来我才知道,接下来的是更为严格的政审。嗨!因为招收的是特种兵学员嘛!那年头,要求祖宗三代政治可靠,根正苗红啊!好在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也没做过伤天害理之事,历史清白,祖上光荣,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军队,因此政审也就顺利地通过了。
有一天,区武装部长陪同那位解放军军官一道来我家,告诉我爸:“你的儿子被军校正式录取了,三天后到县里统一换发服装,就正式入伍了。” 同时被录取的还有阿田哥。 区武装部长说:“这是你们家的光荣,也是你们村的光荣,全区才录取十个人,你们村就占了两个。”本来就沉默寡言的父亲用哆嗦的手握着那位解放军军官的手,口里一连串地应答着一个字“好!好!”其他就什么也说不上来了。这一“特大的好消息”震动了山村,周围十村、八寨也几乎沸腾了,小弟特地跑到镇上买了一挂长长的鞭炮放了起来,左邻右舍的乡亲都来祝贺,那喜悦的情景,就象咱们山村里中了状元一样。
乡亲们都为我们被军校录取而高兴,唯独妈妈不高兴。晚饭后妈妈把我叫到里屋,她泪眼婆娑地对我说:“崽啊!你真的要去当兵吗?”我说:“妈,既然已经录取了,不去能行吗!”妈说:“你还年小,开春后才满十六岁,你一个人出去妈放心不下!”“妈,您就当儿子是到远一点的地方读书去了吧!”妈说:“到外地读书,再远一年也能回来好几趟;你这一走,妈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啊!你还是别去了噢!在家里,只要你能考上高中、大学,妈再苦再累也送你!”我握着妈妈那长满老茧的双手,眼泪却扑漱漱地掉下来了。这些年来,妈妈为了给我们筹措学费,她起早贪黑地打猪草、忙农活,风里来雨里去,忙了地里的活又忙家里,吃不好睡不香,甚至好几年都没见妈妈做过一件新衣服,总想给我们多凑点学费。无奈,圈里的那些猪总是“不争气”,越要用它换钱交学费的时候,它却越是不见长。由于妈妈过度劳累,落下了一身疾病,时常听她说肩膀痛。要是送我念完高中上大学,真不知道妈还要付出多少辛劳,还要养多少头猪才凑足我的学杂费啊!想到这里,我声音哽咽地对妈妈说:“妈,儿子已经长大了,您就放心地让我去闯吧,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是好是歹我都不会怪您。”
妈妈虽然不放心,但是,我们出发的那天,妈妈却显得很高兴。特地煮了很多鸡蛋,让我带在路上吃。接兵的那位解放军军官又来了,他自我介绍,他姓林,叫林道存。后来才知道,这位与杨沫小说《青春之歌》中的女主人公林道静只有一字之差,十分平易近人的军官,就是我们的区队长,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人,老家就在我后来分配去的那个部队的防区,深圳的梧桐山下。
一九※※年的三月六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我们身着崭新的军装,在家乡县城人民的夹道欢送下,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声中,我们登上了南去的列车,从此开始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军旅生涯!这正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大选择,这个选择,我一生都不后悔!如今当听到阎维文唱的《说句心里话》那首歌时,依然感到十分自豪,可不是吗!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