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精选 > 优美散文 > 爱民桥

爱民桥

作者:未知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6-12-15 22:41 阅读:
村前有一条河,是这一方乡民的救命河,人们叫它“为民河”;河上有一座桥,人们称它“爱民桥”。
河是五十年代一位叫烟为民的老支书带领群众开掘的。解放初期农田没有排灌设施,洪涝灾害时有发生。一场暴雨过后积水齐腰,淹没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农田,泡塌了遮风挡雨的土坯房,漂走了锅碗瓢盆,生活苦不堪言。
老支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带领技术人员淌泥涉水反复查勘,迅速作好河网规划,马上实施。这是一项艰苦卓绝的浩大工程,没有任何施工设备,老支书光着脊梁赤着双脚,带领着千万和他一样的人拼着老命干起来。在那糠菜半年粮的年代,人们勒紧永远填不饱的肚皮,锨挖,肩扛,小车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硬是在两年内实现了河网化。后来多年的事实证明这些河根本解决了外排内灌,确保了农业的丰收,确保了人们的家园和生命财产安全,是“救命河”。这一方水土的百姓以老支书的名字给河命名为“为民河”。
河修好后接着铺路造桥,以解决乡民的出行问题。路桥的选址很好,它串联着大大小小的自然村。路按时完成,桥如期开工。三个桥墩完工的那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老支书一如既往的光着背赤着脚挥汗如雨地奋战在工地上。一辆送石料的车开来,老支书不顾大家的劝阻去背石头,饥饿和劳累使他不堪重负,一下晕倒,三百多斤的石头重重地砸在腰上。人们连忙把他救起,他依偎在别人怀里看了看三座耸立的桥墩,摇了摇头闭上双眼。
医院里跪满了造桥的民工和闻讯赶来的乡亲,他们哭着喊着泣求着,求医生一定救活老支书,验血房前人们挽起衣袖拼命向前挤,大家都想用自己的鲜血挽回老支书的生命。一切努力过后,医生们纷纷跪倒在老支书塌前,院长失声痛哭,他告诉人们老支书去了。
老支书走了,资金筹措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建桥停了,只有桥墩象三座丰碑耸立在河上,人们叫它“烟桥墩”。逢年过节时总有些乡亲在桥墩那里烧香焚纸祭奠英魂,寄托哀思。
几年后一位新“村官”拿着上级拨来的建桥款再次建桥,他自作主张离开“烟桥墩”向西一里重新建桥,桥正对他家,大道也随桥绕到了他门口,出行很是方便。开工那天尽管“村官”喊破了喉咙,许下了重“分”,却无一位乡民到工。无奈,“村官”只得花重金请外地工匠造桥。桥造得很阔气,人们称“官桥”。
“官桥”建造的同时,乡民们自凑材料,自凑资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想把老桥造好,但愿望没能实现。在那填不饱肚皮的年代人们的腰包也是瘪的。但乡民还是在“烟桥墩”旁先于“官桥”建成了一座“便民桥”。桥头树立着一座石碑,上面刻着捐款人员的名单。桥很简陋,但地处要道,自然车马行人不断;偏离了正道的“官桥”则门厅冷落车马稀。
进入二十年代,分田单干的“村官”不理民事,只打自己的小祘盘,河网没人管理,很多地方垮塌淤塞,有些干脆被平掉种粮。历史的灾难重演,二0 0三年一场特大的暴雨降临,水浅处齐腰,深处没顶,农田绝收,房倒屋塌,解放军的救生艇在房屋间穿梭救人,乡民们浓缩在政府发放的帐蓬里。
痛定思痛,乡民毅然罢免了“村官”,推选王家爱为新的村委主任兼支书。王家爱俨然又一位烟为民,他带领乡民首先恢复了五十年代的河网,重新修造拓展了为民河,接着治理河水污染,连打了两年官司硬生生关掉了乡里的小造纸厂和煤矿排污口,净化了为民河。再带头捐款,到处筹资,在取得了县财政的支持后,修通了各村的水泥路,并终于将“烟桥墩”变成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大桥。
大桥竣工的那天,乡民们从四面八方拥到桥头,他们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快的唢呐声响彻云天。他们不顾王家爱的坚决反对,毅然将一座高大的石碑立在桥头,碑上“爱民桥”三字熠熠生辉,这是乡民们在两位支书的名字里各取一字给大桥的命名。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百岁“老私塾”振臂挥毫,“爱民桥”三字便浸到纸上,刻在碑上,铭在心上。
  

暂无评论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