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之回眸一望
一千九百七十五年,正是文化大革命接近尾声的时候,很不知趣的我在一个极为贫穷的家庭出生了。我的出生给这个本来就很拮据的家庭带来了一种负担,粮食大大的紧张。于是作为一种寄托和憧憬,父母给我取名叫做粮生。显然,这个名字里边包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直到今天,在我的身材和肤色中,你仍能感受到一个时代的悲哀。
那正是中国经济最糟糕年代——人民公社,生产队集体的生产方式,集体是一切的代名词,没有高过集体益的任何东西,包括上帝。和个人有关的一切想法将会作为利已主义和资本主义尾巴被****。饿着肚子装饱相,大人可以,小孩绝对不行也不会。正如安徒生笔下,那看着皇帝光着屁股游行的小孩一样,他会做出一个自然人所应有的反应。我就是那众多小孩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嘴巴不胜饥肠,于是从动物到植物,从陆地到水里,我和我的伙伴们几乎都尝过都吃过。后来读了书,看到神农尝百草,我大不以为然,我何止是尝百草,简直是尝遍万物,什么酸果子、野草莓、横行的螃蟹、蜿蜒的长蛇……放牛的时候,煨蕃薯和烤螃蟹是我一段最经典的回忆。
草到白露死,秋末正是老表们烧灰积肥的好时机,却也是遍山蕃薯撑爆地皮的日子。这当儿,你只要顺着那裂缝儿一扒,一个娃娃头大小的蕃薯就在你面前。但那不是最好的,不必太大,嫩一点儿的,形状要长一点儿的,最好不过了。把蕃薯埋在灰堆里是挺有讲究的。正燃着草堆不行,煨出蕃薯有焦味,最好是将熄未熄的那种。埋的位置也要在向风的那一边,这样煨出来的蕃薯才不会有烟味。当香味弥漫的时候,扒开草灰,黑炭般的蕃薯相当诱人,因为大家知道焦皮里面是绝对的美味。当今食品越做越精,越做越奇;我常常感慨当年的煨蕃薯冠盖极顶,至今无有出其右者。
那年月,我的家乡——一个赣南的山区——简直就是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小鱼小虾活蹦乱跳的到处皆是,小溪小河里有它们轻曼的舞姿;水田水潭中有它们悠闲的身影。记忆里,我最眷恋的却还是螃蟹。夏秋两季的时候,河岸边,田坎上,你瞧,那就是螃蟹爬过的痕迹!我们把这些痕迹叫做蟹路。顺着蟹路往岸边寻去,你看,那里就是螃蟹的“家”——小洞儿。要是在早晨,你放心螃蟹它肯定在家。小心!缩回你那掏洞儿的手,它会钳你的。一定要抓它几个的话,我教你一招。一根小棒、一团头发,缠缠绕绕,一种世界上最先进的抓蟹工具就这样诞生了,你去试吧,保证是一掏一个准!出门割草、放牛的时候,小孩子们聚在一起,在家一商量,烤螃蟹了!于是,三牯头活络,你去窑下弄一个瓦钵;五哥灵巧,你带几个人去抓蟹儿;华华老成,你移石搭灶儿,还包烤烧的活儿……个把钟头过后,前山后坳弥着蟹儿的香味儿。围坐在大树底下火堆旁边的我们正在享受着农村少年最大的人生乐趣。
在我幼年的日子里,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的朱姓大寨子里;住着一个唯一的一个郭氏老人。他佝偻着身躯从我家门前走过的时候常常逗我。据说他是一个孤寡老人,也不知道名字是什么。由于他爱弄八哥,我一直就管他叫八哥老人。我一直弄不清这位可怜老头的身世,因为在像人我们这种典型的客家屋场里,是很难住进杂姓的。当然,今天我早已弄明白那是中国解放初南方的一种土地改革政策,把一个屋场的地主强迁到另一个屋场,然后才能打消贫穷百姓分其田地的惧怕心理。可事实上地主的划分常有偏差,八哥老人就是有力的佐证。
八哥老人特别善良,这也是他能在许多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对小孩非常慈和,总爱给小孩一些小物件。可是连我们小孩也难免用一种恻隐的心态来看待这位老人。因为他常常受到一些大人们的羞辱、刁难甚至殴打,旧疤未脱,新伤又来。就是在这种境遇中,老人依然苦中求乐,经常逗小孩找乐子。
世事沧桑。还是来叙叙八哥老人的有趣往事。
既然是八哥老人,他最有趣的事自然就是养八哥了。离我们寨子不远的公路边上有一株四人合抱的楠树,据说这棵楠树有几百年的树龄。那时候这树儿依然葱葱郁郁,是鸟儿的天堂。可惜今天修水泥路,惊动了它的根基,风韵不再,呆在那里的只是残枝枯干,而且我相信,几年后,它将荡然无存!也就在这,曾经演绎一个老人的故事。八哥老人身躯虽然佝偻爬树却身手敏捷,连小孩也不可比。这不能不说是“有钱难买老来瘦”“短小精悍”换来的最大优势。于是乎,树上的鸟儿就不可避免要遭受到一个外来者的侵扰。
从内心上讲“侵扰”是谈不上的,因为老人抓鸟儿仅仅是这了满足他的养鸟嗜好,真有鸟儿上了他的手那是前生的福份。老人养的鸟儿特别多,我影响最深的是八哥。他调教的八哥会说人话,常常尖声尖气的叫唤:回家啦,回家啦……这在我们小孩子看来是多么神奇!我们常常围在他身边听他讲故事,故事是并不怎么样的,今天我一个也记不清了。我们听他讲故事是期待他讲到高兴处,答应送给我们一只会说话的八哥。事实上,我达到了我狡猾的目的,终于有一天他送我一只可爱的八哥。遗憾的是八哥没养几天就死了。
可惜我的童年,也在八哥的哀鸣中远逝了。
再见了,我的八哥!
