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无言的爱
还没放假,几个同事就凑成块忙着计划这个国庆节黄金周去旅行的路线。我静静的坐在一旁,整理着自己的办公桌。小王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有点大惊小怪的说:“李子,怎么这样文静起来,你打算上哪儿玩呢?”我笑笑说:“我哪儿也不去。”几双眼睛齐刷刷的射过来,面带着不解和惊讶。“我哪儿也不去玩”,我再次平静的笑笑:“我想回老家。”
是的,这个假期我哪儿也不去,我只想回老家陪陪孤独的母亲。几天前和哥哥通电话时,哥说母亲早就盼着国庆节了,我说一放假就回去。
一连几天,总是阴雨天气。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这样的天气,阴雨天里我总是走不出伤感和忧郁的心境。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我看见母亲撑着伞早已等候在车牌下,她另一只手里还拿着一把伞,裤腿挽着,身上被驶过的汽车溅上不少泥点。看到我走下车来,母亲笑微微的,脸上的皱纹也舒展着。我责怪母亲不该冒雨来接我,母亲却笑着说在细雨中撑着伞走走有一种挺舒服的感觉。已记不清有少次母亲接我的场景,也记不清有多少次热流在心中涌动。只是这一次,我与母亲走在雨中,听着细细的雨声,竟是一股暖融融的亲切,心中如被雨滋润过一样,惆怅云消雾散,第一次对雨产生了好感。
这个夜晚,我与母亲相依而睡。母亲照样絮絮叨叨地向我诉说些家常事。家长里短,邻里鸡毛蒜皮的小事,母亲却不紧不慢,娓娓动听地讲着,仿^***不是在诉说,而是在自言自语的有表情的讲故事给孩子们听。其中有些事我不知听过多少遍了,可我还是静静的很有耐心的听下去。人老话多,我知道这是爱的流露,是情感的释放。我现在已习惯于母亲的倾诉,这常让我想起儿时躺在母亲的怀里让母亲讲故事哄着入睡的日子。其实以前我几乎没有耐心去听母亲的唠叨,有时即使听了几句,我一转身也忘得没影了。尤其在外求学时,我总觉得母亲的唠叨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机械的重复着,迂得让人心烦,甚至还没等母亲说完就不耐烦地顶回去,有些心事也不愿和她说,宁肯在日记本里涂抹。当我漂泊在异地时,我才想念母亲的唠叨,才明白母亲唠叨里有多少爱意和牵挂。当父亲离我们而去后,一次我无意识看到母亲在擦拭父亲的遗像,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语,我才猛然发现瘦小的母亲是多么孤独和寂寞!从那时起我渐渐学会了倾听。只要回到家,一有空我就坐在母亲身边,倾听老人唠叨。
夜已很深,母亲问我睡着了吗,我说只要你还愿意和我说说话,我就不困。母亲说人老了记性也不好,这些事也不知以前和我说过没有。我说有些话平时憋在心里也没个人说说,你想说什么就对我说,我全听着呢。母亲笑了,虽然我看不见她脸上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母亲的满足和一种轻松的快乐。我知道树老怕心空,人老怕冷清。老人心灵上的空虚是难以用物质填补的,耐心倾听老人回忆那些往事,倾听她一吐为快,是对老人的一种浓浓的情感。
我小时候是在外婆家长大的。长大后放假时我常常去看望外婆。外婆独居一院,平时深居简出。我的几个舅舅都很孝顺的,可我去之后,外婆常常和我谈些家长里短的事,我一点兴趣也没有,常常听着就睡着了。当我离开时外婆总是给我些零花钱,夸我孝顺,能听进她说的话。我当时只知道外婆手头有些积蓄,偶尔去听几回唠叨,就有零花钱了。后来和母亲说起这件事来,母亲却狠狠责备了我一顿,然后空闲时就常常往外婆家跑。现在想来外婆是因为孤独,是想找个人说说话而已。即使我听着睡着了,外婆也会因为我没有厌烦她的絮叨而满足。
很喜欢听“田园晚风”栏目,吸引我的不只是田园老师的谈话,的是田园老师那种静静倾听的耐心。打进热线的听众来自各地,方言也不一样,或悲或喜,有时叙述的语无伦次,有时重复着如出一辙的情感悲剧,但田园老师极少打断听众的倾诉,总是耐心的听完后,再帮倾诉人理清头绪,客观冷静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其实有些倾诉人也知道如何正确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只是想通过向田园老师倾诉一下,达到情感的宣泄,以便更理智的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而这种倾听,便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和慰藉。
记得在网上遇到一个朋友,只是聊过几次,并没有多大印象。后来她却给我留言,说要谢谢我陪她走过了一段很郁闷的日子。去查聊天纪录,才想起她曾经向我倾诉她遭遇一次不幸的故事。那天下午,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的认真听完她讲的故事,她讲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其间我几乎没插进一句安慰的话。末了,她却微笑着对我说:“你是第一个有耐心听完我这个故事的人,真该谢谢你的聆听。”其实我并没做什么,只是花了点时间倾听而已,却感动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倾听,是我们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章节。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都需要心灵的关注,更需要心灵的倾听。倾听,不只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无言的爱的体现。让我们学会倾听,尤其认真的听老人讲讲已听过或没听过的故事,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让那些琐碎的小事变得生动亲切起来,让那些平凡的日子变得有光彩,这不仅是孝敬的一种方式,也是生活的一种沉淀。
其实倾听很简单,是一种无言的沟通,一种无言的爱,让这种爱在每个人心底静静流淌吧!
