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余地
我不认识诗人余地,而且这些天一直在用自动写诗机恶搞诗歌,但余地的自杀却让我十分痛惜。
据报道,湖北籍年轻诗人余地于2010年10月4日凌晨零时许在家中自杀身亡,年仅30岁。在余地自杀前不到一百天,他刚刚有了一对双胞胎儿子。
诗人似乎是一种容易导致自杀的职业。最远的要算屈原,中间太多不说,近年也不少:1989年3月海子自杀于山海关,1991年1月三毛自杀于台湾, 1991年9月,戈麦自杀于圆明园,1993年10月顾城自杀于新西兰,1996年12月徐迟自杀于武汉。有位网友问得好:屈原是因为政治思想的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回天力,只得以死明志;那你们呢?
报道说,余地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而不堪承受。
9月5日和23日,余地连续为双胞胎儿子“平平”、“安安”写了两篇
平平
你看着这个世界,它刚刚醒来,像你头上的绒毛。
不要这样看我,它说。你听见了,什么也不懂。
早晨的太阳爬上你的脸、额头,让你无比困惑。
安安
的对面,是所有人;你的身后,一堵墙。
这个早晨,你没有张开嘴巴大声啼哭,没有伸出手。
世界站在这里,你还没有学会思考。
从这两篇博客可以看出,余地的内心其实是多么热爱生活,多么期盼带领平平安安认识世界,但生活的压力却轻而易举地击跨了余地。仍然引用上面那位网友的话:“余地的妻子重病,是癌症,且已扩散。医疗费用虚高,高得人都不敢生病;有病必须治疗,但癌症的治愈率太渺茫。父母已渐衰老,二子尚且幼小。房价高得吓人,买不起,就贷款;贷款是加了利息还要按期归还的。余地唯一的收入,就是稿费。在才思枯竭的时候,在面临退稿的时候,可想余地是怎样的恐慌。生有压力的时候,就对死产生了渴望。”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刘连忠副主任医师分析:“凡诗人多少有一些抑郁倾向,他们比一般人心绪更加敏感,但也往往因此容易陷入自我世界与外界脱离,也更容易忽略自我在现实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对社会生存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不满意,却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因而常常对一切都失去信心,终日沉湎在自己构思的理想主义王国里,将自己与现实隔绝和对立起来,显得弱不禁风,不堪一击。“爱的方舟被日常生活给击碎了”(马雅可夫斯基《遗嘱》,1930年4月自杀)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杜甫《石壕吏》)我要对仍然偷生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的诗人们说,第一,在现在的中国,诗歌是根本没有经济地位的,诗人是无法成为一个独立职业的,那点可怜的稿酬根本不够哥几个搓一顿的,更别指望靠它维持一个小康家庭(除非像我乐观器这样,用自动写诗机创作),还是干点别的吧。第二,不要整天沉湎于灵魂的流亡,而应该关心灵魂如何栖居。灵魂的故乡是大地,灵魂的源泉是大众。如果你去关心一下山里的贫困家庭,你就会发现,有多少人正生活在比你苦得多的生存环境中;如果你去关心一下城里的农民工,你就会发现,有多少人正承受着比你大得多的生活压力。你不应该逃避生活,你应该去思考一下,别人是怎么活过来的。
引用一句别人的名言:活着就有希望!
刚才乐观器又想了一句专门送给诗人的名言:以娱乐对待诗歌,以责任对待生活!
最后,用余地《在夜里,一个人走在路上》的最后一段,向余地道别:
还有多久
你可以回到家里?一种渴望
让你的心跳,和周围的一切
混合在一起。你继续走着
像一个幽灵,寻找一道光芒
就这样下去,有一扇门
会被你打开。在那里
你知道,有另一个梦
据报道,湖北籍年轻诗人余地于2010年10月4日凌晨零时许在家中自杀身亡,年仅30岁。在余地自杀前不到一百天,他刚刚有了一对双胞胎儿子。
诗人似乎是一种容易导致自杀的职业。最远的要算屈原,中间太多不说,近年也不少:1989年3月海子自杀于山海关,1991年1月三毛自杀于台湾, 1991年9月,戈麦自杀于圆明园,1993年10月顾城自杀于新西兰,1996年12月徐迟自杀于武汉。有位网友问得好:屈原是因为政治思想的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回天力,只得以死明志;那你们呢?
报道说,余地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而不堪承受。
9月5日和23日,余地连续为双胞胎儿子“平平”、“安安”写了两篇
平平
你看着这个世界,它刚刚醒来,像你头上的绒毛。
不要这样看我,它说。你听见了,什么也不懂。
早晨的太阳爬上你的脸、额头,让你无比困惑。
安安
的对面,是所有人;你的身后,一堵墙。
这个早晨,你没有张开嘴巴大声啼哭,没有伸出手。
世界站在这里,你还没有学会思考。
从这两篇博客可以看出,余地的内心其实是多么热爱生活,多么期盼带领平平安安认识世界,但生活的压力却轻而易举地击跨了余地。仍然引用上面那位网友的话:“余地的妻子重病,是癌症,且已扩散。医疗费用虚高,高得人都不敢生病;有病必须治疗,但癌症的治愈率太渺茫。父母已渐衰老,二子尚且幼小。房价高得吓人,买不起,就贷款;贷款是加了利息还要按期归还的。余地唯一的收入,就是稿费。在才思枯竭的时候,在面临退稿的时候,可想余地是怎样的恐慌。生有压力的时候,就对死产生了渴望。”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刘连忠副主任医师分析:“凡诗人多少有一些抑郁倾向,他们比一般人心绪更加敏感,但也往往因此容易陷入自我世界与外界脱离,也更容易忽略自我在现实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对社会生存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不满意,却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因而常常对一切都失去信心,终日沉湎在自己构思的理想主义王国里,将自己与现实隔绝和对立起来,显得弱不禁风,不堪一击。“爱的方舟被日常生活给击碎了”(马雅可夫斯基《遗嘱》,1930年4月自杀)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杜甫《石壕吏》)我要对仍然偷生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的诗人们说,第一,在现在的中国,诗歌是根本没有经济地位的,诗人是无法成为一个独立职业的,那点可怜的稿酬根本不够哥几个搓一顿的,更别指望靠它维持一个小康家庭(除非像我乐观器这样,用自动写诗机创作),还是干点别的吧。第二,不要整天沉湎于灵魂的流亡,而应该关心灵魂如何栖居。灵魂的故乡是大地,灵魂的源泉是大众。如果你去关心一下山里的贫困家庭,你就会发现,有多少人正生活在比你苦得多的生存环境中;如果你去关心一下城里的农民工,你就会发现,有多少人正承受着比你大得多的生活压力。你不应该逃避生活,你应该去思考一下,别人是怎么活过来的。
引用一句别人的名言:活着就有希望!
刚才乐观器又想了一句专门送给诗人的名言:以娱乐对待诗歌,以责任对待生活!
最后,用余地《在夜里,一个人走在路上》的最后一段,向余地道别:
还有多久
你可以回到家里?一种渴望
让你的心跳,和周围的一切
混合在一起。你继续走着
像一个幽灵,寻找一道光芒
就这样下去,有一扇门
会被你打开。在那里
你知道,有另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