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房间

作者:未知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6-12-16 23:38 阅读:
“自己的房间”,是弗吉尼娅·伍尔芙说的。她说的是一个从事写作的女人需要一个固定的、不受外界干扰的、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否则,难有成就。这个命题似乎太唯物主义了,缺乏诗意。我宁愿撇开“从事写作的女人”这个对象,将触须伸到自己的灵魂深处撩拨,发现,“自己的房间”实在太重要了。那一处房间,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怀大笑,可以失声痛哭,可以傻傻地呆坐——让灵魂漫无目的地在房间里游荡,撞击四壁……
最初的自己房间,是祖传的那一处老宅。白墙,黑瓦。外墙因年代久远而斑斑驳驳;岁月的青苔印在砖缝;风会给屋瓦带来一些种籽,雨让种籽长出叫不出名儿的青草。房间的地板在走动时会吱吱作响,夜间天花板里会传出耗子操练的脚步声。这一处房间让我留恋的是一个气派的书橱。父亲的藏书都在文革时被^造**派在宅旁的一块空地上付之一炬了,父亲将空书橱搬进我的房间。渐渐地,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梅里美、鲁迅、艾青等住了进来。缠绵于唐诗宋词的韵辙,领略《古文观止》的精美,体会大师们的睿智。父亲童年时栽种的梧桐树,粗壮、茂盛地长在窗外,树叶婆娑,经常撕一片月色扯一缕清风抛进窗来。那一个房间,和家乡的青石板街一起,永远留在了我辛酸而温暖的童年少年回忆里。
后来有了一个“家”,有了一个宽大的书房。在满满一壁书的清朗朗的目光注视下,所有在“朝八晚五”带来的疲惫和烦恼,都撂在了门外。手摩挲着书们或光洁或憨糙的肌肤,皱巴巴的心绪即被烫得平慰如展。我尽可以读想读的,思欲思的,写爱写的,尽可以肆无忌惮地想爱人的笑靥和读初恋时稚拙而干净的诗歌。青灯黄卷,虽然寂寥清苦,却也散淡从容。
究竟是什么使我轻易地放弃了那份散淡从容呢?是两个意趣各异的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的尴尬?是经不起那封充满椰风海韵的信的诱惑?多年以后,我仍纳闷:面对诱惑,我竟不堪一击!那年夏天,我一头扎进了敲着椰树叶能叮铛作响的阳光里。人们用一个使用得很频繁的词定义这种行为:下海。我和伙伴们怀揣着印得很好看的名片,忙忙碌碌地奔部门找项目,在各种各样的投资合同运作策划可行性研究与觥筹交错之间打转。生活,滑入了另类轨道。这样的生活是容不下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时,从书店抱回一摞摞书,置于写字间,置于床头。待要离开那个地方时,面对这些孤寂可怜的精灵,怔忡了半晌。同事们帮忙,把它们扎了十几包。十几包的数量,粉碎了我带它们走的企图。况且,下一处驿站,尚未知有否接纳它们的空间。临走时,我竟然不敢回头看它们一眼,任凭惆怅在心头莫名地弥漫。
好久没有做过有诗的梦了。前几天,居然在梦中得到几句诗:漫将山海作诗书,醒酒醉歌识江湖;清秋未尽冬已至,魂魄无痕梦亦孤。这几年,我就像一只鸟。一只怎么也飞不高的鸟儿,在各个城市间穿梭奔波。所有的城市都像正在发育的孩子,夜以继日地膨胀。人们的心随之骚动不安。岁月之痕变动不居。清淡的书香,好像是前世嗅过,离人心愈来愈遥远。买书的习气依然未改,读书的时间却愈来愈少。买回来的书常常沉寂无言,眼睛分明噙满凄怨。
我们钦慕伍尔芙的幸福。她与丈夫情深至笃。她写作不辍,拥有一大批深爱她的读者。她拥有一处自己的房间——那是她的私密花园。在那儿,云谲波诡的意识深处暴露无遗,精神之旅沉重而轻松。轻松时她会声嘶力竭地大笑,沉重时她承受与现实相背的痛苦。在她的小说中,被称为“意识流”的东西写出了她在“自己的房间”里才会有的思想。最终,她自杀了。将美丽的生命托付给了“自己的房间”。
我们都是在世上寻觅探访的旅人。旅途中,对“自己的房间”的渴求,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们需要有一个喘息的处所。“别再走了吧,都四十好几的中年人啦。”朋友这样跟我说。是的,真想不再漂泊。但不知能否寻到安置这颗已习惯了颠簸的心的地方。
  

暂无评论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