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耕生涯(二)亦师亦生

作者:未知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6-12-19 08:42 阅读:
1975年底,我参加了县里的高中师资培训班,学习政治、语文科目。真没有想到,我还有机会重新回到课堂,在当学生。教我们的老师都是全县教师的精英。教语文的是孙文选老师,语文功底十分了得,为人态度温和儒雅。教政治的李培智老师口若悬河,大有政治家的风范;刘庆纯老师知识渊博,颇有学者之风。这几位老师让我大开眼界,崇敬备至,获益匪浅。
虽然仅有半年学习机会,然而却未能真正好好充分利用。其中大约有两个月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了。造成时间浪费的原因有二,一是文革遗风的影响,一个是政治风波的影响。先说文革遗风的影响。记得上诗歌课时,李老师给我们讲了东晋民歌《孔雀东南风》和延安新文艺代表作《王贵与李香香》这两篇经典。有一位来之莒格庄公社姓滕的学员,也未知是为炫耀博学,还是文革中毒太深,竟然在李老师讲课时向老师发难,班门弄斧地说,这些所谓的诗歌都是文革批判过的东西,属于“大毒草”,现在怎么可以就拿到课堂上来讲呢?这可给李老师出了个难题。事情反映到教育局领导那里,领导认为这些诗歌的确难以定性,既然有人提出异议,还是暂时不讲为好。于是语文课就这样中途夭折了,我们失去了一次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难得良机。再说政治风波的影响。197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建议下,毛主席启用了被软禁在江西步兵学校的邓小平,对全国的乱摊子进行整顿,以期挽救日益衰微的国民经济。经过邓小平一年大刀阔斧的严历整顿,全国经济政治形势明显好转。但“四人帮”却对邓的整顿不能容忍,经常到毛泽东那里告御状。1976年四、五月份,在四人帮的精心策划下,开始批判邓小平的“右倾翻案风”,不久,邓小平第二次被****。为了批判邓小平,我们县委宣传部就让师资训班的学员,到全县各个公社煽风点火,搞批判邓小平的政治演讲。“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们当时预感到二次“文革”已然到来。就这样,半年培训班竟有两个月被政治风波给吹到九霄云外了!
1976年6月,为期半年的培训班宣告结束。我回到公社,被分到了前院夼联中高中班代政治、语文课。我在这个学校工作了一年半时间,当了第一届高中班的副班主任和第二届的班主任.这一年半时间是我人生最快乐的岁月。学校的同事,有十几个都是高中的校友,二十几岁,风华正茂,似水流年。我们一起带领学生参加劳动,一起种菜,一起打球,一起包饺子,同一个桌子吃饭,天天被快乐包围着。1977年高考制度回复,我和四位同事参加了参加了高考,只有一人被山东大学录取,我和另一位第二年考取。一所小小的民办中学,有三人考取大学,成了全公社的新闻。现在三人中有一人去了美国,一人当了市教育局副局长。
1978年上半年,为了调整中学教育布局,撤消了公社的两处联中的“戴帽”高中班,高中班教师也随高中班学生一起合并到了公社驻地的十七中学,于是我变成为了十七中的教师。前几天回老家,妹妹讲那所联中已经以3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家镇办企业。算来我离开者所学校已经29年了,物是人非,听后若有所失。
到了十七中后,与曾经是我高中的老师们成了同事,深感惭愧。我在这里教的是社会青年“高考复习班”的语文。这个班有许多学生是我的校友。其中一位低我一届的女校友,五年以后成为了我的夫人。我和这个班的学生一样,也参加了当年的高考,我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和他们一样同期参加高考的考生。在这个30多人的复习班里,最后竟有七、八人考上了大、中专学校,令人深感欣慰。
从1975年底参加师训班,1976年6月结业,分配到联中任教,中经1978年初调任十七中,最后到10月离开这里区上大学,总共只有两年10个月。我的身份由老师到学生,再由学生到老师,再到学生,亦生亦师,几经变迁,如蛹化蝶,日趋成熟。这两年过得有趣而多变,正是“文革”闹剧谢幕,“改革”正剧启幕的历史转折时刻,我个人的命运像火后余生的原上草,正在随着国运的转折而悄悄复苏。我乘坐在中国这艘千疮百孔伤痕累累携带着古老文明信息的历史巨轮上,耳闻历史前进的隆隆轰鸣,开启了人生的暂新航程。
  

暂无评论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