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四

作者: 来源: 美文阅读网 时间: 2015-03-20 18:50 阅读: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注释

  ①去:离开。游:游宦。这句是说离开山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
  ②浪莽:放荡、放旷。这句是说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③试:姑且。榛:丛生的草木。荒墟:废墟。这两句是说姑且携带子侄,拨开丛生的草木,漫步于废墟之中。
  ④丘垄:坟墓。依依:思念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在坟墓间徘徊,思念着从前人们的居处。
  ⑤杇(wū ):涂抹。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⑥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焉如:何处去。
  ⑦没(mò):死。一作“殁”。
  ⑧一世:二十年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这种地方为众人所注视,现在却改变了,所以说“异朝市”。这是当时的一句成语。这句和下句是说“一世异朝市”这句话真不假。
  ⑨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这句和下句是说人生好像是变化的梦幻一样,最终当归于虚无。

  译文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二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泯灭空无。

  赏析

  公元406年(东晋安帝义熙二年),亦即是陶渊明由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人便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当时诗人四十二岁。此诗是其中的第四首。

  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不再出仕。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也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作者之所以毅然弃官归田,并在这组诗的第三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中表达了只求不违所愿而不惜劳苦耕作、夕露沾衣的决心,为的是复返自然,以求得人性的回归。这第四首诗的前四句写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首句“久去山泽游”,是对这组诗首篇《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所写“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的回顾。次句“浪莽林野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作者在脱离“尘网”、重回“故渊”,飞出“樊笼”、复返“旧林”后,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悦。这句中的“浪莽”二字,义同放浪,写作者此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身心状态;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释此二字为“形容林野的广大”,似误。句中的一个“娱”字,则表达了“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对自然的契合和爱赏。从第三句诗,则可见作者归田园后不仅有林野之娱,而且有“携子侄辈”同游的家人之乐。从第四句“披榛步荒墟”的描写,更可见其游兴之浓,而句末的“荒墟”二字承上启下,引出了后面的所见、所问、所感。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暂无评论

赞助推荐