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精选 > 优美散文 > 稚子童语

稚子童语

作者:未知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6-12-18 09:13 阅读:
总觉得自己博学多才,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就没有自己不知道的。有时候,我甚至骄傲地想,在自己的人生词典里,压根儿就没有“不”这个字吧。我认为,那简直是一定的。
然而,随着儿子的一天天长大,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思维不够使用——不是短路就是断路。儿子轻轻巧巧的几句话,足以让我张口结舌。有时,我就严肃地对儿子说:“兄弟,你我怎么就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我老让你压得喘不过气来啊?”“难道不是这个样子的么?”儿子一本正经地回答,毫不谦虚。
于是,更坚定了我对此进行总结提升的兴趣。我终于发现,在与儿子的对话中,自己没有一处短板(当然也可能都是短板,此先按下不表),却有四大缺失。
一缺感知的敏锐度。“儿子,把鼻涕擦了,都成蠕动的小虫了。”我从裤袋里掏出皱巴巴的面巾纸,示意说。“哧溜,”儿子翕动了一下鼻子,很奇怪地回答:“鼻涕,在哪儿呢?”“不挂着么,俩蚯蚓似的。”我正要做实物演示,一抬头,却发现儿子的鼻子前端空空如也,哪有什么液体。“奇怪了,刚才还在呢!现在哪去啦?”我一时之间有些摸不着头脑。“我鼻子吸了一下,它就回去了,你不知道么?”“现在没有了,还要擦什么呢?”儿子的两句解释让我恍然大悟,但也让我空攥着面巾纸无所作为。后来想想也对,运用自身能力通过自我调节解决生理甚至心理的琐细问题,这是一种本能。很显然,自在与否,怪异与否,自我感知最为敏锐,也最有发言权。既然这样,何必舍近求远呢?
二缺思维的直线性。某日,乘公交车过一大桥。适逢大桥作桥面修补,只见封闭处机声隆隆,尘土飞扬。看到忙碌的景象,儿子问:“这些叔叔忙什么?”“桥面破了,会漏水的,工人们在为它们补漏呢。”“那为什么要把它弄得更破呢?”“你懂什么?”我觉得卖弄的机会来了,便丢掉因材施教的原则,故弄玄虚地说,“不破不立,先破坏再建设嘛!儿子,不懂了吧?”“这样做事真麻烦!”“什么?”乍一听到“麻烦”这个词,我奇怪地心都要飞起来了。“为什么不用透明胶把它胶上呢?”儿子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建议,并进一步解释道,“我的玩具破了,妈妈就是这样做的。这样很好啊!”的确,为什么不可以呢?在儿子的眼里,大桥跟玩具是没有什么两样的。要说浪漫主义,这大约也跟“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类似,充满神奇瑰丽的色彩,反正我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
三缺判断的直截性。为培养儿子的性别意识,孩子他妈特意在公共场合与其进行了一场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儿子,你是男的还是女的?”哲人(孩子他妈)率先发问。“男的。”儿子毫不含糊。“妈妈女的还是男的?”“女的。”问答一轮毕,实验无显性变化。“你是女的还是男的?妈妈是男的还是女的?”哲人改变提问方式,提高问题密度,并加入心理误导的因素。“妈妈是女的,我是男的。”问答二轮毕,儿子的性别意识显然比较巩固。“为什么你不是女的而妈妈是女的呢,是不是搞错了?”哲人又改变提问的变量。“没有错啊,你就是女的。”儿子说。“为什么?”愚人(也即鄙人我)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正当我想抛出第一性征、第二性征的论调,对儿子进行启蒙教育的时候。儿子已经抢先回答:“扎辫子的才是女的,我又没有辫子。大象也有妈妈,它妈妈是女的大象,妈妈就是女的。”我想了半天还是不清楚其间的因果关系,但判断的结果无疑是正确的。后来我干脆想,也许,儿子才是哲人。
四缺反应的逻辑性。为了赴朋友的酒会,我以出去办事为由想把儿子留在家里。“听话,我办完事就回来。”“那我不听话,要跟你去。”“你去我怎么办事?不好办啊!”“我站在旁边,你不是可以办事的么?”经思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理由欠缺逻辑性,没有说服力。处于诚信从娃娃抓起的考虑,又或者受“曾子杀猪”的启示,我终于带了儿子同去。
“儿子一天天成长,我也在一天天地睿智。”几经犹豫,我终于鼓足勇气,恬不知耻地自我陶醉。
  

暂无评论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