那正是中国经济最糟糕年代——人民公社,生产队集体的生产方式,集体是一切的代名词,没有高过集体益的任何东西,包括上帝。和个人有关的一切想法将会作为利已主义和资本主义尾巴被****。饿着肚子装饱相,大人可以,小孩绝对不行也不会。正如安徒生笔下,那看着皇帝光着屁股游行的小孩一样,他会做出一个自然人所应有的反应。我就是那众多小孩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嘴巴不胜饥肠,于是从动物到植物,从陆地到水里,我和我的伙伴们几乎都尝过都吃过。后来读了书,看到神农尝百草,我大不以为然,我何止是尝百草,简直是尝遍万物,什么酸果子、野草莓、横行的螃蟹、蜿蜒的长蛇……放牛的时候,煨蕃薯和烤螃蟹是我一段最经典的回忆。
草到白露死,秋末正是老表们烧灰积肥的好时机,却也是遍山蕃薯撑爆地皮的日子。这当儿,你只要顺着那裂缝儿一扒,一个娃娃头大小的蕃薯就在你面前。但那不是最好的,不必太大,嫩一点儿的,形状要长一点儿的,最好不过了。把蕃薯埋在灰堆里是挺有讲究的。正燃着草堆不行,煨出蕃薯有焦味,最好是将熄未熄的那种。埋的位置也要在向风的那一边,这样煨出来的蕃薯才不会有烟味。当香味弥漫的时候,扒开草灰,黑炭般的蕃薯相当诱人,因为大家知道焦皮里面是绝对的美味。当今食品越做越精,越做越奇;我常常感慨当年的煨蕃薯冠盖极顶,至今无有出其右者。
那年月,我的家乡——一个赣南的山区——简直就是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小鱼小虾活蹦乱跳的到处皆是,小溪小河里有它们轻曼的舞姿;水田水潭中有它们悠闲的身影。记忆里,我最眷恋的却还是螃蟹。夏秋两季的时候,河岸边,田坎上,你瞧,那就是螃蟹爬过的痕迹!我们把这些痕迹叫做蟹路。顺着蟹路往岸边寻去,你看,那里就是螃蟹的“家”——小洞儿。要是在早晨,你放心螃蟹它肯定在家。小心!缩回你那掏洞儿的手,它会钳你的。一定要抓它几个的话,我教你一招。一根小棒、一团头发,缠缠绕绕,一种世界上最先进的抓蟹工具就这样诞生了,你去试吧,保证是一掏一个准!出门割草、放牛的时候,小孩子们聚在一起,在家一商量,烤螃蟹了!于是,三牯头活络,你去窑下弄一个瓦钵;五哥灵巧,你带几个人去抓蟹儿;华华老成,你移石搭灶儿,还包烤烧的活儿……个把钟头过后,前山后坳弥着蟹儿的香味儿。围坐在大树底下火堆旁边的我们正在享受着农村少年最大的人生乐趣。
在我幼年的日子里,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的朱姓大寨子里;住着一个唯一的一个郭氏老人。他佝偻着身躯从我家门前走过的时候常常逗我。据说他是一个孤寡老人,也不知道名字是什么。由于他爱弄八哥,我一直就管他叫八哥老人。我一直弄不清这位可怜老头的身世,因为在像人我们这种典型的客家屋场里,是很难住进杂姓的。当然,今天我早已弄明白那是中国解放初南方的一种土地改革政策,把一个屋场的地主强迁到另一个屋场,然后才能打消贫穷百姓分其田地的惧怕心理。可事实上地主的划分常有偏差,八哥老人就是有力的佐证。
八哥老人特别善良,这也是他能在许多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对小孩非常慈和,总爱给小孩一些小物件。可是连我们小孩也难免用一种恻隐的心态来看待这位老人。因为他常常受到一些大人们的羞辱、刁难甚至殴打,旧疤未脱,新伤又来。就是在这种境遇中,老人依然苦中求乐,经常逗小孩找乐子。
世事沧桑。还是来叙叙八哥老人的有趣往事。
既然是八哥老人,他最有趣的事自然就是养八哥了。离我们寨子不远的公路边上有一株四人合抱的楠树,据说这棵楠树有几百年的树龄。那时候这树儿依然葱葱郁郁,是鸟儿的天堂。可惜今天修水泥路,惊动了它的根基,风韵不再,呆在那里的只是残枝枯干,而且我相信,几年后,它将荡然无存!也就在这,曾经演绎一个老人的故事。八哥老人身躯虽然佝偻爬树却身手敏捷,连小孩也不可比。这不能不说是“有钱难买老来瘦”“短小精悍”换来的最大优势。于是乎,树上的鸟儿就不可避免要遭受到一个外来者的侵扰。
从内心上讲“侵扰”是谈不上的,因为老人抓鸟儿仅仅是这了满足他的养鸟嗜好,真有鸟儿上了他的手那是前生的福份。老人养的鸟儿特别多,我影响最深的是八哥。他调教的八哥会说人话,常常尖声尖气的叫唤:回家啦,回家啦……这在我们小孩子看来是多么神奇!我们常常围在他身边听他讲故事,故事是并不怎么样的,今天我一个也记不清了。我们听他讲故事是期待他讲到高兴处,答应送给我们一只会说话的八哥。事实上,我达到了我狡猾的目的,终于有一天他送我一只可爱的八哥。遗憾的是八哥没养几天就死了。
可惜我的童年,也在八哥的哀鸣中远逝了。
再见了,我的八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