是的,这个假期我哪儿也不去,我只想回老家陪陪孤独的母亲。几天前和哥哥通电话时,哥说母亲早就盼着国庆节了,我说一放假就回去。
一连几天,总是阴雨天气。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这样的天气,阴雨天里我总是走不出伤感和忧郁的心境。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我看见母亲撑着伞早已等候在车牌下,她另一只手里还拿着一把伞,裤腿挽着,身上被驶过的汽车溅上不少泥点。看到我走下车来,母亲笑微微的,脸上的皱纹也舒展着。我责怪母亲不该冒雨来接我,母亲却笑着说在细雨中撑着伞走走有一种挺舒服的感觉。已记不清有少次母亲接我的场景,也记不清有多少次热流在心中涌动。只是这一次,我与母亲走在雨中,听着细细的雨声,竟是一股暖融融的亲切,心中如被雨滋润过一样,惆怅云消雾散,第一次对雨产生了好感。
这个夜晚,我与母亲相依而睡。母亲照样絮絮叨叨地向我诉说些家常事。家长里短,邻里鸡毛蒜皮的小事,母亲却不紧不慢,娓娓动听地讲着,仿^***不是在诉说,而是在自言自语的有表情的讲故事给孩子们听。其中有些事我不知听过多少遍了,可我还是静静的很有耐心的听下去。人老话多,我知道这是爱的流露,是情感的释放。我现在已习惯于母亲的倾诉,这常让我想起儿时躺在母亲的怀里让母亲讲故事哄着入睡的日子。其实以前我几乎没有耐心去听母亲的唠叨,有时即使听了几句,我一转身也忘得没影了。尤其在外求学时,我总觉得母亲的唠叨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机械的重复着,迂得让人心烦,甚至还没等母亲说完就不耐烦地顶回去,有些心事也不愿和她说,宁肯在日记本里涂抹。当我漂泊在异地时,我才想念母亲的唠叨,才明白母亲唠叨里有多少爱意和牵挂。当父亲离我们而去后,一次我无意识看到母亲在擦拭父亲的遗像,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语,我才猛然发现瘦小的母亲是多么孤独和寂寞!从那时起我渐渐学会了倾听。只要回到家,一有空我就坐在母亲身边,倾听老人唠叨。
夜已很深,母亲问我睡着了吗,我说只要你还愿意和我说说话,我就不困。母亲说人老了记性也不好,这些事也不知以前和我说过没有。我说有些话平时憋在心里也没个人说说,你想说什么就对我说,我全听着呢。母亲笑了,虽然我看不见她脸上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母亲的满足和一种轻松的快乐。我知道树老怕心空,人老怕冷清。老人心灵上的空虚是难以用物质填补的,耐心倾听老人回忆那些往事,倾听她一吐为快,是对老人的一种浓浓的情感。
我小时候是在外婆家长大的。长大后放假时我常常去看望外婆。外婆独居一院,平时深居简出。我的几个舅舅都很孝顺的,可我去之后,外婆常常和我谈些家长里短的事,我一点兴趣也没有,常常听着就睡着了。当我离开时外婆总是给我些零花钱,夸我孝顺,能听进她说的话。我当时只知道外婆手头有些积蓄,偶尔去听几回唠叨,就有零花钱了。后来和母亲说起这件事来,母亲却狠狠责备了我一顿,然后空闲时就常常往外婆家跑。现在想来外婆是因为孤独,是想找个人说说话而已。即使我听着睡着了,外婆也会因为我没有厌烦她的絮叨而满足。
很喜欢听“田园晚风”栏目,吸引我的不只是田园老师的谈话,的是田园老师那种静静倾听的耐心。打进热线的听众来自各地,方言也不一样,或悲或喜,有时叙述的语无伦次,有时重复着如出一辙的情感悲剧,但田园老师极少打断听众的倾诉,总是耐心的听完后,再帮倾诉人理清头绪,客观冷静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其实有些倾诉人也知道如何正确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只是想通过向田园老师倾诉一下,达到情感的宣泄,以便更理智的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而这种倾听,便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和慰藉。
记得在网上遇到一个朋友,只是聊过几次,并没有多大印象。后来她却给我留言,说要谢谢我陪她走过了一段很郁闷的日子。去查聊天纪录,才想起她曾经向我倾诉她遭遇一次不幸的故事。那天下午,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的认真听完她讲的故事,她讲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其间我几乎没插进一句安慰的话。末了,她却微笑着对我说:“你是第一个有耐心听完我这个故事的人,真该谢谢你的聆听。”其实我并没做什么,只是花了点时间倾听而已,却感动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倾听,是我们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章节。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都需要心灵的关注,更需要心灵的倾听。倾听,不只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无言的爱的体现。让我们学会倾听,尤其认真的听老人讲讲已听过或没听过的故事,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让那些琐碎的小事变得生动亲切起来,让那些平凡的日子变得有光彩,这不仅是孝敬的一种方式,也是生活的一种沉淀。
其实倾听很简单,是一种无言的沟通,一种无言的爱,让这种爱在每个人心底静静流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